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從青樓妓☆禁☆女到一代宗師,民國第一個女權鬥士的一生

我們常聽人說, 命運無常, 有人能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也有人能把一手死牌重新打活。 今天要講的這個故事, 就是一個一手爛牌的人, 如何獲得上天的垂青, 得到真正的自由的故事。

想像一下 1895 年, 風雨飄搖的晚清亂世, 你出生在江蘇揚州, 生得不美, 還運氣很差:一歲喪父, 二歲失姐, 八歲母親離開人世。 十三歲那年, 親生舅舅為了償還賭債, 把你騙到安徽蕪湖, 賣進妓院當妓女。 4 年之中, 你因為拒絕接客, 逃跑數次, 上吊數回。 小小年紀, 就嘗盡人生最痛苦的滋味。

是不是聽著就想一死了之?

這就是當年那個生不如死的小姑娘, 名叫張玉良。

就在張玉良尋死覓活之際, 相傳在一次宴席上, 她為客人演唱宋朝名妓嚴蕊的《蔔運算元》:“不是愛風塵, 似被前緣誤......”歌聲打動了那天席上的一位客人, 也改變她一生的命運, 這個人就是當時的蕪湖海關監督——潘贊化。

潘贊化, 革命黨人, 同盟會會員, 早年畢業于日本東京早稻田大學, 是後來追隨蔡鍔將軍的護國軍討袁, 是個以“離經叛道”著稱的文人, 受五四新思想影響的進步人士。

潘贊化受了觸動, 花了一筆鉅款, 替 17 歲的張玉良贖身, 幫她逃出了受困 4 年的妓院。 頂著巨大的世俗壓力, 1913 年, 潘贊化納張玉良為妾, 陳獨秀做了他們的證婚人, 也是唯一的婚禮來賓。

為表感激之情, 張玉良嫁給潘贊化後便冠以夫姓, 張改姓潘, 後來成了中國美術史上響噹噹的名字——潘玉良。

婚後不久, 潘贊化和潘玉良去了上海。 婚後的潘贊化並沒有把潘玉良束之閨閣, 而是請老師教她讀書寫字。 潘玉良自己在家的時候, 經常偷偷觀摩鄰居洪野先生作畫, 還自己臨摹, 顯露出對繪畫超強的興趣和天賦。 1920 年, 在陳獨秀的勸說下, 潘贊化讓潘玉良進入劉海粟創辦的上海美術專科學校, 接受專業的西洋畫藝術教育。

這個決定, 在當時也是相當超前。

傳說中的上海美專, 以我們今天的評價, 是掀開了中國現代藝術教育史上的第一頁, 標誌著具有現代美術教育理念的新型學校的誕生。 可是在民國, 上海美專名聲掃地, 可以說是“妖裡妖氣”的一所“妖校”了:男女學生同校, 以“風氣開放”著稱,校長劉海粟宣導模特制,被稱為“上海文妖”和“藝術叛徒”。

1917 年,上海美專展覽了人體畫,引起了當時社會的軒然大波。對於剛剛剪了辮子、脫掉裹腳布的民國普羅大眾來說,赤裸裸的人體衝擊,還是太不堪入目了。

西方繪畫中,人體線條就是一種實在的美感,人體繪畫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對於人體的描摹,更是畫家的基本功,也是必經而且必須的課程。

維納斯的誕生,1485 年

但民國政府是明令禁止美術教育畫裸體,也禁止用人體模特教學。1920 年 7 月 20 日,劉海粟聘用了中國第一個裸體女模特陳曉君,女模特回家以後,被父親綁起來用鐵棍痛打一頓。新任上海督辦孫傳芳電令校長劉海粟:“立即撤回模特制。”後來還引發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裸體官司”。

中國第一個人體模特,陳曉君

上海美專的學生們與裸體模特合影

宣導模特制的畫家劉海粟。1935 年,劉海粟給一個叫“藍蘋”的姑娘畫過人體畫,評價她“面相一般,身軀優秀。”1937 年,藍蘋改名“江青”。

在當時因為先鋒前衛而“聲名狼藉”的上海美專,潘玉良只上了半個學期的課就被校長開除了,原因不是別的,還是出身:一次學生演出時,潘玉良上臺唱了段京戲,聲腔極為專業,非受過職業訓練者所不能為,讓在座師生大為驚歎,不由地猜測她的過往。受當時社會風氣的影響,學生們鬧著要退學,名曰“誓不與妓女同校”。劉海粟為了挽留學生,親自簽署佈告,開除了潘玉良。

