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舌尖上的營養——月子餐的不同選擇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很多產後的新媽媽都要在月子期裡調理身體, 使身體可以恢復強壯, 避免留下什麼後遺症。 而一般調理的手段最多的是通過飲食調理, 而如何吃、吃什麼則是大學問。 下面告訴您幾條“月子”飲食營養知識。

1、葷素搭配, 蛋白質、鈣、鐵以及纖維素一樣不能少。

產婦每天蛋白質攝取量需比一般成年女性多15克, 可以從肉魚豆蛋奶類中獲取。 鈣是促進骨骼發育的重要營養素, 新媽媽必須攝取足夠的鈣質, 以提供足夠的鈣給寶寶。

生產過程會大量失血, 因此, 產後必須選擇高鐵的食材, 以將體內血量補足。

為了防止產後便秘的發生, 月子期間必須增加纖維質的攝取, 如紅豆飯、黑豆飯、地瓜飯、山藥飯、芝麻牛蒡飯等以及足量的蔬菜能夠保證纖維素的攝取。

2、攝取足夠的水分。

分泌乳汁需要足夠的水分, 建議產婦可多攝取液體類飲食, 如補湯、奶飲品等;但建議不要喝含糖飲料, 要多喝一些溫的白開水, 避免冷飲。

3、低鹽少油, 營養均衡。

坐月子期間吃得多、動得少, 為了避免攝取過多熱量, 讓體重再度攀升, 坐月子期間的飲食應掌握“低鹽少油”的原則。 若是攝取過多鹽分, 容易造成水腫, 因此, 產後飲食一定要把握低鹽的原則。 為了滿足各種營養素的需求, 建議在菜色上多做變化, 深綠色蔬菜鐵質豐富, 紅色蔬菜富含β胡蘿蔔素,

必須做各種菜色的搭配, 以求營養均衡。

4、主副食搭配。

主副食要變換搭配吃, 一成不變的細糧或粗糧都很難喚起產婦的胃口。 提倡食物之間的同類交換, 比如雜糧、細糧互換, 不同種類肉食的互換。 精米精面就是常說的細糧, 雜糧主要是指小米、燕麥、玉米粉、糙米、標準粉、赤小豆、綠豆等。

5、少食多餐。

產後女性每天應以少食多餐為原則, 不妨在原來一日三餐的基礎上加上早點(大概10點左右)和午點(下午3點左右)。 飲食講究品質先行, 食物要少而精, 每次吃一點不但不至於反胃, 反而逐漸地就提起對食物的興趣了。 所以不妨在原來一日三餐的基礎上加上早點和午點吧。

6、產後第一、二周以溫補為主。

如果你還有坐月子期間就是要“大補特補”一番的觀念,

那可就錯了。 正確的坐月子補身觀念, 是要依照產後各階段的身體特性調整補品藥方, 以免補過頭, 造成身體燥熱, 還影響復原進度。

剛生產完, 是排惡露及傷口復原的重要階段, 因此產後第一、二周以溫補為主, 補品必須使用溫和的燉品。 食材上可選豬肝、腰子、豬腳等, 除可補血、顧筋骨外, 豬腳中的膠質也有助於乳汁分泌。

7、第三、四周後可開始熱補。

進入第三、四周後, 可以開始熱補。 產婦一方面吃的食物要是溫熱的, 同時食物的屬性也要是溫熱的。 可選擇較平性的蔬果做搭配。 有些媽咪會擔心蔬果偏涼, 烹調時也可加入麻油、老薑拌炒, 以綜合涼性。 過去常有人堅持不吃水果(因水果多半偏寒)。

其實, 坐月子期間也應補充水果, 以滿足足夠的纖維質、維生素與礦物質的攝取, 可儘量挑平性水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