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代史上哪個朝代退休待遇更好?仁者見仁但基本不會選這兩朝

官員

中國古代的退休年齡是70歲, 為什麼要選這個歲數, 《禮記》《白虎通·致仕》都有很多解釋, 上至天文地理、陰陽五行, 下至君臣大義、人倫道德, 扯了一大堆, 其實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只要不是老糊塗了, 就得給我幹下去!

漢朝:退休也得有資格:

官員

在漢朝, “退休”這個詞不是每個當官的都有資格使用的, 你得符合兩個條件, 第一個是年滿70歲。 這個條件現在看可能還沒什麼, 但在“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古代, 能活到70歲的還沒真幾個, 大多數人都在工作的崗位上“鞠躬盡瘁”了。

第二個條件是俸祿兩千石以上的高級官員。

在漢朝, 兩千石相當於州刺史, 放現在就是省部級的高官, 退休後可以領原來俸祿的三分之一作為養老金。 省部級以下的就沒這個待遇了, 基本上生活只能自理, 像東漢時有個河內太守宋均, 放現在也是市長的級別, 退休後卻連養老金都沒有, 只能靠去私塾講講學掙點養老錢。 還有合浦太守孟嘗, 因病退休, 就更沒退休待遇了, 只能回家種地。

唐朝:越老越不讓退休

官員

到了唐朝, 政府對官員退休的待遇就好多了, 三品以上(相當於省部級), 退休後待遇不變, 仍然可以上朝聽政, 參與國事, 屬於退而不退;五品以上(相當於市長級), 退休後給半薪;六品以下, 養老金就別想了, 一般會給你一些地, 回家當個小地主吧, 可保你衣食無憂。


不過, 在唐朝官場還有兩個很有趣的現象, 一個是五品以上的官員如果你長得太著急, 顯得太老氣, 就算不到退休年齡你也得“引咎辭職”。 因為大唐要的就是風度, 當時錄用官員有四條標準, 第一條就是“體貌豐偉”, 就算是年紀大了你也得鶴髮童顏, 不能像個幹核桃, 讓來朝貢的老外看了笑話。

另一個現象正好相反, 有些人還沒到70歲, 就因為長得老就把人給開掉了, 可有些人卻是越老越不讓走, 都80多歲了還讓人繼續發揮餘熱, 成了大唐官場一個很獨特的80歲現象。

像大書法家柳公權, 80多歲了還在幹太子少師, 有一年春節帶著文武百官去給皇帝拜年, 爬了很多級臺階, 累得頭昏眼花, 還要向皇帝念春節賀詞,

結果念錯了一個字, 被罰了三個月工資, 要多倒楣有多倒楣。

科舉

武則天用人向來不拘一格, 81歲的時候還做了一件瘋狂的事——任命80歲的張柬之當宰相。 一時, 81歲的皇帝加80歲的宰相, 成了朝廷上的一大奇觀。 可惜這次武則天的不拘一格卻讓她後悔不已, 老張剛當上宰相兩個月, 就兵諫武則天, 逼她退位, 還政于李唐。 武則天經此一變, 不久就去世了, 而老張也在第二年跟著她一起去了。 不知道這對81歲的君臣到了那邊會做什麼總結。

宋朝:再窮不能窮幹部

宋朝被譽為士大夫的黃金時代, 不光當官時候的待遇讓人羡慕, 退休後的待遇也是歷朝最好的。

宋仁宗時規定, 只要你是我大宋朝的官員, 不管你品級多少, 只要到了70歲, 退休後的待遇不變,

你當官時候拿多少工資, 退休後就繼續拿多少養老金。 到了宋神宗時, 比他爺爺宋仁宗更進一步, 不光經濟待遇不變, 你的政治待遇也可以繼續留著, 甚至你的子孫還能蔭補官職。 到宋真宗時, 朝廷不堪重負, “銳意改革”, 官員退休後拿半薪, 但往往又給他們安排一個名譽職務, 領名譽職務的全薪, 可見宋朝皇帝真是仁慈到家了, 再窮不能窮幹部。 在宋朝, 還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文官70歲退休, 而武將則要到80歲才能退休。

官員

宋朝這種“養閒人”的政策, 自然導致了宋朝官場的臃腫、腐敗, 宋仁宗時, 有人作詩諷刺道:“綠水紅蓮客, 青衫白髮精。 過廳無一事, 咳嗽兩三聲。 ”

明清:不幹活還想拿工資?