很難想像當時潘玉良的心情,好不容易脫離沉重的苦海,又被往事狠狠打了一巴掌,是怎樣一種體驗?好在菩薩一般的潘贊化在安徽通過關係搞到官派的名額,世界這麼大,上海美專容不下她這樣的學生又怎樣?出國去,留學去,到法國畫畫去!

1921 年,潘玉良隻身前往法國。送別時,潘贊化把一條項鍊放到潘玉良手裡,雞心吊墜中,鑲嵌著兩人的照片。

26 歲的潘玉良,戴著這條項鍊,到法國里昂“中法大學”學習法文,然後像是要咬著牙狠狠打回生活一巴掌一樣,一路開掛。1922 年,考進里昂國立美術專科學校學習油畫;1923 年,隻身前往巴黎,與徐悲鴻結識,跟隨呂西安·西蒙教授學習;1924 年,考取巴黎國立美術學院;1925 年,考入義大利羅馬皇家美術學院;1926 年,離開法國前往義大利,跟隨繪畫大師康洛馬蒂學習;1927 年,作品獲得義大利教育部津貼獎勵,入選義大利國家展覽會,獲得 5000 里拉獎金,為中國女畫家第一人。

那麼,潘玉良都在畫些什麼?

畫花

畫貓

畫靜物

畫風景

畫裸女,模特不是別人,正是她自己。

1928 年,潘玉良以“中國第一位女西畫家”的身份回國,應校長劉海粟之邀,回到開除她的上海美專,任西洋畫系的系主任,學校還為她舉辦了畫展。她成為了當時的西畫界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

當時的媒體對潘玉良的報導

潘玉良參加畫展的作品

她的引人注目也掀起了更洶湧的風言風語,其實留洋也罷,畫畫也罷,都不是什麼新鮮事。陸小曼也畫畫,宋美齡也畫畫,但她們畫畫,只是畫花鳥山水,怡情養性。而潘玉良,不畫則已,一畫就畫裸女,模特還是她本人。在當時,可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一個妓女出身的人畫的裸女畫,別人聯想的不是藝術,而是情色、肉欲和下賤。

電影《畫魂》,鞏俐扮演的潘玉良

對於曾經有過所謂“污點”的人,人們表面上再尊敬,骨子裡仍然帶著優越感,仿佛是因為他們的包容,有“污點”的人才能獲得重生。可潘玉良並不需要任何包容和寬恕,她理直氣壯地畫人體,理直氣壯地當教授,理直氣壯地辦畫展,毫不收斂,惹怒了當時的社會主流。

電影《畫魂》,鞏俐扮演的潘玉良

風言風語傳開了:一個妓女/小妾,怎麼能畫出這麼好的畫?有人當面質疑她的畫是不是別人代畫,上海美專的同事諷刺她,“鳳凰死光光,野雞稱霸王”。

《我的家庭》,1931年

1936 年,她在南京舉辦了一次大規模的畫展,這次畫展是對她多年來一個總結。最著名的一幅《人力壯士》,描繪一個肌肉發達的男子正努力地搬開一塊巨岩,來保護岩下的小花。這幅畫極具象徵意味,因為當時正值九一八事變,日本侵略東北,這幅畫表達了中國人抗日的決心,被當時的政府官員以 1000 大洋訂購。

可是次日畫展的門一開,滿地狼藉一片,有些畫被偷走了,明顯是故意所為,那幅被訂購的《人力壯士》上,不但被人用刀劃破,上面還寫了幾個字:妓女對嫖客的讚歌。

舞臺劇《風塵女畫家》

via xijucn.com

這件事讓潘玉良受到了很大的刺激。雖說“英雄不問出身”,可“英雌”卻常問過往。潘玉良的一生,都背著妓女的恥辱十字架。儘管她逃出煙花巷多年,已經有無數作品傍身,但在封建思想濃重的中國,“人言可畏”這個魔咒足夠把人逼到絕境。1937 年,法國邀請她參加萬國藝術博覽會,她第二次與丈夫分別,遺憾地離開祖國,只是自己也沒想到,這次一走以後,就再也沒有回來。

