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以仁孝著稱的宋襄公築台望母千古流傳的故事

宋襄公以仁孝而著稱, 因為思念母親而築高臺望母, 他這一行孝的故事被百姓所知並千古流傳, 已經成為人間佳話, 後人借用他的故事來教育子孫要行孝的道理。 那麼宋襄公築台望母的故事內容到底是怎樣的呢?一起來看看吧!

圖片來源於網路

宋襄公築高臺望母, 那麼肯定是因為見不到母親才會修建望母台來以表思念之情, 到底他的母親為什麼不在身邊呢?原來宋襄公的母親是衛國人, 而衛國遭受了敵人的攻擊, 僅僅只剩下幾千人從戰爭中倖免, 於是出於同情宋桓公與夫人將這些人收留並安頓下來。 見到這些逃難的人, 本為衛國人的宋桓公夫人心急如焚, 於是請求宋桓公出兵支援衛國, 但是宋桓公不肯, 夫人再三求情都沒有得到允許。 最後宋桓公以夫人討論國事的罪名把她休了, 並送回衛國。

趣歷史官方微信號:qulilshi_v5

回到衛國的宋桓公夫人一心幫助家人保家衛國,

最終衛國得以恢復實力, 但是被休了的宋桓公夫人卻再也不能回到宋國了, 她與兒子宋襄公就只能天各一方。 因為思念母親, 宋襄公可是想破了腦袋才想出修築望母台的辦法。

如果他直接把母親從衛國接回宋國,

那麼就對不起自己的父親, 這就是不忠, 但是如果一輩子都讓母親淪落在外那他這個兒子就是不孝。 所以權衡再三, 他便在宋國臨近衛國的地方修建瞭望母台, 這樣一來忠孝兩全, 一舉兩得。

百姓聽聞宋襄公因為思念母親想要修築望母台, 都被他的孝心感動, 所以很多人前來幫忙, 結果只用了五天的時間望母台就修建好了, 之後每到母親生日和自己生辰, 宋襄公總是會到望母臺上來遙望母親。

而且因為體恤母親不能回宋國的苦心, 宋襄公還特意做了一首詩來描寫母親心中的痛苦和思念之情。 詩的內容是這樣的:“誰說黃河廣又寬?一片蘆葉渡對岸。 誰說宋國路遙遠?踮起腳跟在眼前。 誰說黃河廣又寬?河寬難容小木船。

誰說宋國路遙遠?一個早晨去返還。 ”

宋襄公築高臺望母的故事跟這篇描寫母親心中思念之情的古詩千古流傳, 後人為了讚頌宋襄公的仁孝之心於是經常將這個故事講給下一輩人聽, 告誡他們百善孝為先, 要學習宋襄公的仁孝品德。

宋襄公是個仁義之人, 也是個仁義之君, 但是他的仁義忠孝被後人讚頌流傳也被後人引以為戒。 雖然宋襄公因仁孝而聞名天下, 但是也因仁義敗在楚國之下, 錯失春秋霸主之位。 宋襄公的故事告訴我們仁孝用在對的人身上是善, 用在敵人身上就是惡, 所以學習宋襄公的仁義之時也要記住宋襄公對敵人仁義而不得善終的教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