官員

到了明朝, 士大夫的黃金時代也到頭了。

太祖朱元璋出身貧賤, 從小就恨透了貪官污吏, 哪能對你有好臉兒, 還專門設立了舉報制度, 凡是被舉報的官員, 一律大刑伺候。

在退休制度上也是一樣, 朱元璋剛建國的時候還有點籠絡人心的意思, 官員退休年齡仍然沿用之前的70歲, 養老金也是全薪, 但過了不久就變了, 退休年齡改成了60歲, 養老金也一併取消了——你們還想一輩子吃我的喝我的?不幹活了還想拿工資?門兒都沒有!

其實, 朱元璋對官員如此苛刻的原因, 也不光是痛恨貪官污吏, 還有加強中央集權的考慮, 通過縮減官員的待遇, 來達到限制其權力的目的。 因為有這個好處, 後來的清朝政府也基本照搬了過來。 不過因為退休後沒有保障, 也導致了清朝官場的貪污成風,都想趁著有權的時候多撈點。

雍正皇帝繼位後,決心改革積弊,打擊貪污,整頓吏治。他令各省在限期內補足國庫的虧空,對查實的貪污官員嚴加懲處,追回贓款,抄沒家產。

雍正

雍正元年(1723年)正月初一,繼位不過40天的皇帝並沒有放假休息,而是一口氣下了11道詔書,申明官僚職掌及為官之道,歷數官場積弊和官吏肆意侵吞的嚴重罪行,要求採取一切手段,懲治官員犯罪,追補虧空,清查錢糧。

雍正對地方貪腐官員大範圍的革職追補、籍沒家產,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與震動。一些對時政不滿的人有“朝廷重聚斂而懲盜臣”之說,民間更議論雍正帝“好抄人家產”,連市井鬥牌也流行所謂“抄家和”的打法。而追補虧空的直接財政效果也相當明顯:至雍正末年(1735年前),戶部銀庫積蓄多至6000余萬兩,是康熙後期國庫存銀的八倍多。當時記載稱“倉庾皆充實,積貯可供二十餘年之用”,國家財政窘迫的狀況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清朝的文官跟明朝一樣,都是60歲退休,而武將有所不同:副將以上的高級將領可以60歲退休,而低級將領就沒這個待遇了,像參將54歲,遊擊51歲,都司守備48歲,千總、把總45歲,剛有點官場的經驗就不讓你幹了。這跟宋朝正好相反,看重的是年輕人的衝勁兒,這也是由清朝的基本國策決定的。

也導致了清朝官場的貪污成風,都想趁著有權的時候多撈點。

雍正皇帝繼位後,決心改革積弊,打擊貪污,整頓吏治。他令各省在限期內補足國庫的虧空,對查實的貪污官員嚴加懲處,追回贓款,抄沒家產。

雍正

雍正元年(1723年)正月初一,繼位不過40天的皇帝並沒有放假休息,而是一口氣下了11道詔書,申明官僚職掌及為官之道,歷數官場積弊和官吏肆意侵吞的嚴重罪行,要求採取一切手段,懲治官員犯罪,追補虧空,清查錢糧。

雍正對地方貪腐官員大範圍的革職追補、籍沒家產,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與震動。一些對時政不滿的人有“朝廷重聚斂而懲盜臣”之說,民間更議論雍正帝“好抄人家產”,連市井鬥牌也流行所謂“抄家和”的打法。而追補虧空的直接財政效果也相當明顯:至雍正末年(1735年前),戶部銀庫積蓄多至6000余萬兩,是康熙後期國庫存銀的八倍多。當時記載稱“倉庾皆充實,積貯可供二十餘年之用”,國家財政窘迫的狀況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清朝的文官跟明朝一樣,都是60歲退休,而武將有所不同:副將以上的高級將領可以60歲退休,而低級將領就沒這個待遇了,像參將54歲,遊擊51歲,都司守備48歲,千總、把總45歲,剛有點官場的經驗就不讓你幹了。這跟宋朝正好相反,看重的是年輕人的衝勁兒,這也是由清朝的基本國策決定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