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中國厲害了 能攔截來襲導彈的神器問世 性能超過俄羅斯和以色列

GL-5就隱藏在炮塔後部的結構裡

2017年8月16日, 在內蒙古舉行的“裝甲與反裝甲日”特別活動日上, 官方展示了一段中國國產“GL-5型主動防禦系統(簡稱APS)”攔截89式120毫米反坦克火箭彈的視頻,

這是國內該類系統的首次公開。 從視頻中可見, GL-5型為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攔截型APS, 在短時間內連續發射了2枚攔截彈, 並在火箭彈來襲彈道上引爆, 利用衝擊波及破片將火箭彈摧毀, 從而保護了坦克。 預計, GL-5型APS除了面向本國軍隊外, 還將用於外貿出口。 其出口前景之廣闊, 應不亞於俄羅斯的“競技場-E”以及圖中以色列的“鐵拳”及“戰利品”APS。

T-90S後部的“競技場-E”系統

對於坦克或裝甲車輛的主動防護系統, 早前主要是兩個國家研發並裝備部隊, 它們分別是冷戰時期十分注重主戰坦克在大規模地面衝突中作用的前蘇聯, 以及在歷次中東戰爭中大出風頭的以色列。 為什麼這兩個國家十分重視研發坦克主動防護系統, 主要原因是試圖在敵對方優勢的反坦克火力中, 能夠保持自身的突擊火力不被摧毀, 同時也讓己方的坦克裝甲車輛不必再造的皮糙肉厚, 實際上也就等於擁有了護身法寶。

T-55AD坦克裝備的“鶇”APS

俄羅斯是世界上最早研發裝甲車輛防護系統的國家, 從最初在T-55AD上應用的“鶇”, 到應用於T-90S坦克和BMP-3裝甲車上上的“競技場”(包括‘競技場-E’), 俄羅斯實現了坦克裝甲車輛主動防護的實戰化配備。 而現在, 不管是俄羅斯自用還是出口型坦克上, 如無特殊要求, 一般均裝備“競技場-E”作為主動防護屏障。

該系統能自動跟蹤來襲的彈藥。 當來襲彈藥進入50米距離內就會在0.07秒內發射榴彈, 在車外7米處爆炸, 從而引爆或使來襲彈藥失效。 該系統,可與任何以70~700米/秒速度來襲的目標交戰, 包括西方大量應用的“陶氏”、“米蘭”、“霍特”、“地獄火”等反坦克導彈和幾乎所有反坦克火箭彈。

配備“戰利品”的以色列“梅卡瓦”4坦克

鑒於在中東大戰中屢屢遭毀的主戰坦克也帶來大量的人員傷亡, 使得以色列十分注重對坦克裝甲人員及車輛的防護, 所以, 以色列是繼前蘇聯之後, 世界上第二個研發並裝備坦克裝甲車輛主動防護系統的國家。 其中, “鐵拳”系統在雷達的探測指引下, 可自動分配和操作2個攔截彈藥發射器, 能提供兩個270°的防禦範圍;而“戰利品”配備的的EL/M-2133雷達, 是專為探測和自動跟蹤火箭彈、反坦克導彈和坦克炮彈的專用雷達, 能在距坦克10~30米的範圍內通過小型爆炸成型的金屬射流將來襲彈藥攔截。 目前, 以色列已將“鐵拳”系統裝備在M-113裝甲人員輸送車和以色列改進型M-60MkⅢ主戰坦克上, 而“戰利品”則配備到“梅卡瓦”4/5型坦克上。

APS對坦克的主動保護範圍

而中國,很可能是在前蘇聯解體後引進了俄羅斯的主動防護技術,所以在96式和99式主戰坦克上才看到了類似系統。從如今披露的型號為GL-5型來看,這應該是中國第五代APS,主要裝備在出口型VT-4坦克上。從介紹來看,GL-5型APS可以實現水準向最大360度,俯仰向20度區域的防護,可以在最遠10米、最近1.5米處距離對來襲彈頭進行有效攔截(擊毀),從而保護己方坦克或裝甲車的安全。從一些資料來看,GL-5型的主要性能比俄制“競技場”的作用範圍更大,攔截距離更遠,也比以色列的產品攔截效果更好。

GL-5型APS的防護過程曝光

從這次中國很自信的展示來看,說明中國在坦克裝甲車輛的主動防護技術上的成熟,也證明中國開始向世界推銷這一技術。很可能在這次展示之後,中國以GL-5型APS為代表的裝備將伴隨VT系列坦克一起走向國際市場,從而讓中國生產的裝甲車輛成為更多國家的主流主戰裝備。

(軍評陳光文撰於2017.08.18)

而“戰利品”則配備到“梅卡瓦”4/5型坦克上。

APS對坦克的主動保護範圍

而中國,很可能是在前蘇聯解體後引進了俄羅斯的主動防護技術,所以在96式和99式主戰坦克上才看到了類似系統。從如今披露的型號為GL-5型來看,這應該是中國第五代APS,主要裝備在出口型VT-4坦克上。從介紹來看,GL-5型APS可以實現水準向最大360度,俯仰向20度區域的防護,可以在最遠10米、最近1.5米處距離對來襲彈頭進行有效攔截(擊毀),從而保護己方坦克或裝甲車的安全。從一些資料來看,GL-5型的主要性能比俄制“競技場”的作用範圍更大,攔截距離更遠,也比以色列的產品攔截效果更好。

GL-5型APS的防護過程曝光

從這次中國很自信的展示來看,說明中國在坦克裝甲車輛的主動防護技術上的成熟,也證明中國開始向世界推銷這一技術。很可能在這次展示之後,中國以GL-5型APS為代表的裝備將伴隨VT系列坦克一起走向國際市場,從而讓中國生產的裝甲車輛成為更多國家的主流主戰裝備。

(軍評陳光文撰於2017.08.18)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