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高士廉生平簡介

高士廉(575年-647年), 名儉, 字士廉, 以字行, 渤海(今河北景縣)人, 唐初宰相, 北齊清河王高岳之孫, 唐太宗文德皇后舅父。 高士廉早年曾是隋朝的治禮郎, 因受斛斯政牽連, 被貶為朱鳶主簿, 被交趾太守丘和委任為司法書佐。 武德五年(622年), 高士廉歸唐, 被任命為雍州治中, 後協助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 升任侍中, 封義興郡公。 貞觀五年(631年), 高士廉任吏部尚書, 進封許國公。 後奉命編撰《氏族志》, 加封同中書門下三品。 貞觀十二年(638年), 改封申國公, 世襲申州刺史, 不久又升任尚書右僕射。 貞觀十九年(645年), 高士廉任太子太傅,

輔佐皇太子監國。

高士廉去世後, 唐太宗欲到高府哭靈。 房玄齡極力勸諫, 太宗道:“高公與我並非只有君臣關係, 還有故舊、姻親的關係, 豈能聽說他的噩耗而不去哭靈呢?你不必多說!”說完帶領身邊的人從興安門出宮。 長孫無忌正在高府靈堂, 聽說太宗要來, 出門攔住禦馬, 勸諫道:“陛下正在服用丹藥, 不能哭喪, 為什麼不為宗廟社稷考慮而自珍自重呢!而且舅舅臨終遺言, 不願因自己的死, 而讓陛下屈駕前來。 ”太宗不聽。 長孫無忌跪在道中, 流著眼淚執意諫阻, 太宗這才返回東苑, 望南痛哭。

更多歷史, 敬請關注王昆明細說歷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