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漢光武帝劉秀:隱忍低調埋頭一心謀帝業

王莽統治晚期, 社會矛盾激化, 農民紛紛揭竿而起, 群雄逐鹿中原。 擁有漢室血統的劉、劉秀兩兄弟也相繼起兵, 企圖重振漢朝。 不同的是, 哥哥劉不惜傾身破產, 結交天下豪傑, 稱帝之心昭然若揭;弟弟劉秀卻韜光養晦, 靜待時機, 最終一舉奪得帝位, 成為名垂青史的東漢開國皇帝。

西漢末年的政治形勢

西漢末年昏君輩出, 自元帝以來, 國力便江河日下了。 漢成帝被趙飛燕、趙合德兩姐妹迷得團團轉, 更是不理朝政, 外戚專權的現象愈發嚴重, 加上農民起義頻繁, 朝廷便處在風雨飄搖之中。 等到漢哀帝繼位,

漢朝的氣數基本將近, 正所謂時勢造英雄, 王莽登上了歷史舞臺。

西漢初始元年(8), 王莽廢掉了西漢的末代皇帝孺子嬰, 自己登基做了皇帝, 國號為“新”, 開始了歷史上有名的王莽新政。 為了根除西漢末年以來積累的諸多問題, 王莽一即位便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這個出發點自然是好的, 但是積重難返, 西漢王朝的“痼疾”不是一天兩天可以治癒的。 急功近利的王莽本想迅速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卻不想進一步激化了社會矛盾, 最終適得其反, 不但沒有鞏固統治地位, 反而使得局勢更加動盪不安。 天災人禍總是相伴相生的, 王莽的改制最終以失敗告終, 加上水旱災害不斷侵襲, 中原大地哀鴻遍野。 最終, 在新莽天鳳年間,

赤眉、綠林、銅馬等數十股大小農民軍紛紛揭竿而起, 剛剛統一的局勢又重新分崩離析。 亂世出英雄, 劉氏宗親在西漢末年已經遍佈天下, 各路豪傑都想問鼎中原, 這其中也包括南陽的劉、劉秀兩兄弟。

網路配圖

“牛背上的開國皇帝”

漢光武帝劉秀素來被稱為“牛背上的開國皇帝”,

在即位之前, 他雖然也是皇族, 但只是空有貴族頭銜, 實則屬於遠支旁庶, 早已經形同庶民。 據《漢書》記載, 西漢的皇族後裔在西漢末年已經有十萬餘人之多, 所以所謂的皇室血脈根本不足為奇。 劉秀的這一支族人歷代生活在南陽, 看到天下大亂, 各地農民揭竿起義, 劉秀的哥哥劉和南陽的諸多子弟也都蠢蠢欲動了。 為了一圖霸業, 劉不惜傾家蕩產, 到處結交豪傑, 招兵買馬, 劉秀卻一直審時度勢, 靜觀其變, 並勸說哥哥等待時機。 可是急躁的劉不為所動, 毅然在故鄉南陽郡的舂陵鄉起兵, 所以史上稱劉氏兄弟的兵馬為舂陵軍。 當時限於財力, 舂陵軍的裝備非常落後, 據說劉秀都是騎著牛出戰的,
所以才得了個“牛背上的開國皇帝”的稱號。

軍備的落後絲毫沒有削弱起義軍的信心, 為了增強自己的勢力, 他們和新市、平林、下江這三支綠林軍中的主力聯合起來, 一起對抗王莽的軍隊。 最終, 起義軍在取得一系列勝利後, 於新莽地皇四年(23)擁立了西漢宗室劉玄為帝, 就是歷史上的更始帝。 作戰有功的劉也被封為大司徒, 劉秀則受封為太常偏將軍。 對想要稱帝的劉來說, 區區司徒哪裡能夠滿足, 所以他心中甚為不服。 但無奈王莽未滅, 不能先自亂陣腳, 劉只能委屈自己向劉玄稱臣。

