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愛科技 AKG K550MkII 頭戴式耳機測評報告 [Soomal]

AKG K550 MkII是一款大概三年前更新至MkII的一款耳機, 據說K550的第一代產品發佈於2011年?不過即便對於喜愛AKG的粉絲來說, K550談不上什麼熱門型號, 更沒有AKG家族的名門血統, 而以5字開頭, 除了K501之外似乎也很難讓人想到同數字下有什麼經典型號。 K550這個型號更像是森海塞爾借用HD580的名氣, 衍生出的各類HD5xx系列。 但事實是否真的如表面數字看起來這樣?K550 MkII是不是真的沒有AKG的優良血統呢? 樣機類型:市售量產型
是否商業關係:否

愛科技 AKG K550 MkII 頭戴式耳機

AKG K550 MkII在拿到網友送測這款耳機之前, 我們之前確實完全沒有留意過這個型號。 而如今, K550 MkII這款產品也已經在AKG的官方網站下架, 代替它的是K553 Pro, 據說K553 Pro是在K550 MkII基礎上修改調整的新型號。 而從外觀, 主要參數來看, 兩者也基本沒有什麼不同。 不過, 再仔細看AKG產品目錄會發現, 和K550樣式基本一樣的還有一款藍牙耳機K845BT。

愛科技 AKG K550 MkII 頭戴式耳機

K550 MkII、K553 Pro、K845BT的外觀似乎沒有什麼差別, 它們都使用50mm的大直徑揚聲器單元, 官方質保K550 MkII為32歐姆低阻抗和114dB的靈敏度[也有說是94dB的?但實際聽起來應該不會是94dB]。 無論從官方並不細緻的介紹, 還是我們透過揚聲器外的小孔看到的揚聲器振膜, 它已經不是AKG血統中典型的Varimotion振膜結構, 即內圈穹頂和外圈大折環振膜的結構。

這可是在AKG 各種K2xx、K501/612、K7xx等都在使用的結構, 不過這也不奇怪, 在K812上也不用了[K812為53mm直徑單元]。 當然, 從振膜的透明度色澤等質感來看, K812和以往AKG振膜還是很像, 但是K550 MkII的振膜和它們在這方面沒什麼相似度。

愛科技 AKG K550 MkII 頭戴式耳機

K550 MkII耳機的揚聲器單元不小,

而整個耳罩的尺寸也比較大, 耳墊部分使用了很柔軟的彈性填充材料, 皮質材料的表面也很細膩柔軟, 這種風格在AKG以往產品中不多見。 如圖所示, K550 MkII使用了很寬大的頭架, 第一感覺還以為是DJ風格的耳機。 而耳機外殼上字樣卻印著Reference Headphones。 耳機使用Cloesed-Back[背面封閉式?]的設計, 和熟悉的K27x/17x系列的封閉式設計相比, K550 MkII的封閉式應該達不到錄音棚標準, 就是說正常佩戴時它還是有那麼一點點漏音的。 當然, 由於耳罩、耳墊整體尺寸很大, 用戶的臉估計也很難配合的將它戴起來嚴絲合縫。 但作為一款普通耳機來說, 它的漏音還是極小的, 而且對外隔音效果也不錯。

愛科技 AKG K550 MkII 頭戴式耳機

愛科技 AKG K550 MkII 頭戴式耳機

愛科技 AKG K550 MkII 頭戴式耳機

愛科技 AKG K550 MkII 頭戴式耳機

K550 MkII的佩戴舒適度不錯,耳機線還是使用了單邊接入的方式,不可換線。耳機接頭3.5mm轉6.25mm的樣式似乎AKG做了更新,這個黑色的接頭通過螺紋介面轉換固定,連接上6.25mm介面後幾乎看不出來接合的痕跡。

愛科技 AKG K550 MkII 頭戴式耳機

我們對K550 MkII耳機煲機超過400小時,這確實是一款非常容易驅動的耳機,搭配普通手機就可以推出足夠好的動態。測試時,我們選用索尼A35、vivo Xplay5s、享聲M1Pro作為主要參考。看到有不少觀點認為K550 MkII需要很好的耳放才能推出真實實力,所以也使用Monitor 06 Plus作為參考。對比的耳機選用了飛利浦SHP9500、AKG K701.

