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紅樓夢中褒女貶男的思想觀(二):士大夫的“失節”心態

換個角度看紅樓 系列二十六

筆者認為《紅樓夢》的作者提出的“女清男濁”的第二個因素就是士大夫們普遍的“失節”心態。 第一個因素請見前文《從賈寶玉的“褒女貶男”, 看中國古代男女平等思想的發展》。

清初的著名詩人鄧漢儀在途徑地處武漢的桃花廟時, 面對數千年前葬於此的息夫人, 不由得感慨萬千, 寫下了流傳千古的《題息夫人廟》, 詩中的這兩句“千古艱難唯一死, 傷心豈獨息夫人”更是膾炙人口。

鄧漢儀

息夫人, 姓媯, 春秋時期著名的美女之一, 出生于陳國宛丘(今河南周口淮陽), 陳莊公之女, 因嫁給息國國君,

故亦稱息媯。

息夫人

息媯歸甯探親時(一說出嫁時), 借道蔡國, 卻被姐夫蔡侯糾纏戲弄。 息侯聞知後與楚國設計報仇。 楚文王借機俘獲蔡侯, 又知息夫人美貌, 親征息國欲霸息夫人。 危難時刻, 息夫人甘以一己之身換息國百姓免遭塗炭, 以驚人膽嫁入楚國, 成了楚夫人。

息夫人進入楚宮三年, 為楚文王生下兩個兒子。 然而, 息夫人卻從未主動說過話, 楚王問她是什麼緣故, 息夫人回答說:“我一個女人, 伺候過兩個丈夫, 即使不能死掉, 又還有什麼話可說的?”

很明顯, 按古代禮法, 息夫人身為一個女子, 卻嫁了兩次, 雖是迫不得已, 但已屬失節。 但因為種種原因, 她又不能一死了之, 否則之前所有的犧牲就全白費了。 但在這種失節的煎熬之中,

她內心的痛苦可想而知!

鄧漢儀一生終於沒有在政治上施展才華和抱負, 作為生活在明、清兩代夾縫中的文人, 最為悲哀的事情莫過於苦守了大半輩子的民族操守一朝喪失.在康熙十八年, 也即他六十二年歲那樣不幸蒙上了參試博鴻詞和加授內閣中書舍人銜的污點, 從此之後, 他連做一個完全徹底的遺民也不可能了, 個中有多少不得已啊.於是, 在途徑息夫人廟的時候, 聯想到息夫人的處境和自己是驚人的相似, 不由得感慨萬千, 寫下了這首千古名篇。

持有鄧漢儀這樣的“失節”心態的士大夫們大有人在, 錢謙益即是最為著名的代表。

錢謙益

錢謙益在明末和弘光朝號稱“清流”, 他是東林領袖,

卻在南京獻城之時立刻加入投降隊伍。 其愛妾柳如是曾勸他自殺殉國, 勸激之下, 他步入湖中要自沉。 豈料, 水剛剛沾濕鞋襪, 錢謙益即掉轉頭往岸上走還, 邊走邊絮叨:“湖水太冷, 不好死, 等等再說……”

提到錢謙益, 不得不提他的愛妾柳如是。 在十六歲時, 柳如是真心喜歡上松江舉人當時已經是複社領袖的陳子龍, 兩人情投意合, 過了一段男歡女愛的甜蜜生活。 之前筆者提起過的那首《春日早起》的詩“獨起憑欄對曉風,滿溪春水小橋東。 始知昨夜紅樓夢, 身在桃花萬樹中。 ”即是在這個時候所寫。 這裡詩充滿了溫馨、甜蜜和浪漫。

柳如是

但很快就因為陳子龍家庭的原因, 這段緣分就告終結。 不得已之下, 柳如是只好主動找到錢謙益,

嫁給了已經名滿天下的錢謙益。

陳子龍

一介女流尚知亡國恨, 錢謙益作為一代名士, 卻貪生怕死。 柳如是很無奈, 又勸他退出官場, 永不仕清。 錢謙益再一次讓柳如是失望, 他選擇了低頭, 入朝為官。 不僅如此, 他還親筆操刀, 以趙之龍的名義發檄四方, 諭命降順。

自從柳如是嫁給錢謙益之後, 表現得比良家女子還“三從四德”, 勤儉持家, 為錢謙益打理一切。 她本指望錢謙益能在國家民族存亡之際保持民族尊嚴, 哪怕是以死殉節, 她也會追隨而去。 然而, 錢謙益卻一而再、再而三的讓她失望。