後來, 起義軍在昆陽(浙江省平陽縣東部)以區區萬餘人的守城部隊戰勝了多達四十二萬的王莽大軍, 奠定了決定性的勝利。 這次著名的以少勝多之戰,

多虧了劉秀的遠見卓識和奇謀妙計。 這一戰之後, 王莽再也無力阻止軍隊反撲, 於是綠林軍攻入長安, 王莽新朝覆滅。 這一戰也使得劉秀威名遠播, 在軍中的聲望甚至超過了更始帝劉玄。

功高震主, 韜光養晦

昆陽之役, 劉秀立下首功, 一戰成名。 可是理智的他並沒有邀功請賞, 而是馬不停蹄地南下攻城, 竭力表現對更始帝的忠心。 可就在他南下征戰之際, 他的哥哥劉卻被更始帝殺害了, 原因就是劉太過高調, 不懂得掩飾自己的野心。 此刻的劉秀對更始帝自然恨之入骨, 可他沒有意氣用事, 而是隱忍不發, 越發低調處事。 對於兄長被殺一事, 他鎮定自若, 絲毫沒有將悲傷之情表現出來, 反而主動回宛城向更始帝謝罪, 這份忠心甚至讓更始帝始料未及,頗感慚愧。所以,劉秀不但沒有因為哥哥獲罪,反而獲得了提升,被封為武信侯。

從此之後,劉秀待人做事越發謹慎,處處留心不授人以柄。因為他知道自己功高震主,始終無法獲得更始帝的完全信任,兄長之死就是血的教訓,他必須隱忍以圖將來。當時,更始政權雖然已經建立,但是國家並未統一,黃河以北各州郡還對新政權持觀望態度。為了招撫河北,朝廷有人推舉驍勇善戰的劉秀前去,而有人則懼怕劉秀勢力進一步壯大,堅決反對。這個出征河北的機會對劉秀來說尤為重要,所以他採納了馮異的計策,極力巴結當時的權臣左丞相曹竟,通過他的力挺,最終獲得了“持節北渡河”的機會。不過更始帝始終對他很防範,雖然派他以破虜將軍行大司馬事的身份去河北招撫,卻不給他配置兵馬和糧草輜重,所以史書上稱劉秀的出巡為“單車空節巡河北”。但即便如此,這只出籠的猛虎依然是勢不可當,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積蓄力量,一舉稱帝

劉秀費盡心機爭得了出巡河北的機會,可以說終於逃過一劫,但是更始帝始終對他不放心,便讓他“單車空節巡河北”,所以到了河北之後,劉秀又陷入了新的困境。當時恰逢前西漢趙繆王之子劉林擁戴一個叫做王郎的人在邯鄲稱帝,廣陽王之子劉接也起兵回應劉林,所以劉秀前去凶多吉少,形勢危險。這時候,劉秀的至交好友鄧禹兼程趕來,鼓勵他“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鄧禹的話讓失意中的劉秀大為感佩和振奮。幸好,在劉秀到達河北之後,得到了上谷太守耿況之子、少年英雄耿弇的鼎力相助,才得以重整旗鼓。當時耿弇手中握有漁陽、上谷的騎兵萬騎,足以抵擋邯鄲的軍隊,所以不久劉秀就攻破了邯鄲,推翻了王郎的政權。

而且,為了鞏固自己在河北的勢力,劉秀還親赴真定府,以隆重的禮儀迎娶了真定王劉揚的外甥女郭聖通,通過政治聯姻進一步鞏固了劉楊兩家的關係。看著劉秀的勢力一步步壯大,更始帝開始不安了,便派遣使者前去河北,要封劉秀為蕭王,企圖再次奪取他的兵馬,並以領賞為名將其誘入長安殺害。好不容易逃出虎口的劉秀自然不可能乖乖送上門去任人宰割,他以河北未平為由,拒不領命,這等於擺明瞭要與更始帝決裂。

