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伍子胥帶兵包圍鄭國,和一位漁翁之子見面後,迅速撤兵

春秋末年, 伍子胥的名號響徹雲霄, 聽到他的名字, 沒有誰不忌憚三分。 他在吳國的貢獻也非常多, 比如修建了姑蘇古城, 還帶領群眾挖掘了歷史上第一條人工運河, 還帶吳國走上了繁榮富強的道路。 即便伍子胥如此成功, 也有其弱點。 有一次, 伍子胥帶兵包圍鄭國時, 和一位漁翁之子見面後, 迅速撤兵。

伍子胥

那時烏雲密佈, 閃電不停, 伍子胥率軍攻打楚國, 天公不作美早已暗示楚國的結局。 楚國都城被攻破, 楚昭王被逼逃亡鄭國都城避難。 鄭國本來也不強大, 可能是吃了熊心豹子膽, 還敢和伍子胥對著幹, 因而伍子胥大軍想鄭國都城進軍, 把鄭國包圍得水泄不通。

楚昭王

鄭國老百姓人心惶惶, 鄭國君王也是無計可施, 記得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 如果正面對戰, 那麼肯定會戰敗;如果守城, 也不是長久之計;如果投降, 也是一件抬不起頭的事情。 於是鄭王不得不張榜求助天下賢士, 誰獻上退兵之策, 誰就封官賞賜。

伍子胥

其中有一個人揭去榜文, 毫無畏懼地唱著歌前往吳國軍營, 拜見伍子胥。 這人被押到伍子胥面前時, 淡然自若, 神色一點也不慌張。 伍子胥問他的來歷, 他回答伍子胥說他是一位漁翁的兒子, 並且詳細說明自己身份後, 伍子胥選擇撤軍。

為什麼伍子胥會選擇撤軍呢?原來當年伍子胥逃難時, 在生命最危急的時刻是一位漁翁救了他, 伍子胥一直沒有找到機會報答他, 現在站在伍子胥面前的這人正是當年那位漁翁的兒子, 伍子胥為人向來恩仇分明, 聽說如果自己撤軍, 漁翁的兒子能加官進爵, 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 伍子胥終於有機會報答恩人, 因此伍子胥選擇迅速撤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