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洞朗以北我軍曾斃傷印軍800多人:中印戰爭結束多年後的大戰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 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很多朋友不知道1962年中印戰爭之後, 中印兩軍還有一次大規模戰鬥。 印軍曾在1967年3次大規模入侵我國領土,

地點距離洞朗地區不遠。 兩軍在洞朗地區以北激烈交火, 甚至炮戰。 印軍傷亡高達800多人。 聽薩沙說一說吧。

以下內容, 主要來自王誠漢將軍回憶錄。

王誠漢將軍60年代擔任西藏軍區副司令員, 當時正好在亞東視察工作, 成為前敵總指揮。

1962年印度被我軍打敗以後, 一直叫囂著報復。

從1966年開始, 印軍陸續在邊境挑釁, 派特種部隊進入我國境內偵查、訓練、甚至修築工事, 對解放軍開槍開炮。

當年, 印軍被我軍發現的越境就有73次。

到了1967年, 印軍加大地面的挑釁, 還不斷使用飛行越境偵查。

在中印邊境的南段, 印軍將我軍控制的亞東視為眼中釘。 這裡是喜馬拉雅山的一個重要山口, 解放軍可以隨時從這裡南下。

兩軍的焦點在要隘乃堆拉山口。

在中印戰爭爆發之前, 乃堆拉山口是一個重要的商貿通道。 根據我方資料, 僅僅1957年這裡進出的貨物就高達1.1億銀元, 占中印貿易的百分之八十。

戰爭爆發以後, 這個山口被鐵絲網封鎖, 貿易全部中斷。

1965年第二次印巴戰爭期間, 解放軍曾經在包括乃堆拉山口在內的幾個地區大量駐軍, 以聲援盟友。

印軍緊張之餘, 主動放棄幾十個據點向南撤退。

印巴戰爭結束以後, 印軍迅速捲土重來。

乃堆拉山口步兵戰鬥

1967年9月7日, 印軍出動60多人再次躍過邊境架設鐵絲網, 用刺刀刺傷阻攔的2名解放軍士兵。

我方預感印軍最近可能有大動作, 緊急開始戰前準備, 調集了第11師的主力部隊。

9月11日7點40分, 印軍突然出動第112山地旅一個連約200人。 印軍分三路從乃堆拉山口越境, 向解放軍邊防哨所猛撲而來。

我軍見印軍氣勢洶洶而來, 連續對天鳴槍警告。

印軍毫不理睬, 在近距離開槍射擊並且投擲手榴彈。

在印軍的攻擊下, 我第31團機槍2連連長當場犧牲, 另有6名戰士負傷。

我軍忍無可忍, 開火還擊, 雙方激烈交火。

和印軍胡亂進攻不同, 我軍首先使用6個火箭筒擊毀了印軍的7個前沿工事, 然後用機槍和82迫擊炮對印軍進行壓制。

失去依託工事的印軍, 7分鐘內就被擊潰。

印軍殘部堅持到8點12分, 丟棄17具屍體逃出境外。

事後印軍宣佈死亡43人, 我軍也傷亡了25人。

乃堆拉山口炮戰

印軍步兵吃虧以後,不敢再越境,轉而使用炮兵17旅進行炮擊。

8點15分,印軍開始炮擊,我軍隨即還擊。

炮戰初期,我軍並不佔優勢。我軍一線炮兵數量不足,只有7門82迫擊炮、6門75無坐力炮和3門57無坐力炮。

這些火炮口徑小,射程近,不能有效壓制印軍火炮。

王誠漢將軍將二線大口徑火炮,緊急增援上去。

炮兵第308團的12門122毫米榴彈炮迅速趕到前線,炮戰立即一邊倒。

只要印軍炮兵陣地開炮,我們立即猛烈還擊,直到把它們打癱為止。

激烈炮戰持續了4天3夜。

到9月16日,印軍10個炮兵陣地中的8個被打垮,還摧毀了2個炮兵指揮所、2個前沿觀察所、23處炮兵工事、2輛卡車。

此次炮戰印軍傷亡更大,死傷高達540多人,炮兵基本失去還擊能力。

以上兩戰,印軍共傷亡600多人。

我軍也有123人傷亡,其中犧牲32人,負傷91人。

此次我軍因有所準備,集中較多兵力。第11師第31團4連、6連、機2連、炮2連、工兵排、2營部、75炮連、炮兵308團榴炮3營直接參加了戰鬥。第3l團其他分隊、師高炮營、33團3營、師工兵營1連、工兵305團10連、12連、雷達4連、汽車16團1、5連和軍區加強的一些特業分隊,也部分別擔任了各項保障或機動任務,直接支援了戰鬥。