摸爬滾打的人生經歷,讓潘玉良比一般藝術家更強烈地渴望身份的認同。回到法國之後,潘玉良用畫筆,完成了覺醒和成長。

她吸收了野獸派、立體派、印象派的風格,在漫長的蛻變過程中,一直在對女人的身體進行不厭其煩地觀察、感知和探索。

她像同樣命途坎坷、酷愛自畫的弗裡達,畫了大量的人體畫和自畫像,以強烈的筆觸,描繪著自己應該有的樣子。

在她的畫裡,女性不再是順從、纖柔、優雅、嫵媚、羞澀、忸怩,而是智慧、堅毅、懷疑、審慎、反叛、嚴肅。

她的畫擺脫了男性藝術秩序和審美體系裡符號化的女性形象,解脫了舊時代的封印,獲得了獨立存在的意義,她終於做了身心合一、暢快淋漓、自由解放的新女性。

潘玉良經常以女性的背部表現生命的力度,從肩膀到手臂的線條,從腰際到腿部的曲線,線條勾勒,油墨著色,強調雕塑般的質感,蒼勁而不失柔美,可以說是“雖無豔色如嬌女,自有幽香似麗人。”她並非完全學習西洋繪畫,而是加入中國元素在其中,可以算是中西結合。她筆下的女性,有浪漫的血肉之軀,也有天真的情趣之美。

但看潘玉良的真實照片,其實本人其貌不揚,和畫中人反差極大:潘玉良大嗓門、能喝酒、會劃拳,五短身材,性格豪放,騎馬射箭,都是好手,愛唱京劇老生,說話直來直去,氣勢不讓鬚眉。

歌唱家周小燕的一段敘述裡,潘玉良“奇醜無比”:1943 年的潘玉良,“又矮又胖,獅子鼻、厚嘴唇、童花頭,走在香榭麗舍大街上是有回頭率的,不是因為漂亮,是因為長得實在不怎麼樣。長得怪,穿的也怪。”

第一排居中為潘玉良

其實是因為 1934 到 1952 年,潘玉良因為鼻疾三次手術,術後鼻子變大、嘴唇變厚,讓本就不漂亮的她更添幾分怪異。

旅法畫家賀慕群曾經回憶:

“潘玉良生活並不富裕,但是生性豪爽,樂於助人。她常留短髮,喜喝酒,不拘細節,說話時聲音很大,晚年時住在蒙巴拿斯附近的一條小街,她住在頂樓,住房兼畫室,生活清苦,但是勤於作畫,有時候一天到晚在家作畫,一天都不出來。1954 年,法國曾拍過一部紀錄片《蒙巴拿斯人》,介紹這個地區文化名人,其中就有潘玉良,她是片中唯一的一個東方人。”

1959 年,巴黎市長授予潘玉良巴黎大學多爾烈獎勳章。這是該獎項第一次授予女性藝術家,而且來自東方。

在法國,潘玉良還有三不原則:永不戀愛,永不加入外國國籍,永不與畫廊簽約。

不戀愛是為了忠於丈夫,不入法國籍是因為她一直還想回到祖國,但不與畫廊簽約就意味著沒有固定的經濟來源,可以說是因為人格的獨立,也可以說藝術的獨立,更主要的應該是她對自己的生活品質並不那麼看重,基本上,她的後半生中間都在貧困和思念中度過。

潘玉良給潘贊化的家信

據說潘玉良晚年非常想回國,賣畫所得也要寄回國內潘家,卻因為種種原因無法動身。

1959 年時,潘贊化生活貧困,又被打成右派,因病去世,潘玉良得知消息之後過度悲痛,病了一場,一年都很少畫畫。而等到文革結束時,潘玉良已是風燭殘年之身,再也不能做長途旅行了。

