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電光石火間 盡顯英雄本色

夏日的中午,某機場上空天高雲淡。 經過一系列緊張有序的準備工作後,海軍某艦載機團飛行二大隊副大隊長袁偉關閉座艙,駕駛殲—15艦載戰鬥機沖向藍天。

“嘭”!隨著一聲巨響,戰機機身一震,發動機轉速驟降。

“我撞鳥了!”袁偉的報告傳到塔臺指揮室,同時傳來的還有連續的“左發失火”無線電通播。

捨身忘我,絕境中的抉擇

塔臺指揮員盧朝輝心猛地一緊:飛機高速飛行時,一隻體重0.45公斤小鳥的撞擊力無異於一枚導彈。 而起飛階段撞鳥,因速度低、高度低、反應時間短,更是兇險無比,而且每架飛機加油數噸,一旦火苗引燃油箱,後果不堪設想。

處置特情,一切盡在電光石火之間。 跳傘手柄就在手邊,但袁偉卻選擇了與戰鷹在一起。 他迅速作出連續判斷,操作飛機開始小坡度右轉上升。

由於左側發動機停車,右側發動機受損情況不明,袁偉不敢貿然開加力,正在右轉的戰機速度下降,逐漸開始掉高度。 要不要開加力?正在兩難之時,在袁偉後起飛的僚機飛行員艾群駕機跟了上來。

“右發未見明顯損傷,無起火拉煙。 ”得到艾群的關鍵報告,盧朝輝下定了決心,“檢查右發溫度狀態,開加力。 ”袁偉心裡也更踏實了,開始逐項進行檢查,改坡度、開加力,飛機緩緩上升。

同時,地面塔臺根據特情處置預案,建議戰機直接向前提速拉高,準備對準跑道降落。

這是對飛行員最穩妥的操作。 但在這條航線的延長線上,卻是人口密集的駐地市區,如有不測,就相當於把一枚炸彈空投到鬧市區。

盧朝輝與袁偉再次保持默契,低空低速的戰機提前扭轉了身子,選擇繼續向右飛行再覓“生路”。

精誠協同,挑戰操作極限

放棄了直接著陸,袁偉與戰機又回到了危機四伏的境地。 飛機此時的航向由北向南,側前方就是機場候機大廳和近萬人的村莊。 “要不要應急放起落架?”袁偉請示。 盧朝輝明白,袁偉這是為了避開大廳準備冒險提前著陸!但低空低速狀態放起落架,飛機速度受影響肯定變慢,高度也必然下降,風險太大。 糾結中,盧朝輝突然眼前一亮!

按慣例,由北向南起飛的飛機著陸也是由北向南。

經過反復盤算,盧朝輝決定打破常規:“調轉航向,由南向北,對頭著陸。 ”袁偉瞬間領會了盧朝輝的意圖,報告:“通場後準備調轉航向由南向北對頭著陸,對正放起落架。 ”

此時,更大的挑戰擺在了眼前。 由於飛機正滿載飛行,面對左發起火的情況,飛行員無法使用空中放油減重的處置方法,只能全載荷降落。 這意味著袁偉將馬上實施超極限載重迫降!

300米、100米、50米,飛機高度越來越低,袁偉沉著冷靜,拉杆、推油門,努力把飛機改平,減少接地瞬間的撞擊力。 為防止戰機因重心偏移導致側翻,他使盡全身力氣蹬住右舵,向右前方壓杆到底,努力保持機體平衡,沿著跑道中線穩穩地滑向跑道盡頭,完美降落!

迎火逆行,不懼爆炸危險

戰機著陸,袁偉已到達安全區域,但險情還沒有結束。 少了高速風壓的壓制,減速著陸時,戰機左發動機內的火焰開始複燃,短短的幾秒鐘內,煙塵四起,火焰隨時可能燒漏油箱,引起飛機爆炸……

面對著這個裝有數噸航空燃油的“移動軍火庫”,從空勤到地勤,從首長到官兵,都完全忘記了個人安危,抄起滅火工具瘋了一樣地沖上去。 “噴左發,別噴右發,別把飛機搞壞了!”發現消防噴口沒有對準,機務中隊長程剛連忙站出來進行指揮。

某場站四級軍士長靳許磊、上等兵陳志強爬上隨時可能爆炸的飛機,給發動機灌水冷卻,用手持乾粉滅火器對機尾火點噴射;團機務分隊長王目軍擔心乾粉滅火劑、消防水噴濺到座艙、淋壞設備,頂著噴湧而來的乾粉滅火劑清理座艙,關閉艙蓋……

事後,先後有41名官兵因烈焰灼傷、吸入大量乾粉粉塵產生噁心、嘔吐、頭暈等不良反應而住院觀察治療。 想起當時的場景,他們也感到有一些後怕,但沒有一個人後悔。

就這樣,經過23分鐘驚心動魄的連續處置,100多次零失誤操作,長機飛行員與塔臺、僚機密切配合,依靠單發動機將帶火的戰鷹安全降落;場站、機務等地勤人員奮不顧身控制火勢,成功挽救了戰機,共同創下了此類複雜特情條件下飛行員和飛機雙重安全、無地面附帶損傷的航空史奇跡。

《 人民日報 》( 2017年08月22日 08 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