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要打閃電戰,為什麼打到蘇聯就不靈了

說到二戰時期德國的閃電戰就不得不先說說一戰時的德國。 一戰時期隨著科技的發展武器和戰爭方式也發生改變, 塹壕戰出現了。 挖上戰壕, 架上機槍只要子彈管夠就可以打個地老天荒海枯石爛。 但是戰爭也開始變得獅子大開口, 每天都需要大量資源和金錢。

塹壕戰

一戰前世界已經被瓜分得差不多了, 英法是殖民地大國, 德國是新興的帝國主義國家他要搶奪殖民地搶奪資源。 缺少資源的國家跟擁有龐大資源的國家打結果很明顯, 德國只有被吊打得份。

德國開始反思怎樣破解這種戰爭, 一個叫古德里安的軍官提出應該將坦克集中起來使用, 坦克與飛機密切配合, 突破對方的某一狹窄地區, 然後迅速向縱深推進, 擴大佔領區域, 實施包圍、合圍, 殲滅對方部隊。 古德里安這種理論一開始並沒有受到他那些思維古板的上司的重視,

直到野心勃勃的希特勒當政, 古德里安才獲得了一展才華的機會。

古德里安

整個二戰前期幾乎成了古德里安理論的試驗場。 德國用這套戰法完成了對敵國的秒殺, 27天內征服波蘭, 1天內征服丹麥, 23天內征服挪威, 5天內征服荷蘭, 18天內征服比利時, 39天內征服號稱歐洲最強陸軍的法國。

這種戰法被美國報紙正式定名為閃電。 閃電戰由此揚名天下。

但是這種戰法的初衷是因為德國是一個資源缺乏的國家, 尤其是石油, 德國並不缺煤炭跟鋼鐵, 閃電戰所依靠的是坦克、飛機的集中使用, 而想要開動這些鐵傢伙需要耗費石油。

所以德國必須精打細算, 以最快的速度, 最小的消耗打下一場戰爭。 在蘇德戰爭開打之前, 德軍參謀部在制定入侵各國的作戰計畫時都以一個月為週期。 中心思想就是在結束一輪攻勢後停下戰爭機器歇一歇, 囤點油, 準備下次攻擊。

德軍坦克

閃電戰打的太順利了, 德國從戰場上掠奪到大量石油, 到了1940年, 德國石油儲備一度沖高到500萬噸左右, 這成了德軍發動對蘇聯作戰的底氣。 而蘇聯是產油國, 希特勒顯然妄圖通過這場戰爭, 據蘇聯的石油為己有, 一勞永逸地解決德國石油的問題。

德軍的裝甲集群的確可以重複在西線上演過的大縱深穿插推進,但是蘇聯是一個面積遼闊的國家,推進的越快就意味著石油補給越困難,石油這個套在德國脖子上的繩索就勒的越緊。而蘇聯糟糕的交通和天氣更加重了補給的困難。

阿登反擊戰灰熊坦克

1944年12月,德軍調集最後一點油料儲備,在西線的阿登森林地區發動了反擊戰。戰役前期證明,德軍的閃電戰仍然有效,但油料短缺使阿登反擊戰最終不得不在持續一個月後收場,曾經輝煌的閃電戰,最終不得不以這種尷尬結局作為它的收場。

德軍的裝甲集群的確可以重複在西線上演過的大縱深穿插推進,但是蘇聯是一個面積遼闊的國家,推進的越快就意味著石油補給越困難,石油這個套在德國脖子上的繩索就勒的越緊。而蘇聯糟糕的交通和天氣更加重了補給的困難。

阿登反擊戰灰熊坦克

1944年12月,德軍調集最後一點油料儲備,在西線的阿登森林地區發動了反擊戰。戰役前期證明,德軍的閃電戰仍然有效,但油料短缺使阿登反擊戰最終不得不在持續一個月後收場,曾經輝煌的閃電戰,最終不得不以這種尷尬結局作為它的收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