此時的劉秀已經不同往昔,他的手上握有數十萬銅馬農民軍,被關中之人稱為“銅馬帝”,實力遠遠超過了長安城裡的更始帝。隱忍已久的劉秀終於不用再忍氣吞聲,他的羽翼已豐,到了報仇雪恨,一展宏圖的時刻了。更始三年(25)六月,劉秀在眾將擁戴下于河北城的千秋亭即皇帝位,為表重興漢室之意,劉秀建國仍然使用“漢”的國號,史稱東漢。即位之後,漢光武帝劉秀經過長達十數年之久的統一戰爭,先後消滅了更始、赤眉和隴、蜀等諸多割據勢力,終於使得戰亂二十餘年的中國大地再次歸於一統。

這份忠心甚至讓更始帝始料未及,頗感慚愧。所以,劉秀不但沒有因為哥哥獲罪,反而獲得了提升,被封為武信侯。

從此之後,劉秀待人做事越發謹慎,處處留心不授人以柄。因為他知道自己功高震主,始終無法獲得更始帝的完全信任,兄長之死就是血的教訓,他必須隱忍以圖將來。當時,更始政權雖然已經建立,但是國家並未統一,黃河以北各州郡還對新政權持觀望態度。為了招撫河北,朝廷有人推舉驍勇善戰的劉秀前去,而有人則懼怕劉秀勢力進一步壯大,堅決反對。這個出征河北的機會對劉秀來說尤為重要,所以他採納了馮異的計策,極力巴結當時的權臣左丞相曹竟,通過他的力挺,最終獲得了“持節北渡河”的機會。不過更始帝始終對他很防範,雖然派他以破虜將軍行大司馬事的身份去河北招撫,卻不給他配置兵馬和糧草輜重,所以史書上稱劉秀的出巡為“單車空節巡河北”。但即便如此,這只出籠的猛虎依然是勢不可當,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積蓄力量,一舉稱帝

劉秀費盡心機爭得了出巡河北的機會,可以說終於逃過一劫,但是更始帝始終對他不放心,便讓他“單車空節巡河北”,所以到了河北之後,劉秀又陷入了新的困境。當時恰逢前西漢趙繆王之子劉林擁戴一個叫做王郎的人在邯鄲稱帝,廣陽王之子劉接也起兵回應劉林,所以劉秀前去凶多吉少,形勢危險。這時候,劉秀的至交好友鄧禹兼程趕來,鼓勵他“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鄧禹的話讓失意中的劉秀大為感佩和振奮。幸好,在劉秀到達河北之後,得到了上谷太守耿況之子、少年英雄耿弇的鼎力相助,才得以重整旗鼓。當時耿弇手中握有漁陽、上谷的騎兵萬騎,足以抵擋邯鄲的軍隊,所以不久劉秀就攻破了邯鄲,推翻了王郎的政權。

而且,為了鞏固自己在河北的勢力,劉秀還親赴真定府,以隆重的禮儀迎娶了真定王劉揚的外甥女郭聖通,通過政治聯姻進一步鞏固了劉楊兩家的關係。看著劉秀的勢力一步步壯大,更始帝開始不安了,便派遣使者前去河北,要封劉秀為蕭王,企圖再次奪取他的兵馬,並以領賞為名將其誘入長安殺害。好不容易逃出虎口的劉秀自然不可能乖乖送上門去任人宰割,他以河北未平為由,拒不領命,這等於擺明瞭要與更始帝決裂。

此時的劉秀已經不同往昔,他的手上握有數十萬銅馬農民軍,被關中之人稱為“銅馬帝”,實力遠遠超過了長安城裡的更始帝。隱忍已久的劉秀終於不用再忍氣吞聲,他的羽翼已豐,到了報仇雪恨,一展宏圖的時刻了。更始三年(25)六月,劉秀在眾將擁戴下于河北城的千秋亭即皇帝位,為表重興漢室之意,劉秀建國仍然使用“漢”的國號,史稱東漢。即位之後,漢光武帝劉秀經過長達十數年之久的統一戰爭,先後消滅了更始、赤眉和隴、蜀等諸多割據勢力,終於使得戰亂二十餘年的中國大地再次歸於一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