70 歲的潘玉良

1977 年 7 月 22 日,82 歲的潘玉良身著中式旗袍下葬,留下“將所有作品留給潘氏後人”的囑託,讓摯友王守義帶著潘贊化送的那條雞心項鍊回到祖國。

via @山河小歲月/wechat

1984 年,潘玉良的七大箱,4000 多件遺作遠涉重洋,被安徽省博物館收藏入庫,包括油畫、素描、速寫、版畫等等,由於潘玉良一生出售的畫作寥寥無幾,她的絕大部分作品都在其中。

直到現在很多人提起潘玉良,依然喜歡套用“妓妾”“傳奇”等字眼去消費和解讀她。其實,哪裡是什麼妓妾?她終身不愛風塵,卻被風塵所誤。哪裡有什麼傳奇?她只是從最底層的黑暗裡掙扎出來,拍拍塵土、大步離去的人而已。

http://www.anyv.net/index.php/article-132730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c722500102v4dx.html

http://www.lofter.com/tag/%E6%BD%98%E7%8E%89%E8%89%AF

http://huadong.artron.net/20110206/n149914_2.html

http://art.china.cn/tslz/2009-11/19/content_3251375.htm

http://art.china.com/news/collection/11159360/20160307/21730839_all.html#page_2

http://news.cang.com/info/119861.html

http://history.sina.com.cn/bk/mgs/2013-10-29/161765276.shtml

http://art.china.com/news/collection/11159360/20141222/19133852_all.html

以“風氣開放”著稱,校長劉海粟宣導模特制,被稱為“上海文妖”和“藝術叛徒”。

1917 年,上海美專展覽了人體畫,引起了當時社會的軒然大波。對於剛剛剪了辮子、脫掉裹腳布的民國普羅大眾來說,赤裸裸的人體衝擊,還是太不堪入目了。

西方繪畫中,人體線條就是一種實在的美感,人體繪畫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對於人體的描摹,更是畫家的基本功,也是必經而且必須的課程。

維納斯的誕生,1485 年

但民國政府是明令禁止美術教育畫裸體,也禁止用人體模特教學。1920 年 7 月 20 日,劉海粟聘用了中國第一個裸體女模特陳曉君,女模特回家以後,被父親綁起來用鐵棍痛打一頓。新任上海督辦孫傳芳電令校長劉海粟:“立即撤回模特制。”後來還引發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裸體官司”。

中國第一個人體模特,陳曉君

上海美專的學生們與裸體模特合影

宣導模特制的畫家劉海粟。1935 年,劉海粟給一個叫“藍蘋”的姑娘畫過人體畫,評價她“面相一般,身軀優秀。”1937 年,藍蘋改名“江青”。

在當時因為先鋒前衛而“聲名狼藉”的上海美專,潘玉良只上了半個學期的課就被校長開除了,原因不是別的,還是出身:一次學生演出時,潘玉良上臺唱了段京戲,聲腔極為專業,非受過職業訓練者所不能為,讓在座師生大為驚歎,不由地猜測她的過往。受當時社會風氣的影響,學生們鬧著要退學,名曰“誓不與妓女同校”。劉海粟為了挽留學生,親自簽署佈告,開除了潘玉良。

很難想像當時潘玉良的心情,好不容易脫離沉重的苦海,又被往事狠狠打了一巴掌,是怎樣一種體驗?好在菩薩一般的潘贊化在安徽通過關係搞到官派的名額,世界這麼大,上海美專容不下她這樣的學生又怎樣?出國去,留學去,到法國畫畫去!

1921 年,潘玉良隻身前往法國。送別時,潘贊化把一條項鍊放到潘玉良手裡,雞心吊墜中,鑲嵌著兩人的照片。

26 歲的潘玉良,戴著這條項鍊,到法國里昂“中法大學”學習法文,然後像是要咬著牙狠狠打回生活一巴掌一樣,一路開掛。1922 年,考進里昂國立美術專科學校學習油畫;1923 年,隻身前往巴黎,與徐悲鴻結識,跟隨呂西安·西蒙教授學習;1924 年,考取巴黎國立美術學院;1925 年,考入義大利羅馬皇家美術學院;1926 年,離開法國前往義大利,跟隨繪畫大師康洛馬蒂學習;1927 年,作品獲得義大利教育部津貼獎勵,入選義大利國家展覽會,獲得 5000 里拉獎金,為中國女畫家第一人。

那麼,潘玉良都在畫些什麼?