PHILIPS 飛利浦 SHP9500 頭戴式耳機

愛科技 AKG K701 頭戴式耳機[2014國產版]-和老版K701對比

整體印象:K550 MkII易於驅動,A35下的表現和M1 Pro下的表現,動態上其實沒有什麼區別,甚至更為直白的A35或者iPhone還可以把K550 MkII中頻推的更扎實[這更讓我們懷疑K550到底是不是K845BT下放的耳機啊?]。整個耳機中高頻以上部分的解析力相當一般,這完全不是AKG眾多知名型號的聲音風格。而低頻量感如果比起大小饅頭、Beats之類還是不那麼突出,但在AKG耳機中,這樣的低頻也算是量感多,且品質不高的。但有趣的是,作為一款封閉式的耳機,它的聲音則沒有傳統封閉式耳機的痕跡,聲音反而比較鬆弛,中頻、中低頻的瞬態也偏慢。

高頻表現:K550 MkII耳機的高頻不是強項,它的解析力還無法和SHP9500、K701所媲美,中高頻的層次與SHP9500級別的耳機相比要明顯偏弱。K550 MkII絕對不像是一款參考級的耳機,也不像是一款AKG的知名型號耳機。如果說它是K845BT的有線版本,從主觀聽感來說絕對是一個信任度很高的理由。高頻偏暗,偏軟,比較鬆弛,似乎很適合藍牙。也很適合在iPhone以及普通手機音質和風格下,偏硬的高頻。如果非要找一點K550 MkII的高頻和AKG家族優秀血統關係,可能就是高頻的瞬態比較慢,聲音比較軟,不會像拜亞動力、鐵三角那麼強調密度。當然,解析力也是肯定追不上AKG K612、K701水準的。不過,和K240、K141時代的耳機相比,K550這樣的高頻的品質應該是超過它們的,只是這樣的風格其實和嚴謹的監聽參考沒太大關係。

中頻表現:K550 MkII的中頻在AKG知名型號中絕對算另類,中頻相對追求聲音厚度和鬆軟溫暖的聽感,在A35、iPhone上搭配K550 MkII也能聽到厚實鬆軟的中頻,雖然結像還是明顯偏散[中高頻層次太弱],但中頻的動態和厚度是有了。這並不是一個參考級耳機或者嚴謹監聽可以使用的聲音,而且對於嚴謹監聽參考來說還差得遠。這更像是一款符合目前大眾審美,適合人聲,但又不追求極緻密度和解析力的風格,聽起來聲音不會疲勞,但整體素質比較一般。對於大動態的音樂,由於易於驅動,且易於控制,大動態的爆發力還是相當好,而且不需要太好的前端音源。但如果有K701、SHP9500級別的要求,那麼K550 MkII的差距還是比較明顯。

低頻表現:K550 MkII的低頻量感相對AKG各種耳機都屬於偏多的,也許可以認為它是AKG家族裡比較偏向所謂流行應用的一類。K550 MkII的低頻解析力一般,聲音也並不算乾淨,但中低頻的厚度和動態易於表現,是非常好推的典型代表。整體來說,聲音的層次和解析力,以及聲音的風格都有明顯偏現代所謂流行重口味的調音方向,只是由於AKG所有產品都比較清淡,所以K550 MkII比起其他品牌來說,並不是很誇張。即便如此,我們看到還有人表示K550的低頻量感不足。當然,低頻部分如果搭配非常好的耳放輸出,會有相對較大幅度的改善,聲音會緊湊,解析力也會有所提升。

