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歷史各朝代中什麼樣的女人才能稱為美女

對於美女的評價標準, 全世界都會有所不同。 這個是很自然的, 地區不同, 人種不同, 文化不同往往會導致了人們對於美女的評價標準有千差萬別。 我們中國歷史源遠流長, 在幾千年的歷史歲月中, 朝代更迭不止, 在每一個特定的歷史階段, 人們對於美女的審美也是迥然不同的。

先秦時期:崇尚自然之美

西施

“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飾”。 李白的這兩句詩大致能反映出先秦時期人們所崇尚的審美觀, 即自然樸素之美。 人們欣賞女性的自然美、外在美, 所謂“天生麗質”、“國色天香”。 春秋時被各國王侯爭相搶奪的夏姬、息媯都是天生麗質, 前者生得“杏臉桃腮, 蛾眉鳳眼, 體若春柳, 步出蓮花”, 夏姬:絕對是美女級別人物, 可惜這個美女不好沾, 凡是和他有一腿的男人, 下場都一個比一個悲慘, 無論是王侯將相, 無人例外, 看看她克死人的榜單:三次成為王后、先後七次嫁給別人為夫人,

共有九個男人因為她而死, 號稱"殺三夫一君一子, 亡一國兩卿"。 後者息媯也叫息夫人“面若桃花”號“桃花夫人”可見是何其的漂亮。 先秦時期自然樸素美的典型代表應該是毛嬙與西施。 “西施衣褐而天下稱美”, 說的是西施因家貧常穿粗布衣服, 但仍掩不住她的天然樸素之美, 人們形容她是“顏如玉, 膚勝雪, 細腰若柳, 青絲如瀑”。 戰國末期的楚國以“小腰秀頸”的柔弱為美, 歌伎舞女開始濃妝豔抹, “長袖善舞”、“明眸善睞”。 其實先秦時期的美女很多也很有名氣像驪姬, 弄玉, 南子, 羋八子等等, 她們的故事很多, 以後慢慢再談。

秦漢時期:崇尚莊柔之美

趙飛燕

端莊頎碩之美, 本是漢代宮廷選美的正統婦容標準, 即“姿色端麗, 合法相者”。 如漢惠帝的皇后張嫣就是“姿相豐端, 體格頎碩, 莊重而彌覺其麗”。 但漢代的風流帝王們卻喜好能歌善舞、儀態萬千的纖柔女性, 崇尚纖柔之美。 高祖劉邦最寵愛的戚夫人就是能歌善舞的美婦, 只可惜下場是十分的悲慘。 漢武帝劉徹的皇后衛子夫及“北方有佳人,

絕世而獨立”的李夫人, 都是纖柔俏麗善舞。 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昭儀趙合德更是以纖細嬌豔著稱, 尤其是趙飛燕體態纖美, 輕盈如燕, 相傳其能在掌中起舞, 故稱“漢宮飛燕”, 這一對姐妹花讓皇帝魂不守舍, 最後還死在她們的肚皮上。 拋開這些, 她們幾個, 都算得上是古代的舞蹈藝術家。 秦始皇的生母趙姬、三國時期的貂嬋, 也都是體態婀娜、舞姿美妙的絕色女子, 這些女人不但美, 而且在社會政治活動中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甚至影響了歷史的某些進程。

魏晉南北朝:崇尚逸雅之美

張麗華

魏晉時期伴隨玄學與佛教的流行, 出現了多才善辨、飄逸風雅的女性之美。 如東晉才女謝道韞就是多才善辨的女性代表。 在“竹林七賢”的“林下風氣”影響下, 飄逸風雅之美成為魏晉時期的主流審美情趣。 曹丕稱帝后封為皇后的甄氏, 不僅姿貌絕倫、氣質非凡, 而且才智過人, 是魏晉時期女性飄逸風雅之美的典型代表陳後主貴妃張麗華則是“發長七尺, 端麗閒雅,飄逸若仙”,是飄逸富麗之美的典範。晉武帝的選美標準是:入選美女必須是出身顯貴的未婚女子,而且“美貌、高個、膚白”。宮廷婦女以飄逸富麗為美,民間士族婦女則追求飄逸淡雅之美。這一時代的美女名氣上是比較小的,我們也不是太熟悉,可能也和這個時代有關,朝代更迭太快,也就沒有太多的歷史記錄,美女當然是少不了的。

