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孩子“說謊”不能忍?沒你想的那麼嚴重!

媽媽說

孩子兩歲半, 最近發現他經常說謊, 比如, 把別的小朋友的玩具拿回家, 還說“這是我的”;又比如, 問他今天中午吃了什麼好吃的, 他會說根本沒有吃的菜。 而且每次說的時候, 表情特別認真, 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說的是真的。 跟他指出過很多次, 告訴他這樣不對, 但沒用。 孩子爸爸說, 這麼小就說謊, 長大可怎麼得了!我也很著急, 有什麼好辦法來解決嗎?

孩子小小年紀老說謊怎麼辦?其實媽媽大可不必著急, 潛心分析寶寶“謊話”背後的心裡密碼, 逐步剖析孩子的心理動機, 其實, “說謊”也沒有你想的那麼嚴重!

01

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費爾德曼曾經做過一個實驗, 當人們在日常交談時, 他帶上隱蔽的攝像機錄下過程。 統計結果令人吃驚, 每人每天至少撒了3個謊!

請注意, 這個實驗錄的都是大人哦。 不論我們是否有勇氣承認, 事實就是, 我們的確每天都在撒謊。

看到這裡是不是松了一口氣?一方面, 自己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虛偽。 另一方面, 沒必要為孩子那小小的謊言而感到焦慮。

而對於兩歲半的小寶寶來說, 說出與事實不相符的話來, 其實是很正常的。 這和寶寶這個階段的思維發展有特點有關。

父母要做的是, 分析孩子這些語言背後的真實動因, 才能有效的“見招拆招”, 幫助孩子更好的瞭解自己內心的真實需求和想法, 發展恰當的行為語言模式。

02

孩子“謊言”背後的“真相”

分不清“現實”和“想像”

小於3歲的幼兒, 對時間、空間、數量、人物關係等概念比較模糊, 經常說了“假話”自己不知道, 比如他們可能把現在統稱“昨天”。 比如案例中“問他中午吃的什麼, 他會說根本沒有吃的菜”, 如果在午餐的時候問他, 他往往能夠準確的回答;但當過了一段時間再去問的時候, 兩三歲的孩子不能準確的對過去的事進行回憶, 很有可能將自己想像的或是以前吃過的東西來告訴你。

害怕訓斥、打罵。

當孩子做錯事時, 部分家長會使用訓斥、打罵的方式來教導孩子。

因為孩子過往有過這樣的經歷(而且這個經歷對於孩子本身是一種傷害), 所以孩子逼著要說謊。 比如, 不小心打破了花瓶或是弄壞了別的東西, 害怕承擔後果, 為了逃避懲罰而不敢承認, 可能就會謊稱“不是我幹的”。

為了達到謀種願望或目的。

當孩子發現自己想要的“目標”時, 就會滿眼都是這個“目標”, 常常想立馬得到它, 孩子從正常的途徑行為不能實現時, 當願望需求的強烈程度遠遠大於說謊所帶來的結果時(2歲以後的孩子已經有了這個判斷力), 很有可能就會說謊。 就像案例中提到的拿了別的小朋友的玩具還謊稱是自己的。

其實, 在孩子單純的世界裡, 撒謊這件事比我們想像的簡單。 甚至, 撒謊是孩子成長中的一個必經階段, 是孩子大腦正常發育的標誌之一。

當然, 這並不意味著撒謊就是一件值得鼓勵的事。 那我們該如何應對孩子的謊言呢?

03

不要給孩子貼上“說謊”的標籤

對於一個兩三歲的孩子來說,當他們說出與事實真相不一致的話是,和成人所認為的道德層面上的“說謊”不是一回事。孩子說謊往往並沒有故意要攻擊、傷害他人的惡意,所以別輕易將孩子撒謊與人性、品質劃等號。孩子偶然的撒謊並不是洪水猛獸,不要給孩子貼上“小騙子”、“謊話精”、“吹牛大王”等標籤。無心之失被冠上了“永世罪名”, 這樣的標籤不僅會傷害孩子,還有可能會讓孩子“破罐子破摔”,說出更多的謊話。

幫孩子分清“你的”“我的”和“想像”與“現實”

孩子的語言和行為通常是內心需求的表現。比如案例中的孩子“拿了其他小朋友的玩具,說是自己的”,其實是因為他內心非常渴望擁有這個玩具。

這種情況,建議家長將孩子內心的需求說出來,然後再做引導。比如對孩子說“你很想要這個玩具嗎?”得到肯定的答覆後可以進一步說“你特別想這個玩具是你得對嗎?但是他是XXX的,你可以問問以她可不可以借你玩一玩?”幫助孩子分清什麼是“你的”什麼是“我的”,什麼事你“想要的”什麼是“現實”。

孩子犯錯時,給予糾正彌補的機會,避免因害怕而說謊

孩子不小心犯錯,最怕的不是承認錯誤,而是爸爸媽媽對他的失望和責怪。給孩子一個彌補的機會,可以減輕孩子的內疚感和擔憂,重拾信心並意識到原來做錯事是需要行動來彌補的,讓孩子養成自己對自己的錯誤行為負責的習慣。當孩子感受到犯錯並不可怕時,就不會用“說謊”來掩蓋了。

編輯 | 米婭

圖 | 網路

03

不要給孩子貼上“說謊”的標籤

對於一個兩三歲的孩子來說,當他們說出與事實真相不一致的話是,和成人所認為的道德層面上的“說謊”不是一回事。孩子說謊往往並沒有故意要攻擊、傷害他人的惡意,所以別輕易將孩子撒謊與人性、品質劃等號。孩子偶然的撒謊並不是洪水猛獸,不要給孩子貼上“小騙子”、“謊話精”、“吹牛大王”等標籤。無心之失被冠上了“永世罪名”, 這樣的標籤不僅會傷害孩子,還有可能會讓孩子“破罐子破摔”,說出更多的謊話。

幫孩子分清“你的”“我的”和“想像”與“現實”

孩子的語言和行為通常是內心需求的表現。比如案例中的孩子“拿了其他小朋友的玩具,說是自己的”,其實是因為他內心非常渴望擁有這個玩具。

這種情況,建議家長將孩子內心的需求說出來,然後再做引導。比如對孩子說“你很想要這個玩具嗎?”得到肯定的答覆後可以進一步說“你特別想這個玩具是你得對嗎?但是他是XXX的,你可以問問以她可不可以借你玩一玩?”幫助孩子分清什麼是“你的”什麼是“我的”,什麼事你“想要的”什麼是“現實”。

孩子犯錯時,給予糾正彌補的機會,避免因害怕而說謊

孩子不小心犯錯,最怕的不是承認錯誤,而是爸爸媽媽對他的失望和責怪。給孩子一個彌補的機會,可以減輕孩子的內疚感和擔憂,重拾信心並意識到原來做錯事是需要行動來彌補的,讓孩子養成自己對自己的錯誤行為負責的習慣。當孩子感受到犯錯並不可怕時,就不會用“說謊”來掩蓋了。

編輯 | 米婭

圖 | 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