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李鴻章簽了馬關條約,直接氣死了這位愛國名臣

1895年4月17日, 全權代表清政府的李鴻章在日本馬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使中國背上巨額債務的同時, 還將寶島臺灣全境割讓給日本。 這一條約的簽訂除了讓中國人感到屈辱外, 更是直接氣死了一代名臣劉銘傳。

劉銘傳是臺灣省的首任巡撫, 也是洋務派的能臣幹吏之一。 劉銘傳1836年出生在合肥一個農民的家庭裡, 因為排行老六, 臉上又長麻子, 被稱為“劉六麻子”。 劉銘傳早年喪父, 幾個哥哥又各自成家, 所以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

1862年, 李鴻章在合肥招募淮軍, 劉銘傳投奔入伍, 在與太平軍的作戰中漸漸嶄露頭角, 次年便被清政府任命為“直隸提督”, 年僅28歲就成為了淮軍將領中任職最高的人。

1883年, 中法戰爭爆發, 劉銘傳被任命為督辦臺灣事務大臣, 負責抗擊法國軍隊。 1884年8月, 法國軍艦直逼基隆, 並迅速佔領基隆港, 劉銘傳親率奮勇從四面包圍反擊, 傷亡法軍100多人, 將之趕回了軍艦上。

隨後劉銘傳又多次擊敗法國軍隊的侵略, 保全了臺灣, 使法國的侵略以失敗告終。

1885年, 劉銘傳因保台有功, 被清政府任命為臺灣省巡撫, 統領整個臺灣。 在職期間, 劉銘傳開煤礦、修鐵路、創辦電訊、改革郵政、發展航運、促進貿易、興辦教育,

一手促進了臺灣近代工商業的發展, 也使臺灣的防務日益鞏固。

不過好景不長, 1890年, 劉銘傳在通商口岸稅務問題上和朝中頑固派官僚發生分歧, 遭到清政府的嚴厲斥責, 劉銘傳被迫向清政府提出辭職, 隨後離開了這個他苦心經營7年的寶島。

1894年,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 清軍一戰即拜。 清政府打算重新啟用劉銘傳, 可是此時的劉銘傳已經病重, 無法參戰, 只得辭讓不受命。

不久, 完全沒有抵抗之力的清政府派李鴻章到日本議和, 簽訂了《馬關條約》, 將劉銘傳辛苦經營7年的臺灣寶島割讓給了日本,

劉銘傳得知這個消息後, 口吐鮮血, 病情更加嚴重, 於1896年1月12日病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