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豐臣秀吉的野心計畫,以朝鮮為跳板征服中國和印度以及東南亞

亞洲各國高度重視日本修憲, 是由於日本帶來的慘重教訓並不只限於二戰, 發生在大明萬曆二十年, 朝鮮宣祖二十五年, 日本天正二十年的時候那場壬辰戰爭也是非常深刻的教訓, 一場由日本野心家發起的戰爭, 企圖改變東亞政治格局的戰爭, 歷時7年的戰爭, 其影響之深遠, 在西方強勢進入東亞的時候, 還能窺見一斑。

露梁海戰示意圖

作為壬辰戰爭的策劃方, 日本早就開始了戰備的投入, 1590年擔任日本關白兼任太政大臣, 更是日本實際上的統治者, 豐臣秀吉, 在這個時候已經實現了對日本的全面控制, 不過還是有不少勢力保留自己的武裝, 這對豐臣秀吉控制日本有著不小的隱患。

改編影視劇

而豐臣秀吉也想的很完美, 想要通過對外發動戰爭來消耗各家勢力的實力, 來實現自己真正統一日本。 這也讓豐臣秀吉產生來對日本實力和和自己的軍事才能做出來不切實際的預計, 他制定了一條野心巨大的戰略藍圖:借道朝鮮立足腳跟, 以朝鮮為跳板征服中國, 最後從中國征服印度以及東南亞。

豐臣秀吉

豐臣秀吉為何有如此強烈的自信呢, 這應該是來源於他手下的精兵幹將。 此時的日本結束了國內戰爭, 有些戰爭洗禮留下的武士, 至於裝備方面, 通過和荷蘭的貿易以及自己的研發, 主力部隊已然實現了火器化, 日本的水軍主要以海盜為主, 經驗老道, 日本集結15萬人, 700主力艦船, 如果加上他的後備力量的話, 那麼總兵力已經高達28萬人。


鄧子龍

日本前後發動兩次侵朝, 但是由於朝鮮向大明萬曆朝廷搬救兵, 戰爭一度陷入僵持, 最後不得已和明朝談判, 最後日軍撤出漢都, 明軍撤離朝鮮, 第二次侵朝戰爭, 來自豐臣秀吉德不甘心, 日軍集結近16萬人, 明朝14萬人, 雙方交戰之後,

日軍只存活6萬人, 此時的明軍對日軍形成了壓制性的鉗制, 由於海上交通被明軍封鎖, 在朝鮮的日軍得不到補給, 饑寒之下, 他們更加希望儘快回到日本

李舜臣

同年的8月, 豐臣秀吉病逝, 在他死後的九天, 從背後支持他的五大家老一致決定撤軍, 向明朝提出合議, 在9月28日五大家老正式向在朝鮮的日軍發出了總撤退令!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由大明和朝鮮的聯軍對島津立花一部的露梁海戰。雙方指揮官分別是:大明:陳璘,鄧子龍。朝鮮:李舜臣。日本:小西行長,島津義弘!

在9月28日五大家老正式向在朝鮮的日軍發出了總撤退令!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由大明和朝鮮的聯軍對島津立花一部的露梁海戰。雙方指揮官分別是:大明:陳璘,鄧子龍。朝鮮:李舜臣。日本:小西行長,島津義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