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寫真女鎮長走紅 是非典型的公職履行路徑

近日, 安徽甯國市胡樂鎮的女鎮長楊春麗意外當了一把“網紅”。 據報導, 事情的起因是她和一些女同事通過一組在胡樂鎮拍攝的唯美寫真, 為千年古鎮代言, 引爆朋友圈。 靚麗的容貌, 配上鐘靈毓秀的古鎮美景, 瞬間讓很多人記住了胡樂鎮這個知名度並不廣的旅遊古鎮。 楊春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她做這些都是為了推介胡樂古鎮, 雖然遭遇了一些非議, 但自己不會去管那些流言蜚語。 (3月26日澎湃新聞)

拍寫真的女鎮長, 經過網路一番擴散傳播、加工演繹, 機緣巧合之下居然變成了“網紅”。 而作為這一事件的連帶效應,

一人爆紅、全鎮受益, 楊春麗所供職的古鎮也著實借勢怒刷了一把存在感。 所以, 單純從市場效果來說, 以微不足道的投入就取得了轟動性的宣傳效果, 這無疑可算是一次成功的事件行銷。 然而, 倘若考慮到女主角的公職身份, 公眾之於此事的評價, 或許又是另一套邏輯了。

楊春麗拍寫真走紅的案例, 會讓人很自然聯想起此前縣長直播推介景點、市長開微店賣土特產之類的故事。 其共同的本質實則在於, 官員越來越樂於運用個人身份和個人魅力來創造性地履行公共職能。 諸如此類的做法, 無疑是公務員對自身經典“持重”形象的極大突破, 並且在多數時候也都取得了絕佳的傳播效果。 而需要說明的是,

類似行為自始至終都是官員的個體選擇, 其既未被體制所禁止也未被體制所鼓勵, 故而也就有了被多元化解讀的可能性。

事實上, 現代社會基於專業化早就形成了一套高度細化的分工體系。 公職人員事必躬親、親力親為, 甚至親身上陣、抛頭露面, 也許並不符合行政科層制對他們原本的角色設定。 可是從另一個角度看, 全媒傳播時代, 官員的公共身份與私人“表演”之間的反差, 天然就構成了巨大的話題性, 這種可供利用、極易複製的傳播套路, 吸引著越來越多公職人員下水一試。 拍寫真的女鎮長, 只是這其中的佼佼者。

看得到的現實是, 走到前臺、出頭露臉的官員, 都獲得了巨大關注;而看不到的另一面是,

這種“轟動事件”背後所可能伴隨的身份分裂。 關於這一切, 楊春麗們果真準備好了嗎?或者說, 全社會真的準備好了, 去接受、理解和適應這些個性官員的“個人秀”了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