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蔡邕到友人家赴宴,聽到琴聲轉身就逃,友人聽其解釋後佩服之至

在中國書法史上, 有一種書體叫“飛白”。 而這種書體的創造者就是蔡邕, 唐張懷瓘在《書斷》評論蔡邕飛白書“妙有絕倫, 動合神功”。 說道蔡邕, 瞭解漢末歷史的人應該知道其名, 他還有一個女兒蔡文姬, 是有名的才女。

蔡邕, 陳留郡圉人。 他出生于一個世代官宦之家, 自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蔡邕為人孝順, 品行端正, 而且博學多才, 精通音律。 二十歲時, 師事著名學者胡廣, 因此得到了朝廷的關注。 但東漢末年, 宦官把持朝政, 全國官場一片黑暗。 蔡邕進入仕途生涯後, 並非一帆風順。

蔡邕早年被朝廷徵召, 但稱病拒絕了朝廷之命。 後來蔡邕被征辟為司徒掾屬, 任河平長、郎中、議郎等職, 曾參與續寫《東觀漢記》及刻印熹平石經。 蔡邕為官之時, 不滿宦官專權, 向漢靈帝上疏整頓吏治, 選拔有才之士, 結果遭流放朔方, 幾經周折, 避難江南十二年。

蔡邕最值得稱道的還是他的音樂才華。 我們可能都聽過這麼一句話“曲有誤, 周郎顧”, 蔡邕的音律才能應該比周瑜更勝一籌。 “一彈三唏, 淒有餘哀。 ”關於蔡邕聽琴的故事很多。

有一次, 蔡邕坐在房裡撫琴長歎, 忽然聽到一陣清脆的爆裂聲。 一聽其聲, 蔡邕就知道這是一塊做琴的好材料。

蔡邕不顧火勢之大, 伸手就把那塊桐木從灶膛裡面拽了出來。 但是木頭的尾部依然被燒焦了, 蔡邕經過精雕細刻, 把桐木做成一張琴, 當時人們叫它焦尾琴。

起初, 蔡邕回到家鄉陳留。 因為蔡邕為官之時為老百姓做過很多好事, 深受百姓愛戴。

一到家鄉, 鄉親們便熱情招待蔡邕。 有一次, 一個多年不見的朋友特意準備了一桌酒菜, 邀請蔡邕到家裡作客。 盛情難卻, 蔡邕如期而至, 當他走到朋友家大門外時, 突然停住了腳步。

原來屋裡正在彈琴, 蔡邕本來就精通音律, 琴聲引起了他的注意。 起初, 琴聲悠揚, 但一會兒就變得沉重起來, 有一種緊迫感。 蔡邕聽出琴聲裡隱隱地透露出一股“殺氣”。 蔡邕愣住了, 心想莫非是宦官之手已經伸到自己的家鄉了, 此去不會是鴻門宴吧?多年未見的朋友變了, 與邪惡勢力同流合污, 想要伺機害我?想到這裡, 蔡邕轉身回頭就走。

主人得知蔡邕未進大門就走了, 認為可能是自己禮數沒有盡周到。 蔡邕向來被鄉里人尊崇, 主人趕緊追趕並問起原因, 蔡邕把事情都告訴了他, 大家都感到掃興。 這時彈琴的客人說:“我剛才彈琴的時候, 看見一隻螳螂正要撲向鳴蟬, 蟬將飛走還沒有飛走, 螳螂的動作一前一後。 我心裡有些擔心, 唯恐螳螂喪失了機會, 這難道就是所謂的殺心流露到音樂中來嗎?”蔡邕莞然而笑說:“這足以表明了。 ”

聽完彈琴之人的介紹後,一場誤會消除。平靜之後,大家對蔡邕的聽琴的本事,欣賞音律的能力驚歎不已,佩服之至。

令人惋惜的是,後來董卓被誅殺,蔡邕因在王允座上感歎而被下獄,不久便死於獄中,時年六十歲。蔡邕遇害後,焦尾琴保存在皇家內庫之中。然後幾經輾轉人手,據傳明朝昆山人王逢年還收藏著蔡邕製造的焦尾琴。

聽完彈琴之人的介紹後,一場誤會消除。平靜之後,大家對蔡邕的聽琴的本事,欣賞音律的能力驚歎不已,佩服之至。

令人惋惜的是,後來董卓被誅殺,蔡邕因在王允座上感歎而被下獄,不久便死於獄中,時年六十歲。蔡邕遇害後,焦尾琴保存在皇家內庫之中。然後幾經輾轉人手,據傳明朝昆山人王逢年還收藏著蔡邕製造的焦尾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