畫花

畫貓

畫靜物

畫風景

畫裸女,模特不是別人,正是她自己。

1928 年,潘玉良以“中國第一位女西畫家”的身份回國,應校長劉海粟之邀,回到開除她的上海美專,任西洋畫系的系主任,學校還為她舉辦了畫展。她成為了當時的西畫界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

當時的媒體對潘玉良的報導

潘玉良參加畫展的作品

她的引人注目也掀起了更洶湧的風言風語,其實留洋也罷,畫畫也罷,都不是什麼新鮮事。陸小曼也畫畫,宋美齡也畫畫,但她們畫畫,只是畫花鳥山水,怡情養性。而潘玉良,不畫則已,一畫就畫裸女,模特還是她本人。在當時,可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一個妓女出身的人畫的裸女畫,別人聯想的不是藝術,而是情色、肉欲和下賤。

電影《畫魂》,鞏俐扮演的潘玉良

對於曾經有過所謂“污點”的人,人們表面上再尊敬,骨子裡仍然帶著優越感,仿佛是因為他們的包容,有“污點”的人才能獲得重生。可潘玉良並不需要任何包容和寬恕,她理直氣壯地畫人體,理直氣壯地當教授,理直氣壯地辦畫展,毫不收斂,惹怒了當時的社會主流。

電影《畫魂》,鞏俐扮演的潘玉良

風言風語傳開了:一個妓女/小妾,怎麼能畫出這麼好的畫?有人當面質疑她的畫是不是別人代畫,上海美專的同事諷刺她,“鳳凰死光光,野雞稱霸王”。

《我的家庭》,1931年

1936 年,她在南京舉辦了一次大規模的畫展,這次畫展是對她多年來一個總結。最著名的一幅《人力壯士》,描繪一個肌肉發達的男子正努力地搬開一塊巨岩,來保護岩下的小花。這幅畫極具象徵意味,因為當時正值九一八事變,日本侵略東北,這幅畫表達了中國人抗日的決心,被當時的政府官員以 1000 大洋訂購。

可是次日畫展的門一開,滿地狼藉一片,有些畫被偷走了,明顯是故意所為,那幅被訂購的《人力壯士》上,不但被人用刀劃破,上面還寫了幾個字:妓女對嫖客的讚歌。

舞臺劇《風塵女畫家》

via xijucn.com

這件事讓潘玉良受到了很大的刺激。雖說“英雄不問出身”,可“英雌”卻常問過往。潘玉良的一生,都背著妓女的恥辱十字架。儘管她逃出煙花巷多年,已經有無數作品傍身,但在封建思想濃重的中國,“人言可畏”這個魔咒足夠把人逼到絕境。1937 年,法國邀請她參加萬國藝術博覽會,她第二次與丈夫分別,遺憾地離開祖國,只是自己也沒想到,這次一走以後,就再也沒有回來。

摸爬滾打的人生經歷,讓潘玉良比一般藝術家更強烈地渴望身份的認同。回到法國之後,潘玉良用畫筆,完成了覺醒和成長。

她吸收了野獸派、立體派、印象派的風格,在漫長的蛻變過程中,一直在對女人的身體進行不厭其煩地觀察、感知和探索。

她像同樣命途坎坷、酷愛自畫的弗裡達,畫了大量的人體畫和自畫像,以強烈的筆觸,描繪著自己應該有的樣子。

在她的畫裡,女性不再是順從、纖柔、優雅、嫵媚、羞澀、忸怩,而是智慧、堅毅、懷疑、審慎、反叛、嚴肅。

她的畫擺脫了男性藝術秩序和審美體系裡符號化的女性形象,解脫了舊時代的封印,獲得了獨立存在的意義,她終於做了身心合一、暢快淋漓、自由解放的新女性。

潘玉良經常以女性的背部表現生命的力度,從肩膀到手臂的線條,從腰際到腿部的曲線,線條勾勒,油墨著色,強調雕塑般的質感,蒼勁而不失柔美,可以說是“雖無豔色如嬌女,自有幽香似麗人。”她並非完全學習西洋繪畫,而是加入中國元素在其中,可以算是中西結合。她筆下的女性,有浪漫的血肉之軀,也有天真的情趣之美。

