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五石散”到底是什麼?魏晉名士都愛服

“五石散”到底是什麼?

提起魏晉, 我們會想到一群由性的文人, 不羈禮法, 棄儒而談老莊, 引起一場思想的大變革, 真可謂真名士自風流。

說起魏晉風度, 不得不提的便是酒和藥。

善飲酒者, 酒逢知己千杯少。 竹林七賢中的劉伶, 嗜酒如命, “天生劉伶, 以酒為名。 ”還告訴僕人:“死便埋我”。 到如今, 仍有“劉伶醉”的美酒。

魏晉盛行清談, 飲酒為其一, 用藥也必不可少。 而這藥, 便是五石散。

五石散又稱寒石散, 魏晉之前, 很少有用藥的先例。

那麼五石散到底是什麼, 讓當時的人都趨之若鶩呢?

顧名思義, 五石散的成分是五種和“石”有關的藥:石鐘乳, 石硫黃, 白石英, 紫石英, 赤石脂。

五石散最早是由張仲景研製, 用來治療傷寒的。 到了魏晉, 何晏改良了配方, 以身試藥, 並引領時人服藥的風氣。

何晏何許人也?何晏是正始名士的領袖, 最早的玄學家, 開創了“清談”的風氣。

不僅如此, 他還是著名的美男子。 容貌俊美, 皮膚白嫩。 當時人們都懷疑他是不是擦了粉。 有一天, 魏明帝招他入宮, 賞了一碗熱乎乎的湯餅。 他一邊吃, 一邊擦汗。 皇帝一邊看一邊驚歎:果然沒有擦粉!這樣當紅的人為五石散代言了。

“服五石散, 非唯治病, 亦覺神明開朗”。

效果可想而知, 眾人紛紛效仿, 吟詩清談之時都要服藥飲酒。

改良後的五石散, 藥性燥熱, 服用後全身發熱, 對這種副作用必須冷食, 飲溫酒, 冷浴, 穿薄垢舊衣, 使之散發, 否則可能會取人性命。

服藥之後不能躺下, 要活動身體, 使血液流通, 出去走走, 謂之“行散”。

後來慢慢的就演化成了我們今天所說的“散步”。

同時, 身體散熱會使皮膚很敏感。 衣服不能穿太多, 還不能穿新衣服。

試想一下, 穿一件薄衣, 單衣試酒, 風吹仙袂飄飄舉。

還要大量飲酒, 吃冷食, 卻要喝熱酒。 熱酒易於揮發, 喝冷酒則會立刻斃命。 喝酒人士眾多, 或以飲酒為樂, 或不得已而飲之。

服用五石散的風氣自魏晉以來, 甚至到了唐朝。 後來的王羲之也深受其影響。 唐初孫思邈《千金方》中錄散方很多, 但深斥其禍。

呼籲世人:“遇此方, 即須焚之, 勿久留也”。

近來有人說:“中國魏晉時服用五石散風行一時, 給當時的社會, 人生籠罩了病態的陰影, 實際上是一次吸毒運動。 ”

同時, 這次“吸毒運動”也為時勢所造, 對中國文化的發現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服此藥的第一人何晏也因為服用此藥而斃命。 而我國偉大的科學家, 中國最早的地圖集《禹貢地城圖》的作者裴秀, 也因藥後喝冷酒而身亡。 後世之人, 因此藥喪生得病者也有很多。

那個時代的五石散, 是文人在統治黑暗中麻醉自我的一種寄託。 在朝不保夕的年代中以高雅的夢想支撐自己。

在朝不保夕的年代中以高雅的夢想支撐自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