音質小結:K550 MkII是一款聲音比較柔和,瞬態明顯偏慢,哪怕搭配中性音源都會表現出比較溫和聲音風格的耳機。它的所謂封閉式設計並不是傳統印象中封閉式耳機聲音風格,而它的Reference Headphones也和參考級的應用沒什麼關係。K550 MkII易於驅動,在iPhone、A35級別的播放機上已經可以獲得足夠好的動態和細節,這款耳機去升級M1 Pro或者飛傲X7級別播放機意義非常非常有限。至於網上流傳推好K550 MkII必須上很好的耳放,我們用06 Plus做了驗證,這種說法忽悠成分居多,06 Plus必然會對K550 MkII帶來改善,但在06 Plus下K701和SHP9500表現同樣會大大提升,而且領先K550 MkII的優勢會更大。

總結

據說AKG K845BT是K545耳機的藍牙版本,而K545應該是K550的前身或類似產品,而K553 Pro又是K550 MkII之後的改進型號。從聲音風格,極為容易驅動的特性來看,我們更願意相信這個揚聲器單元是為了藍牙便攜耳機而生,如果K845BT可以有K550 MkII搭配A35的音質[應該很容易實現],那在目前藍牙耳機中屬於較高水準之一[肯定落後於索尼1000X]。

K550 MkII無論作為500元還是1000元的頭戴式傳統耳機,音質並無亮點,更沒有AKG品牌音色的太多特徵。AKG也不至於把K550做到很差,只是要弱於在類似價位可以買到的AKG K701、K612、飛利浦SHP9500或者Fidelio X系列等耳機。而1000-1500元區間,可以比K550 MkII表現更好的耳機估計還會更多,只能說這個型號本身比較冷門與它的實際表現和水準也算相符,競爭力確實很不足。

愛科技 AKG K550 MkII 頭戴式耳機

愛科技 AKG K550 MkII 頭戴式耳機

愛科技 AKG K550 MkII 頭戴式耳機

K550 MkII的佩戴舒適度不錯,耳機線還是使用了單邊接入的方式,不可換線。耳機接頭3.5mm轉6.25mm的樣式似乎AKG做了更新,這個黑色的接頭通過螺紋介面轉換固定,連接上6.25mm介面後幾乎看不出來接合的痕跡。

愛科技 AKG K550 MkII 頭戴式耳機

我們對K550 MkII耳機煲機超過400小時,這確實是一款非常容易驅動的耳機,搭配普通手機就可以推出足夠好的動態。測試時,我們選用索尼A35、vivo Xplay5s、享聲M1Pro作為主要參考。看到有不少觀點認為K550 MkII需要很好的耳放才能推出真實實力,所以也使用Monitor 06 Plus作為參考。對比的耳機選用了飛利浦SHP9500、AKG K701.

PHILIPS 飛利浦 SHP9500 頭戴式耳機

愛科技 AKG K701 頭戴式耳機[2014國產版]-和老版K701對比

整體印象:K550 MkII易於驅動,A35下的表現和M1 Pro下的表現,動態上其實沒有什麼區別,甚至更為直白的A35或者iPhone還可以把K550 MkII中頻推的更扎實[這更讓我們懷疑K550到底是不是K845BT下放的耳機啊?]。整個耳機中高頻以上部分的解析力相當一般,這完全不是AKG眾多知名型號的聲音風格。而低頻量感如果比起大小饅頭、Beats之類還是不那麼突出,但在AKG耳機中,這樣的低頻也算是量感多,且品質不高的。但有趣的是,作為一款封閉式的耳機,它的聲音則沒有傳統封閉式耳機的痕跡,聲音反而比較鬆弛,中頻、中低頻的瞬態也偏慢。

