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山西一個縣,以人名為縣名,人口不到20萬

山西省, 因位於太行山之西而得名, 古稱河東, 簡稱“晉”或者“三晉”, 省會太原市, 下轄11個地級市, 包括119個縣、市、區, 全省總人口3647.96萬人。

左權縣,

隸屬于山西省晉中市, 位於山西省東部邊緣, 太行山主脈中段西側, 清漳河中游;北連和順, 西接榆社, 南鄰武鄉、黎城, 東與河北邢臺、武安、涉縣接壤。

左權縣境, 春秋時期屬晉國地, 戰國時期縣屬韓國後屬趙國, 秦朝屬上黨郡轄地, 西漢屬涅氏縣(治今武鄉縣)轄地。

東漢延康元年(220年), 始置轑河縣, 治轑陽故城;西晉時, 更名為轑陽縣。

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年), 廢轑陽縣併入鄉縣(今武鄉縣);孝昌二年(526年), 恢復縣置, 將“轑”改為“遼”, 即遼陽縣(因城東南三裡有遼陽山而得名);北齊天保五年(554年), 遼陽縣再併入鄉縣。

隋朝開皇十年(590年)複置, 改名遼山縣;開皇十六年(596年), 境內新置交漳縣, 是年始置遼州(治遼陽故城), 轄遼山、交漳二縣;大業二年(606年)廢遼州,

裁交漳縣併入遼山縣。 唐朝仍為遼山縣, 先後隸屬於遼州、箕州、儀州、樂平郡、儀州。

五代後樑開平三年(909年), 儀州複名遼州, 遼山縣隸屬於遼州;十國時, 遼州為北漢國十二州之一, 遼山縣隸屬於遼州。

北宋熙寧七年(1074年), 廢遼州, 降平城、和順二縣為鎮, 併入遼山縣;元豐八年(1085), 複置遼州, 遼山縣隸屬於遼州;金、元時期, 仍為遼州遼山縣。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 裁遼山縣, 併入遼州, 升遼州為直隸州, 轄榆社、和順二縣。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 廢遼州, 改遼州為遼縣。

1942年5月, 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在反“掃蕩”戰鬥中於十字嶺壯烈犧牲, 為紀念左權將軍, 是年9月經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批准, 遼縣易名左權縣。

1958年10月, 左權、和順兩縣合併為和順縣, 撤銷左權縣建置。 1959年6月,

恢復左權縣。

左權縣總面積2028平方千米, 下轄5個鎮、5個鄉, 共379個行政村, 總人口164067人(2013年)。

左權(1905年3月15日—1942年5月25日), 湖南醴陵人, 黃埔軍校一期生, 是八路軍的高級將領, 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 1942年5月, 日軍對太行抗日根據地發動大“掃蕩”, 左權指揮部隊掩護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等機關突圍轉移, 不幸犧牲, 年僅37歲, 左權是八路軍在抗日戰場上犧牲的最高指揮員。 犧牲後, 延安和太行山根據地為其舉行追悼會, 並改遼縣為左權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