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項羽為何不在關中定都,因為不敢、不能、不想!

項羽是秦漢之際一位舉足輕重的歷史人物, 也是一位帶有悲劇色彩的英雄。 千百年來他的悲劇人生一直為人們所關注。 項羽全勝之時, 政由羽出, 號為‘霸王’。 然而, 在項羽進入關中, 分封完諸侯後, 卻未在關中建都, 而是率眾東歸, 建都彭城(今徐州), 那麼其中的利弊如何?

在抗擊秦軍的過程中, 項羽採取了屠殺政策, 最終使得他無法得到關中秦人的信任與擁護。 關中老百姓對劉邦有好感, 而對項羽則懷有仇恨。 項羽殺秦人太多, 一次就坑了20萬, 不論項羽是出自什麼動機, 做出如此舉動, 使項羽徹底失去了在關中稱王最主要的根基——關中地區秦人的民心。

雖然坑殺的未必都是秦人, 但起碼是大部分。 這些人的父母妻兒、兄弟姐妹、親戚朋友又何止百萬?出於這種仇恨, 關中人民大多支持劉邦對項羽的戰爭。 所以, 每當劉邦全軍覆沒、僅以身還的時候, 關中百姓就能在頃刻間自發組織一支幾十萬的大軍開赴他的帳下。 後人常以此歎項羽放棄關中之可惜。

與項羽在關中不得民心, 無法建立基業相比, 項羽在東、南部地區根基牢固, 將士大都是楚人, 群眾基礎好, 兵員補充可謂源源不斷。 項羽起兵時, 所帶的八千將士皆為江東子弟, 手下能征善戰的將軍英布、謀士范增也都為關東人。 這些人是項羽征戰、稱霸的資本。 其次, 關中經過項羽一把火以後, 殘破不堪;最後, 由於這些人家居關東, 因此在攻入咸陽之後思念家鄉, 都渴望能夠回歸故里(衣錦還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