隋唐五代:崇尚豐腴之美

楊貴妃

隋唐的選美標準仍以“美貌、高個、膚白”為主導,有點承接南北朝的意思,如隋煬帝采選民間童女的標準是“姿質端麗者”。但在盛唐時期,人們的審美情趣產生微妙變化,開始崇尚豐腴肥碩的女性形象,這可從唐代仕女圖與雕塑中的婦女形象得以印證。或許這一變化與武則天、楊貴妃都是豐腴肥碩相關聯。武則天生得“方額廣頤”,寬寬的額頭,豐滿圓潤的面頰,是一位豐滿健碩的美女。唐玄宗的貴妃楊玉環則是古代最著名的胖美人,是古代美女中豐腴肥碩、雍容華貴之美的象徵。楊玉環還有三姊妹也是豐碩的胖美人。唐肅宗的張惶後也是一位豐腴的女性。唐代集色、藝、才於一體的女性,大都反映在青樓風塵女子和道觀女冠身上。這一時代的女人思想比較開放,沒有以後社會上哪麼多的束縛,想愛就愛,也不太講就綱常倫理。像武則天,楊玉環等等都是此類,充分展示了人的天性,這些美人都給人一種健康之美。唐末、五代時期,其審美觀逐漸轉為纖弱或病態之美。

宋元時期:崇尚纖弱之美

宋代以後,由於國勢不振,纖柔病弱之態成為女性美的主流,造就大批溫柔賢淑、嬌羞無力的“病美人”。這個時代出名的美人還真的不多,很少有後世讚賞的大美女。而且從宋代開始對女人的德行操守開始重視了,對女人有三從四德等等的諸多要求,對於後世的影響極大,極大的束縛了女性的天性和她們追求幸福的自由。宋代皇帝選妃子出現重德輕色傾向,大多選自高官顯貴之家,後妃們恪守禮教,溫柔恭順,莊重寡言。宋代後妃中,以美貌出眾得寵而被封為後妃的為數極少。比較有名氣的美女大多數都是青樓名妓像李師師,梁紅玉等。北宋中期,纏足自宮廷傳至民間,但多在上層良家女子中流行;南宋後則開始在南方普及,江南的青樓女子也把纏足作為一種時尚。於是,弱不禁風的小腳女人成為女性美的典範。到了元代,纏足更加盛行,“三寸金蓮”等小腳代名詞常見於元人詞曲之中,甚至出現崇拜小足的拜腳狂。元末的楊鐵崖常在酒席上脫下小腳妓女的繡腳載杯行酒,還號稱“金蓮杯”。這個審美是很病態的,傷害了無數的中國的女人的身體,而且這個風氣持續的時間很長,跨越了好幾個朝代,荼毒了好幾百年直到近代。需要說明的是,北方的契丹、女真和蒙古族所崇尚則是一種粗獷豪放之美。

明清時期:剛柔消長之美

李香君

承接宋元時期的審美觀,明清時期幾乎沒有什麼大的改變。 “牌坊要大,金蓮要小”,這應該是明清時期人們對女性道德美與形體美標準的形象概括。上層統治者極力宣導女性貞節與纏足,小腳成為女性美的第一標準,沒落文人中出現小腳癖與拜腳狂。直至清代後期才產生反纏足思潮,萌生健美的女性美觀念,形成剛健與柔弱兩種審美情趣的此消彼長。明清兩朝人眼裡女子“柳腰蓮步,嬌弱可憐”是最美的,富家子弟不僅娶妻要選擇小腳姑娘,而且連納妾、嫖妓也選擇小腳女人。明代宮廷選美講求“德容兼具”,且所選後妃多出身於民間貧寒之家,以此助帝王厲行節儉。明代雖重婦德,但美貌(含小腳)仍是選擇後、妃的最重要標準。清朝實行“滿漢不通婚”,其宮廷選秀限於滿、蒙、漢“八旗”官員家中女子。但是從歷史照片上來哪些皇后妃子長的都很一般,就香妃,珍妃還勉強算的上是比較標準的。這個時期的有名氣的美人大多也是在青樓居多像李香君之類的歌姬。

