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賭局之局:古代位高權重者如何被“圍獵”

古往今來, 無論中外, 眾多名人顯達都對賭博興致勃勃樂此不疲, 有的甚至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就連號稱“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率土之濱, 莫非王臣”的皇帝, 也有不少癡迷於此。 俗話說, “十賭九輸”, 有一些人似乎鴻運上身, 在賭桌上無往而不利, 不費吹灰之力便能日進鬥金。 殊不知, 當他們自以為是賭局上的“幸運兒”時, 自己已然成為別人局中之局的籌碼了。

南朝宋文帝時期, 彭城王劉義康密謀造反, 謀士孔熙先認為需在朝廷中尋找一名重臣作為內應, 為此, 他盯上了深得宋文帝器重的範曄(大名鼎鼎的《後漢書》的著者)。

然而, 范、孔二人地位相差懸殊, 孔熙先甚至連接近范曄的機會都沒有, 於是, 他決定從范曄的外甥謝綜身上突破。 他探知謝綜酷愛賭博, 便設下賭局相邀。 自然, 孔熙先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謝綜則是逢賭必贏、財源滾滾。

幾個回合下來,

謝綜喜出望外, 不禁引孔熙先為知己。 毫不意外, 當孔熙先趁勢提出請謝綜為其引見范曄時, 謝綜自然是滿口答應。

範曄才華橫溢, 卻和謝綜一樣貪愛錢財。 孔熙先與範曄結識後, 故技重施, 同樣讓範曄贏得盆滿缽滿, 心花怒放, 並不失時機地送上自己的詩文請範曄過目, 使範曄更對他刮目相看。

就這樣, 孔熙先成功地獲取了范曄的信任, 之後又屢以言語相激, 終於誘使範曄參與謀反, 走上了家破人亡的不歸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 謀反事敗之後, 宋文帝命人審問范曄, 範曄一開始還試圖隱瞞狡辯, 孔熙先得知後, 大笑道:“一切謀劃、檄文、書信, 皆為範曄所撰, 如今再抵賴又有何用呢?”並嘲笑範曄當初躍馬顧盼, 自以為一世之雄,

如今卻貪生怕死如此, 顏面何存。 宋文帝后來果然將範曄所寫文書拿給他對質, 範曄這才啞口無言, 老實供述。

孔熙先博學多才, 有縱橫之志, 但因為長期擔任員外散騎侍郎(為七品官員)而鬱鬱不得志, 竟鋌而走險參與謀反, 最終身首異處。 史稱孔熙先“望風吐款, 辭氣不撓”, 宋文帝奇其才, 感慨道:“以你的才華而長期不得重用, 理應有異志。 這是我身為皇帝有負于你啊!”並責問吏部尚書:“孔熙先年將三十才做這麼一個小官, 豈能不謀反!?”

隋煬帝楊廣在歷史上以荒淫無道著稱, 不過, 在他還沒有成為皇帝的時候, 光看表像, 委實稱得上是難得的賢明君子和仁孝之子。

為了當上皇帝, 當時還是晉王的楊廣可謂費盡心思, 也花了不少錢財。 他先是以偽裝贏得隋文帝皇后獨孤伽羅的信任, 又密謀除掉其兄太子楊勇。 親信壽州刺史宇文述獻策:“廢立者, 國家大事, 誠未易謀也。 如今能使今上改變主意的, 就是右僕射(副相)楊素了。 而楊素最為看重和聽從的, 唯有其弟楊約。 我素知楊約為人,

可以先從此人著手。 ”

楊廣聞言大悅, 當即大出金寶, 供宇文述依計行事。 宇文述也果然約得楊約, “好友”相見, 酒酣耳熱之後, 自然少不了賭上幾把。

如此這般幾次下來, 宇文述將楊廣所給金寶“輸”得一乾二淨, 楊約則“贏”得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扭扭捏捏地對宇文述的豪綽大方表示感謝。 宇文述這才笑眯眯地說:“這不是我的錢, 此乃晉王所賜, 為的就是讓您圖個高興罷了。 ”

接著, 便請楊約向楊素轉達楊廣意圖上位的心思。 楊約果然也“不負使命”, 成功說服了楊素, 使楊素上了楊廣這條賊船, 並在隋文帝廢立太子以及楊廣繼位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盛極一時的隋朝因為隋煬帝轟然倒塌, 隋煬帝的上位, 獨孤皇后與楊素二人出力最多。 然而,事實上隋煬帝對二人並無感激,遑論感情。獨孤皇后死後,楊廣人前痛不欲生,私底下卻“飲食言笑如平常”;對於楊素,楊廣更是特為猜忌,楊素病危時,他雖然派人殷勤探問,但實際上卻“密問醫人,恒恐不死”。這也說明,假意攀附也好,虛情結交也罷,無非一個“利”字在作祟,利盡則散,又複何言!

