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七旬老人傾家蕩產,30年向日本討要國寶,2014年得到回報

西元7世紀, 這個時期有點特殊。 首先, 隋亡唐建朝代更迭;繼而, 唐朝兼併朝鮮西南之百濟、高句麗。 到7世紀末, 唐朝又發生局勢動盪, 周邊戰役不斷, 而戰亂之本質無非是武后篡權, 周邊反目。 契丹就是反目者之一, 帶頭製造了營州之亂。 大祚榮眼看形勢不對, 直接帶兵逃離了營州, 並在698年在吉林省敦化成立了渤海國。

其後的兩個世紀中, 渤海國一路擴張, 最後版圖有多大?現在的牡丹江、圖們江、松花江、鴨綠江都歸其管轄。 國家版圖擴大, 但總遭到外敵入侵, 比如契丹就說了:“你敢背信棄義狼狽逃走, 我就敢幹掉你”, 被逼無奈的大祚榮只能選擇投靠唐朝, 以求得庇護。

大唐當然不嫌版圖大點。 於是, 西元719年, 唐玄宗就派一個姓崔的人去遼東冊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 714年, 這個姓崔的人順利完成皇帝交給的任務, 歡欣鼓舞。 心想:冊封之後得弄個地標啊, 讓後人知道是我姓崔的一手為國家收回這麼大的地盤。

鴻臚井刻石

地標選址就成了關鍵, 姓崔的說了:必須是龍虎山之地, 而且這個地方得常有人看到。 旅順都裡鎮的黃金山正好符合要求。 他便遣人開鑿兩口水井, 並在井邊立了一塊大石碑, 石碑上刻了29個字,

“敕持節宣勞靺羯使鴻臚卿崔, 忻(說文解字翻譯為:開鑿之意)井兩口永紀驗開元二年五月十八日”。 直到1895年, 清軍將領劉含芳目睹石刻腐蝕現狀, 個人出資修建了四柱碑亭。

刻石摹本

日俄戰爭, 日軍佔據旅順。 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無能保護水師軍港的“鴻臚井刻石”。

1905年, 日軍海軍司令福岡定恭便順手牽羊將刻石偷回東京。 為表忠心, 又於1908年4月30日, 作為日俄戰爭勝利品之見證, 將石碑送予日本皇室。 最可惡的是:1911年, 這群盜寶賊又在盜寶之地重建“記功碑”, 記述了他們偷盜中國國寶之經過。

2014年8月9日, “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合會”致函日本天皇, 要求歸還偷竊的“中華唐鴻臚井刻石”。 消息一出舉國震驚。 然而, 鮮為人知的是:這一行動卻是由一位年近80的東北教授一手促成的。

王仁富

這位老人, 名叫王仁富, 為一名大學教授, 從事石刻研究。 30年歲月裡, 他輾轉反側、晝夜難眠、傾家蕩產, 甚至不惜跪地祈求, 只盼國人清醒, 要回屬於中國的國寶。 為什麼一塊石碑能讓老人如此看重呢?因為這塊石碑是東北最早成為中國國土之唯一實物證據, 歷史價值太大了。

起初, 他以個人名義給日本皇室寫信, 不料石沉大海。 知道人微言輕, 老人憂心如焚, 怎麼辦?他想起了韓國向日本討要“北關大捷碑”之經過。 1592年, 日本侵略朝鮮卻以失敗告終, 朝鮮舉國慶賀, 設碑紀念。卻在日俄戰爭期間被日本偷回東京,之後韓國民間組織集體向日本表達歸還文物之要求。最終韓國政府出面,日本無奈之下歸還國寶。(《國際公法》規定:不義戰爭期間擄掠之物,本國有權利要求歸還。)老人也想通過此法要回屬於中國之石碑。

一日,他拍案而起:必須去北京。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北京學界的支援,繼而聚沙成塔,共同向日本討要文物。到北京後,為了節省開支,老人住地下室吃泡面,能走路絕不坐公車。

那段時間,北京的知名文物專家都會收到一張名片,上邊是老人親自手書的:“當每一粒砂都化為石,每一滴水都湧起浪,每一縷風都聚起雲,每一次閃都響起雷,石刻回歸之日就到了,國寶當歸,歸來兮刻石”。

那段時間,北京各大場所總能看到一位白髮老者做演講,他情緒激動偶爾淚雨肆流,動情之時癱倒在地。

那段時間,老人身體消瘦,一度犯病。卻又拒絕去醫院,只是偷偷吃幾顆止痛藥,繼續他內心中的偉大事業。

那段時間,老人家中火藥味很濃,因為教授執意要將60多平的房子賣掉,換些錢繼續向日本索要國寶。

那段時間,老人口袋中裝著一大疊火車票,去都是他為國寶努力的見證,他的奔走呼號,從未忘記自己的使命。

鴻臚井刻石

功夫不負有心人,老人付出有了些許回報。國內知名人士積極回應,也加入到向日本討要國寶之行列。張永年之到親自到日本查訪關於刻石之情況,並帶回5張石刻照片(要知道這件文物被日本嚴加保護,日本人都沒見過石刻長啥樣,照片回國顯然意義重大)。

而2014年的民間公開討要,則進一步說明中國要回屬於自己文物之決心。函件一經發出,王老便又一次淚流滿面:“對不起,不肖子孫來遲了,讓您受委屈了,咱們回家吧!能夠做到這些,今生足矣,否則,死不瞑目”。聞者聲淚俱下。

設碑紀念。卻在日俄戰爭期間被日本偷回東京,之後韓國民間組織集體向日本表達歸還文物之要求。最終韓國政府出面,日本無奈之下歸還國寶。(《國際公法》規定:不義戰爭期間擄掠之物,本國有權利要求歸還。)老人也想通過此法要回屬於中國之石碑。

一日,他拍案而起:必須去北京。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北京學界的支援,繼而聚沙成塔,共同向日本討要文物。到北京後,為了節省開支,老人住地下室吃泡面,能走路絕不坐公車。

那段時間,北京的知名文物專家都會收到一張名片,上邊是老人親自手書的:“當每一粒砂都化為石,每一滴水都湧起浪,每一縷風都聚起雲,每一次閃都響起雷,石刻回歸之日就到了,國寶當歸,歸來兮刻石”。

那段時間,北京各大場所總能看到一位白髮老者做演講,他情緒激動偶爾淚雨肆流,動情之時癱倒在地。

那段時間,老人身體消瘦,一度犯病。卻又拒絕去醫院,只是偷偷吃幾顆止痛藥,繼續他內心中的偉大事業。

那段時間,老人家中火藥味很濃,因為教授執意要將60多平的房子賣掉,換些錢繼續向日本索要國寶。

那段時間,老人口袋中裝著一大疊火車票,去都是他為國寶努力的見證,他的奔走呼號,從未忘記自己的使命。

鴻臚井刻石

功夫不負有心人,老人付出有了些許回報。國內知名人士積極回應,也加入到向日本討要國寶之行列。張永年之到親自到日本查訪關於刻石之情況,並帶回5張石刻照片(要知道這件文物被日本嚴加保護,日本人都沒見過石刻長啥樣,照片回國顯然意義重大)。

而2014年的民間公開討要,則進一步說明中國要回屬於自己文物之決心。函件一經發出,王老便又一次淚流滿面:“對不起,不肖子孫來遲了,讓您受委屈了,咱們回家吧!能夠做到這些,今生足矣,否則,死不瞑目”。聞者聲淚俱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