但看潘玉良的真實照片,其實本人其貌不揚,和畫中人反差極大:潘玉良大嗓門、能喝酒、會劃拳,五短身材,性格豪放,騎馬射箭,都是好手,愛唱京劇老生,說話直來直去,氣勢不讓鬚眉。

歌唱家周小燕的一段敘述裡,潘玉良“奇醜無比”:1943 年的潘玉良,“又矮又胖,獅子鼻、厚嘴唇、童花頭,走在香榭麗舍大街上是有回頭率的,不是因為漂亮,是因為長得實在不怎麼樣。長得怪,穿的也怪。”

第一排居中為潘玉良

其實是因為 1934 到 1952 年,潘玉良因為鼻疾三次手術,術後鼻子變大、嘴唇變厚,讓本就不漂亮的她更添幾分怪異。

旅法畫家賀慕群曾經回憶:

“潘玉良生活並不富裕,但是生性豪爽,樂於助人。她常留短髮,喜喝酒,不拘細節,說話時聲音很大,晚年時住在蒙巴拿斯附近的一條小街,她住在頂樓,住房兼畫室,生活清苦,但是勤於作畫,有時候一天到晚在家作畫,一天都不出來。1954 年,法國曾拍過一部紀錄片《蒙巴拿斯人》,介紹這個地區文化名人,其中就有潘玉良,她是片中唯一的一個東方人。”

1959 年,巴黎市長授予潘玉良巴黎大學多爾烈獎勳章。這是該獎項第一次授予女性藝術家,而且來自東方。

在法國,潘玉良還有三不原則:永不戀愛,永不加入外國國籍,永不與畫廊簽約。

不戀愛是為了忠於丈夫,不入法國籍是因為她一直還想回到祖國,但不與畫廊簽約就意味著沒有固定的經濟來源,可以說是因為人格的獨立,也可以說藝術的獨立,更主要的應該是她對自己的生活品質並不那麼看重,基本上,她的後半生中間都在貧困和思念中度過。

潘玉良給潘贊化的家信

據說潘玉良晚年非常想回國,賣畫所得也要寄回國內潘家,卻因為種種原因無法動身。

1959 年時,潘贊化生活貧困,又被打成右派,因病去世,潘玉良得知消息之後過度悲痛,病了一場,一年都很少畫畫。而等到文革結束時,潘玉良已是風燭殘年之身,再也不能做長途旅行了。

70 歲的潘玉良

1977 年 7 月 22 日,82 歲的潘玉良身著中式旗袍下葬,留下“將所有作品留給潘氏後人”的囑託,讓摯友王守義帶著潘贊化送的那條雞心項鍊回到祖國。

via @山河小歲月/wechat

1984 年,潘玉良的七大箱,4000 多件遺作遠涉重洋,被安徽省博物館收藏入庫,包括油畫、素描、速寫、版畫等等,由於潘玉良一生出售的畫作寥寥無幾,她的絕大部分作品都在其中。

直到現在很多人提起潘玉良,依然喜歡套用“妓妾”“傳奇”等字眼去消費和解讀她。其實,哪裡是什麼妓妾?她終身不愛風塵,卻被風塵所誤。哪裡有什麼傳奇?她只是從最底層的黑暗裡掙扎出來,拍拍塵土、大步離去的人而已。

http://www.anyv.net/index.php/article-132730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c722500102v4dx.html

http://www.lofter.com/tag/%E6%BD%98%E7%8E%89%E8%89%AF

http://huadong.artron.net/20110206/n149914_2.html

http://art.china.cn/tslz/2009-11/19/content_3251375.htm

http://art.china.com/news/collection/11159360/20160307/21730839_all.html#page_2

http://news.cang.com/info/119861.html

http://history.sina.com.cn/bk/mgs/2013-10-29/161765276.shtml

http://art.china.com/news/collection/11159360/20141222/19133852_all.html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