隋煬帝拉楊素下水的時候,不會想到,也有人會以賭作局,以此來對付自己。這個人就是李世民。

隋朝末年,經過隋煬帝的大肆折騰,天下大亂,群雄逐鹿,年紀尚輕的李世民也躍躍欲試,為此“傾身下士,散財結客”,暗暗招兵買馬,只待東風。但起兵必須得到父親太原留守、晉陽宮監(注:古時在國都之外為皇帝修建的宮殿稱為離宮,晉陽宮即為離宮,隋唐時離宮設有宮監、副監二職)李淵的同意。

由於事關重大,李世民擔心李淵反對,“猶豫久之,不敢言”。這時,晉陽縣令劉文靜給他出了個主意,說晉陽宮副監裴寂與李淵有舊,常在一起從早到晚宴樂長聊,可以請他來做李淵的工作。

李世民深以為然,通過劉文靜結交裴寂後,又拿出私錢數百萬,不時組局讓龍山縣令高斌廉和裴寂賭上兩手。早已得到李世民授意的高斌廉自然是“潰不成軍”,而裴寂當然是戰無不勝。裴寂大喜,天天跟著李世民遊玩,天天贏錢,“感情”也是與日俱增。

不出意料,當李世民終於把自己的計畫拋出來時,早已深陷局中的裴寂又怎會有一絲反對?滿口答應下來的裴寂不僅按照李世民的指示說動李淵同意起兵,而且在李淵後來發生動搖時還不斷促其下定決心,可以說,李世民這錢真是沒白“輸”。

不過,和隋煬帝對獨孤皇后和楊素的態度一樣,李世民對這位賭局上賺來的夥伴也沒有什麼好感,特別是在裴寂後來讒殺劉文靜後,更對他心懷厭惡。貞觀三年(西元629年),唐太宗找了個理由將裴寂免官削邑、放歸原籍,隨後又流放靜州。裴寂當年即淒然客死他鄉。

然而,事實上隋煬帝對二人並無感激,遑論感情。獨孤皇后死後,楊廣人前痛不欲生,私底下卻“飲食言笑如平常”;對於楊素,楊廣更是特為猜忌,楊素病危時,他雖然派人殷勤探問,但實際上卻“密問醫人,恒恐不死”。這也說明,假意攀附也好,虛情結交也罷,無非一個“利”字在作祟,利盡則散,又複何言!

隋煬帝拉楊素下水的時候,不會想到,也有人會以賭作局,以此來對付自己。這個人就是李世民。

隋朝末年,經過隋煬帝的大肆折騰,天下大亂,群雄逐鹿,年紀尚輕的李世民也躍躍欲試,為此“傾身下士,散財結客”,暗暗招兵買馬,只待東風。但起兵必須得到父親太原留守、晉陽宮監(注:古時在國都之外為皇帝修建的宮殿稱為離宮,晉陽宮即為離宮,隋唐時離宮設有宮監、副監二職)李淵的同意。

由於事關重大,李世民擔心李淵反對,“猶豫久之,不敢言”。這時,晉陽縣令劉文靜給他出了個主意,說晉陽宮副監裴寂與李淵有舊,常在一起從早到晚宴樂長聊,可以請他來做李淵的工作。

李世民深以為然,通過劉文靜結交裴寂後,又拿出私錢數百萬,不時組局讓龍山縣令高斌廉和裴寂賭上兩手。早已得到李世民授意的高斌廉自然是“潰不成軍”,而裴寂當然是戰無不勝。裴寂大喜,天天跟著李世民遊玩,天天贏錢,“感情”也是與日俱增。

不出意料,當李世民終於把自己的計畫拋出來時,早已深陷局中的裴寂又怎會有一絲反對?滿口答應下來的裴寂不僅按照李世民的指示說動李淵同意起兵,而且在李淵後來發生動搖時還不斷促其下定決心,可以說,李世民這錢真是沒白“輸”。

不過,和隋煬帝對獨孤皇后和楊素的態度一樣,李世民對這位賭局上賺來的夥伴也沒有什麼好感,特別是在裴寂後來讒殺劉文靜後,更對他心懷厭惡。貞觀三年(西元629年),唐太宗找了個理由將裴寂免官削邑、放歸原籍,隨後又流放靜州。裴寂當年即淒然客死他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