柳如是悲痛萬分, 她不願面對大明故國滅亡的事實, 又不得不接受丈夫妥協的態度。 為了宣洩對錢謙益降清的不滿, 柳如是做了一件驚世駭俗的事,

她和江南的一位鄭姓公子私通。 錢家大公子知道後, 將鄭姓公子杖責至死。 據史料記載:“當謙益往北, 柳氏與人通姦, 子憤之, 鳴官究懲。 ”(《荷閘叢談》)

錢謙益得知此事後, 十分慚愧, 他狠狠地訓斥了大兒子, 說:“謂國破君亡, 士大夫尚不能全節, 乃以不能守身責一女子耶?”從這番話可以看出, 錢謙益對自己降清的行為是十分慚愧的。

錢謙益終究和開關叩盜的吳三桂之流不同, 他還是有著自己做人的底線的。 在柳如是的勸說下, 在京城僅半年, 他就稱病回家, 秘密投身於反清複明的洪流之中。

順治三年冬, 好友黃毓祺反清起事, 急需錢糧, 希望他能慷慨解囊。 錢謙益二話沒說, 馬上照辦。 不料事情敗露, 錢謙益被捕入獄, 經柳如是等人營救方才倖免於難。出獄後,他仍舊冒著生命危險繼續秘密抗清,又從順治七年起,多次冒險趕赴金華,策反總兵馬進寶。此間,他多次入獄,但始終不改其志,與姚志卓等人聯絡東南、西南抗清勢力,策劃了長江之役。

在行動之外,錢謙益還用自己的筆鞭撻滿人,咒駡其為“奴”、“虜”、“雜種”等等,大力頌揚抗清志士的英勇事蹟,與之前那個貪生怕死的錢謙益判若兩人。

錢謙益的前後的反差實在太大,但追根究底,還是人性未泯滅,良心未盡喪。清廷的嗜殺本性和無數華夏志士的甯死不降,再加上別人對他綿綿不斷的羞辱和恥笑,使錢謙益內心所剩不多的良心覺悟了。因此,晚年的他明知有殺頭的風險,依然奮力抗爭,算是多少安慰了自己的良心。

錢謙益儘管大節有虧,但仍是良知未泯。晚年散盡家財,不顧老病之軀投入反清大業中去,是因為他心裡有著強烈的“失節”之歎,想要做些事情彌補自己的過失。我們不能因為之前他有過大的過失,就否定他暮年的這些義舉。他的反清活動是出於真心,絕非沽名釣譽之舉。人性之複雜,在錢謙益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展現。

同樣的“失節”的思想也在《紅樓夢》這群創作者中盡顯無疑,“畸笏叟”的筆名即是明證。由於他們也抱有同樣的“失節”心態,身為士大夫卻選擇了苟且偷生,甚至於做了滿清的官員,內心的痛苦可想而知,他們也必定會內心深入痛責自己的“濁臭不堪”,而認為那些女子“清爽”。《紅樓夢》這樣一部偉大的著作即是他們用來排遣自己內心的苦悶所作。

經柳如是等人營救方才倖免於難。出獄後,他仍舊冒著生命危險繼續秘密抗清,又從順治七年起,多次冒險趕赴金華,策反總兵馬進寶。此間,他多次入獄,但始終不改其志,與姚志卓等人聯絡東南、西南抗清勢力,策劃了長江之役。

在行動之外,錢謙益還用自己的筆鞭撻滿人,咒駡其為“奴”、“虜”、“雜種”等等,大力頌揚抗清志士的英勇事蹟,與之前那個貪生怕死的錢謙益判若兩人。

錢謙益的前後的反差實在太大,但追根究底,還是人性未泯滅,良心未盡喪。清廷的嗜殺本性和無數華夏志士的甯死不降,再加上別人對他綿綿不斷的羞辱和恥笑,使錢謙益內心所剩不多的良心覺悟了。因此,晚年的他明知有殺頭的風險,依然奮力抗爭,算是多少安慰了自己的良心。

錢謙益儘管大節有虧,但仍是良知未泯。晚年散盡家財,不顧老病之軀投入反清大業中去,是因為他心裡有著強烈的“失節”之歎,想要做些事情彌補自己的過失。我們不能因為之前他有過大的過失,就否定他暮年的這些義舉。他的反清活動是出於真心,絕非沽名釣譽之舉。人性之複雜,在錢謙益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展現。

同樣的“失節”的思想也在《紅樓夢》這群創作者中盡顯無疑,“畸笏叟”的筆名即是明證。由於他們也抱有同樣的“失節”心態,身為士大夫卻選擇了苟且偷生,甚至於做了滿清的官員,內心的痛苦可想而知,他們也必定會內心深入痛責自己的“濁臭不堪”,而認為那些女子“清爽”。《紅樓夢》這樣一部偉大的著作即是他們用來排遣自己內心的苦悶所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