高頻表現:K550 MkII耳機的高頻不是強項,它的解析力還無法和SHP9500、K701所媲美,中高頻的層次與SHP9500級別的耳機相比要明顯偏弱。K550 MkII絕對不像是一款參考級的耳機,也不像是一款AKG的知名型號耳機。如果說它是K845BT的有線版本,從主觀聽感來說絕對是一個信任度很高的理由。高頻偏暗,偏軟,比較鬆弛,似乎很適合藍牙。也很適合在iPhone以及普通手機音質和風格下,偏硬的高頻。如果非要找一點K550 MkII的高頻和AKG家族優秀血統關係,可能就是高頻的瞬態比較慢,聲音比較軟,不會像拜亞動力、鐵三角那麼強調密度。當然,解析力也是肯定追不上AKG K612、K701水準的。不過,和K240、K141時代的耳機相比,K550這樣的高頻的品質應該是超過它們的,只是這樣的風格其實和嚴謹的監聽參考沒太大關係。

中頻表現:K550 MkII的中頻在AKG知名型號中絕對算另類,中頻相對追求聲音厚度和鬆軟溫暖的聽感,在A35、iPhone上搭配K550 MkII也能聽到厚實鬆軟的中頻,雖然結像還是明顯偏散[中高頻層次太弱],但中頻的動態和厚度是有了。這並不是一個參考級耳機或者嚴謹監聽可以使用的聲音,而且對於嚴謹監聽參考來說還差得遠。這更像是一款符合目前大眾審美,適合人聲,但又不追求極緻密度和解析力的風格,聽起來聲音不會疲勞,但整體素質比較一般。對於大動態的音樂,由於易於驅動,且易於控制,大動態的爆發力還是相當好,而且不需要太好的前端音源。但如果有K701、SHP9500級別的要求,那麼K550 MkII的差距還是比較明顯。

低頻表現:K550 MkII的低頻量感相對AKG各種耳機都屬於偏多的,也許可以認為它是AKG家族裡比較偏向所謂流行應用的一類。K550 MkII的低頻解析力一般,聲音也並不算乾淨,但中低頻的厚度和動態易於表現,是非常好推的典型代表。整體來說,聲音的層次和解析力,以及聲音的風格都有明顯偏現代所謂流行重口味的調音方向,只是由於AKG所有產品都比較清淡,所以K550 MkII比起其他品牌來說,並不是很誇張。即便如此,我們看到還有人表示K550的低頻量感不足。當然,低頻部分如果搭配非常好的耳放輸出,會有相對較大幅度的改善,聲音會緊湊,解析力也會有所提升。

音質小結:K550 MkII是一款聲音比較柔和,瞬態明顯偏慢,哪怕搭配中性音源都會表現出比較溫和聲音風格的耳機。它的所謂封閉式設計並不是傳統印象中封閉式耳機聲音風格,而它的Reference Headphones也和參考級的應用沒什麼關係。K550 MkII易於驅動,在iPhone、A35級別的播放機上已經可以獲得足夠好的動態和細節,這款耳機去升級M1 Pro或者飛傲X7級別播放機意義非常非常有限。至於網上流傳推好K550 MkII必須上很好的耳放,我們用06 Plus做了驗證,這種說法忽悠成分居多,06 Plus必然會對K550 MkII帶來改善,但在06 Plus下K701和SHP9500表現同樣會大大提升,而且領先K550 MkII的優勢會更大。

總結

據說AKG K845BT是K545耳機的藍牙版本,而K545應該是K550的前身或類似產品,而K553 Pro又是K550 MkII之後的改進型號。從聲音風格,極為容易驅動的特性來看,我們更願意相信這個揚聲器單元是為了藍牙便攜耳機而生,如果K845BT可以有K550 MkII搭配A35的音質[應該很容易實現],那在目前藍牙耳機中屬於較高水準之一[肯定落後於索尼1000X]。

K550 MkII無論作為500元還是1000元的頭戴式傳統耳機,音質並無亮點,更沒有AKG品牌音色的太多特徵。AKG也不至於把K550做到很差,只是要弱於在類似價位可以買到的AKG K701、K612、飛利浦SHP9500或者Fidelio X系列等耳機。而1000-1500元區間,可以比K550 MkII表現更好的耳機估計還會更多,只能說這個型號本身比較冷門與它的實際表現和水準也算相符,競爭力確實很不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