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上學的賞味期限,是最美好的少年光陰

二十萬吃貨的精神故鄉

昨天在游泳館的時候, 有個人說過多十來天就沒這麼多人啦。 我問他為什麼。 那人回我, 馬上暑假就過了啊!

對於一個跟“學生”二字脫離關係太久的人來說, 都忘了有一種人的世界裡, 季節是按照假期跟上學來更替的。 我有些懷念學生的時代, 輕鬆簡單。

今天週六, 照例讀讀舊文, 就讓我們來回味, 學生時代吧。

——深夜君

- 正文 -

不用24小時打雞血的假期, 變得又宅又懶, 因為電視上說明後兩天大概又是大暴雨天才讓我從電腦螢幕中掙脫出來。 出門買麵包, 來到的是我從小就有的麵包店,

家庭式作坊, 一如典型的南方小生意人, 店名就是所在的街道。

從外地回小城放假時, 不少學校都已經陸續開學了。 學生們穿著那些還是那麼土氣的校服, 卻努力地在那套臃腫的衣服裡生長變化。

就像我在麵包店裡看到的一個小學生, 她徘徊在明亮的麵包屋裡,

要仰著頭才能看到那些琳琅的選擇, 怯怯地站著。 感覺那張10塊人民幣在她手裡那麼大, 她穿著的運動鞋上有一圈淡淡的泥點, 校服比她本人大了一圈, 這並不少見, 在我讀書的時候, 我也常常買大一碼的校服, 可到了來年夏天可能就發愁地發現又要買新的校服了。

小學時不去那家麵包店, 而是去隔壁的早餐鋪子更多, 因為麵包店裡面都是“大人”——她們挎著店裡的小籃子挑來挑去, 而且經過自己的認真比對, 麵包店裡的豬肉包還沒有早餐鋪子的大。 小學的零花錢不多, 大約一星期也就5塊, 長身體的時候, 而且小學還經常開始學游泳。 幾乎走在回家路上就餓到肚子叫, 而且直到現在我都不知道旁人到底能不能聽到我肚子叫的聲音。

早餐鋪子一般會開到中午12點多, 小學大概是11點放學, 餓極了的我就會忍不住在路上買一個豬肉包。

早餐鋪子有很多包, 其實豬肉包並不是我的最愛, 我愛的大多是甜餡的包, 比如奶黃包或者是芋泥包, 至於為什麼小學那麼死腦筋,

大概是因為母親給零花錢常說“餓了就路上買個什麼豬肉包吃吧”這樣的話, 還有豬肉包的確夠解餓的幾分原因吧。

那時的豬肉包是5角錢一個, 用這邊的話來說, 豬肉包分“白肉”和“精肉”, 我就愛吃那帶點肥的“白肉”包。 而那麼一大個包子下肚,

回家後總是要緩一下才能再吃, 媽媽雖然不樂意看到在餐桌前愁眉苦臉不動筷的我也更不樂意看到放學後肚子餓極的我, 所以也對我這種急性子的包子行為無可奈何。 也成就了我頂嘴的一句“吃了再說”的名言。

愛買那家早餐鋪子的豬肉包還有一些說不出來的原因, 也許是早餐鋪子那個皮膚白皙瓜子臉的老闆娘, 帶著南方女人的柔軟, 即使表情冷漠也不阻擋我單方面的說不出的好感。

也許是我喜歡老闆娘掀開大蒸籠蓋子是熱氣騰騰, 水蒸氣鋪面而來的那種舒服的感覺。 也許是喜歡冬天時, 包子在手掌裡暖熱的溫度。 這麼一想, 原來自己就是在那時鍛煉出了能一邊吃一邊小跑的本領了。

也許是麵包店那個小姑娘喚起了我小學的回憶,也或許就是記憶深淺的不同,初中和高中,反而模糊了不少。只記得初三時學校換了食堂,搞得我們這群初三黨怨聲載道,而母親會在滿滿的書包裡,幫我偷偷塞上麵包店裡的好吃麵點。

高中讀的是封閉式學校,卻難得地在小賣部供應了來自我最熟悉的麵包店的麵包。對於食物的溫度我有種近乎處女座的偏執,食物要麼最好是幾乎燙嘴,我還可以慢慢等到它不是很熱的時候,要麼就乾脆冷成和周圍空氣差不多,而那種溫著的溫度我卻沒辦法接受,而高中食堂的早餐往往總是這樣的“溫溫”的溫度。一起吃的朋友總是在勸著我“再不吃就冷掉了”的時候皺眉忍受我那奇怪的冷僻。所以,我高中的早餐基本上是來自麵包店裡的麵點。

去香港時,學會的一個詞叫“賞味期限”,被身邊的迷糊好友“不就是保質期嘛”一言蔽之。喜歡這個詞也許只是喜歡那個“賞”字,慢慢品味,細細咀嚼,那上學路上的豬肉包,那初中藏在書包裡的小甜點秘密,高中挑剔的胃……陌生城市裡可能再也找不到這麼一家柔軟地帶著上學氣息的麵包店,而關於上學的美好時光,賞味期限便是現在。

文 / 溫存

圖片 / Google圖片 循CC協定使用

BGM / 林中鳥 - 葛林

你想與20萬吃貨分享你的美食故事嗎?歡迎給我們投稿~投稿郵箱等待著你的故事:tougao@tonightfood.com(點擊原文獲得更多資訊)

深夜談吃

你與吃的故事,講給世界聽

長按掃碼關注

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帳號

深夜談吃是覆蓋千萬受眾的WeMedia自媒體聯盟成員

也許是麵包店那個小姑娘喚起了我小學的回憶,也或許就是記憶深淺的不同,初中和高中,反而模糊了不少。只記得初三時學校換了食堂,搞得我們這群初三黨怨聲載道,而母親會在滿滿的書包裡,幫我偷偷塞上麵包店裡的好吃麵點。

高中讀的是封閉式學校,卻難得地在小賣部供應了來自我最熟悉的麵包店的麵包。對於食物的溫度我有種近乎處女座的偏執,食物要麼最好是幾乎燙嘴,我還可以慢慢等到它不是很熱的時候,要麼就乾脆冷成和周圍空氣差不多,而那種溫著的溫度我卻沒辦法接受,而高中食堂的早餐往往總是這樣的“溫溫”的溫度。一起吃的朋友總是在勸著我“再不吃就冷掉了”的時候皺眉忍受我那奇怪的冷僻。所以,我高中的早餐基本上是來自麵包店裡的麵點。

去香港時,學會的一個詞叫“賞味期限”,被身邊的迷糊好友“不就是保質期嘛”一言蔽之。喜歡這個詞也許只是喜歡那個“賞”字,慢慢品味,細細咀嚼,那上學路上的豬肉包,那初中藏在書包裡的小甜點秘密,高中挑剔的胃……陌生城市裡可能再也找不到這麼一家柔軟地帶著上學氣息的麵包店,而關於上學的美好時光,賞味期限便是現在。

文 / 溫存

圖片 / Google圖片 循CC協定使用

BGM / 林中鳥 - 葛林

你想與20萬吃貨分享你的美食故事嗎?歡迎給我們投稿~投稿郵箱等待著你的故事:tougao@tonightfood.com(點擊原文獲得更多資訊)

深夜談吃

你與吃的故事,講給世界聽

長按掃碼關注

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帳號

深夜談吃是覆蓋千萬受眾的WeMedia自媒體聯盟成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