在短暫的交火中,步兵發射了1.5萬發子彈。大家也許很驚歎,但炮兵發射的炮彈更是高達4萬5000發。

此戰也表明,輕武器在現代作戰中的作用越來越小。

這就是很少被提起的乃堆拉山口戰鬥。

山口卓拉山口戰鬥

印軍2次被重擊後,仍然不死心。

10月1日,印軍突然從亞東縣另一個山口、卓拉山口挑釁。

11點45分,廓爾喀聯隊第7營8名印軍進入我國境內,和我軍邊防哨兵對峙。

對峙中,印軍揮舞廓爾喀彎刀向我哨兵砍殺。我軍則用刺刀槍托還擊。經過短促搏鬥,印軍全部逃回境外。

撤退期間,1名印軍突然用手槍射擊,隨後其他印軍也紛紛開槍,當場打死打傷我2名哨兵。

我卓拉山口邊防部隊亞東獨立營3連立即還擊,雙方激烈對射。

因被我軍輕武器壓制,12點5分,印軍使用51迫擊炮和81迫擊炮對我軍炮擊。我軍步兵31團炮3連2個排立即用57、82無坐力炮和40火箭筒還擊,連續擊毀印軍9個陣地。陣地裡的印軍傷亡慘重。

這次戰鬥持續到黃昏7點10分停止,印軍被擊斃37人,傷157人,再次吃了大虧。

經過這三次激烈戰鬥後,印度才有所收斂,沒有敢於繼續武力挑釁。

這三次交火地區均在洞朗地區以北,同洞朗近在咫尺。

寫到最後,薩沙忍不住說一句,印軍也是屬於皮癢的,不打不行啊!

乃堆拉山口炮戰

印軍步兵吃虧以後,不敢再越境,轉而使用炮兵17旅進行炮擊。

8點15分,印軍開始炮擊,我軍隨即還擊。

炮戰初期,我軍並不佔優勢。我軍一線炮兵數量不足,只有7門82迫擊炮、6門75無坐力炮和3門57無坐力炮。

這些火炮口徑小,射程近,不能有效壓制印軍火炮。

王誠漢將軍將二線大口徑火炮,緊急增援上去。

炮兵第308團的12門122毫米榴彈炮迅速趕到前線,炮戰立即一邊倒。

只要印軍炮兵陣地開炮,我們立即猛烈還擊,直到把它們打癱為止。

激烈炮戰持續了4天3夜。

到9月16日,印軍10個炮兵陣地中的8個被打垮,還摧毀了2個炮兵指揮所、2個前沿觀察所、23處炮兵工事、2輛卡車。

此次炮戰印軍傷亡更大,死傷高達540多人,炮兵基本失去還擊能力。

以上兩戰,印軍共傷亡600多人。

我軍也有123人傷亡,其中犧牲32人,負傷91人。

此次我軍因有所準備,集中較多兵力。第11師第31團4連、6連、機2連、炮2連、工兵排、2營部、75炮連、炮兵308團榴炮3營直接參加了戰鬥。第3l團其他分隊、師高炮營、33團3營、師工兵營1連、工兵305團10連、12連、雷達4連、汽車16團1、5連和軍區加強的一些特業分隊,也部分別擔任了各項保障或機動任務,直接支援了戰鬥。

在短暫的交火中,步兵發射了1.5萬發子彈。大家也許很驚歎,但炮兵發射的炮彈更是高達4萬5000發。

此戰也表明,輕武器在現代作戰中的作用越來越小。

這就是很少被提起的乃堆拉山口戰鬥。

山口卓拉山口戰鬥

印軍2次被重擊後,仍然不死心。

10月1日,印軍突然從亞東縣另一個山口、卓拉山口挑釁。

11點45分,廓爾喀聯隊第7營8名印軍進入我國境內,和我軍邊防哨兵對峙。

對峙中,印軍揮舞廓爾喀彎刀向我哨兵砍殺。我軍則用刺刀槍托還擊。經過短促搏鬥,印軍全部逃回境外。

撤退期間,1名印軍突然用手槍射擊,隨後其他印軍也紛紛開槍,當場打死打傷我2名哨兵。

我卓拉山口邊防部隊亞東獨立營3連立即還擊,雙方激烈對射。

因被我軍輕武器壓制,12點5分,印軍使用51迫擊炮和81迫擊炮對我軍炮擊。我軍步兵31團炮3連2個排立即用57、82無坐力炮和40火箭筒還擊,連續擊毀印軍9個陣地。陣地裡的印軍傷亡慘重。

這次戰鬥持續到黃昏7點10分停止,印軍被擊斃37人,傷157人,再次吃了大虧。

經過這三次激烈戰鬥後,印度才有所收斂,沒有敢於繼續武力挑釁。

這三次交火地區均在洞朗地區以北,同洞朗近在咫尺。

寫到最後,薩沙忍不住說一句,印軍也是屬於皮癢的,不打不行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