端麗閒雅,飄逸若仙”,是飄逸富麗之美的典範。晉武帝的選美標準是:入選美女必須是出身顯貴的未婚女子,而且“美貌、高個、膚白”。宮廷婦女以飄逸富麗為美,民間士族婦女則追求飄逸淡雅之美。這一時代的美女名氣上是比較小的,我們也不是太熟悉,可能也和這個時代有關,朝代更迭太快,也就沒有太多的歷史記錄,美女當然是少不了的。

隋唐五代:崇尚豐腴之美

楊貴妃

隋唐的選美標準仍以“美貌、高個、膚白”為主導,有點承接南北朝的意思,如隋煬帝采選民間童女的標準是“姿質端麗者”。但在盛唐時期,人們的審美情趣產生微妙變化,開始崇尚豐腴肥碩的女性形象,這可從唐代仕女圖與雕塑中的婦女形象得以印證。或許這一變化與武則天、楊貴妃都是豐腴肥碩相關聯。武則天生得“方額廣頤”,寬寬的額頭,豐滿圓潤的面頰,是一位豐滿健碩的美女。唐玄宗的貴妃楊玉環則是古代最著名的胖美人,是古代美女中豐腴肥碩、雍容華貴之美的象徵。楊玉環還有三姊妹也是豐碩的胖美人。唐肅宗的張惶後也是一位豐腴的女性。唐代集色、藝、才於一體的女性,大都反映在青樓風塵女子和道觀女冠身上。這一時代的女人思想比較開放,沒有以後社會上哪麼多的束縛,想愛就愛,也不太講就綱常倫理。像武則天,楊玉環等等都是此類,充分展示了人的天性,這些美人都給人一種健康之美。唐末、五代時期,其審美觀逐漸轉為纖弱或病態之美。

宋元時期:崇尚纖弱之美

宋代以後,由於國勢不振,纖柔病弱之態成為女性美的主流,造就大批溫柔賢淑、嬌羞無力的“病美人”。這個時代出名的美人還真的不多,很少有後世讚賞的大美女。而且從宋代開始對女人的德行操守開始重視了,對女人有三從四德等等的諸多要求,對於後世的影響極大,極大的束縛了女性的天性和她們追求幸福的自由。宋代皇帝選妃子出現重德輕色傾向,大多選自高官顯貴之家,後妃們恪守禮教,溫柔恭順,莊重寡言。宋代後妃中,以美貌出眾得寵而被封為後妃的為數極少。比較有名氣的美女大多數都是青樓名妓像李師師,梁紅玉等。北宋中期,纏足自宮廷傳至民間,但多在上層良家女子中流行;南宋後則開始在南方普及,江南的青樓女子也把纏足作為一種時尚。於是,弱不禁風的小腳女人成為女性美的典範。到了元代,纏足更加盛行,“三寸金蓮”等小腳代名詞常見於元人詞曲之中,甚至出現崇拜小足的拜腳狂。元末的楊鐵崖常在酒席上脫下小腳妓女的繡腳載杯行酒,還號稱“金蓮杯”。這個審美是很病態的,傷害了無數的中國的女人的身體,而且這個風氣持續的時間很長,跨越了好幾個朝代,荼毒了好幾百年直到近代。需要說明的是,北方的契丹、女真和蒙古族所崇尚則是一種粗獷豪放之美。

明清時期:剛柔消長之美

李香君

承接宋元時期的審美觀,明清時期幾乎沒有什麼大的改變。 “牌坊要大,金蓮要小”,這應該是明清時期人們對女性道德美與形體美標準的形象概括。上層統治者極力宣導女性貞節與纏足,小腳成為女性美的第一標準,沒落文人中出現小腳癖與拜腳狂。直至清代後期才產生反纏足思潮,萌生健美的女性美觀念,形成剛健與柔弱兩種審美情趣的此消彼長。明清兩朝人眼裡女子“柳腰蓮步,嬌弱可憐”是最美的,富家子弟不僅娶妻要選擇小腳姑娘,而且連納妾、嫖妓也選擇小腳女人。明代宮廷選美講求“德容兼具”,且所選後妃多出身於民間貧寒之家,以此助帝王厲行節儉。明代雖重婦德,但美貌(含小腳)仍是選擇後、妃的最重要標準。清朝實行“滿漢不通婚”,其宮廷選秀限於滿、蒙、漢“八旗”官員家中女子。但是從歷史照片上來哪些皇后妃子長的都很一般,就香妃,珍妃還勉強算的上是比較標準的。這個時期的有名氣的美人大多也是在青樓居多像李香君之類的歌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