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三國第一梟雄曹操的“三大戰役”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 ”一首《臨江仙》主題曲至今傳唱不衰, 同時也讓人們從影視的角度對三國多了些瞭解。 三國, 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風雲激蕩的特殊時期, 三國多英雄、三國多故事。

在三國歷史上那些叱吒風雲的英雄的名字中, 我們印象最為深刻的當屬三國第一梟雄曹操, 他通過“三大戰役”不僅完成了自己的戰略擴張, 而且統一了北方大地, 基本具備了一統天下的條件。

兗州之戰:培養自己的嫡系部隊

西元192年, 青州黃巾軍餘黨入侵兗州, 佔領東平和任城。 兗州刺史劉岱想進攻他們, 被濟北相鮑信諫止。 劉岱不聽鮑信警告, 正面迎戰黃巾軍, 最終敗死。 此時, 曹操的謀士陳宮敦促他奪取兗州作為擴張的根據地, 並主動說服劉岱舊部歸順曹操。

鮑信素與曹操為友, 來到東郡請曹操出任兗州刺史。 曹操攻黃巾于壽張, 但未能取勝。 曹操改革軍制, 嚴正軍令, 激勵將士。 他認識到叛軍靠劫掠養活自己, 並沒有穩定的補給線。 因此, 他突襲叛軍, 阻止其劫掠, 取得最終勝利, 迫使叛軍北退。 曹操追擊叛軍並再敗叛軍於濟北。 包括10萬百姓在內的30萬黃巾軍投降曹操。 曹操改編降卒, 組建青州兵, 並完善屯田制以使百姓能養活自己和軍隊, 後來, 這些青州兵跟著曹操南征北戰, 成為他統一北方的嫡系部隊。

官渡之戰:統一北方的戰略標誌

東漢末年, 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 各地州郡大吏獨攬軍政大權, 地主豪強也紛紛組織私人武裝, 佔據地盤, 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據勢力,

形成群雄並起的局面。 西元196年(建安元年), 曹操迎獻帝, 遷都許縣, 自始挾天子以令諸侯, 威勢大增。 他先後擊敗呂布、袁術, 佔據了兗州、徐州以及部分豫州、司隸。 199年(建安四年), 袁紹最終戰勝公孫瓚, 據幽州、冀州、青州、並州, 盡有河北之地, 意欲南向以爭天下。 這樣, 華北最重要的兩個政治軍事集團, 決戰勢所難免。 西元200年, 袁紹率精兵10萬南下, 曹操為避免腹背受敵, 已先擊潰與袁紹聯合的劉備, 並進駐易守難攻的官渡。 曹操採納謀士荀彧之計, 與袁紹堅持對峙, 後派兵襲燒袁軍糧車;又親率精銳5000奔襲袁軍烏巢糧屯, 全殲袁軍, 燒毀全部囤糧。 消息傳來, 袁紹所部軍心動搖, 紛紛潰散投降。 曹操乘機全線出擊, 殲敵7萬余,
袁紹父子僅率800餘騎北逃, 官渡之戰, 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 袁紹則從此一蹶不振。

潼關之戰:西部大開發鞏固大後方

建安十六年前後, 曹操在南方戰線上遭到孫劉聯軍的有力反擊, 誰也滅不了誰, 雙方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這時候曹操安排夏侯淵、樂進、李典等大將駐守防線,

開始將戰略矛頭指向西北, 準備一舉平定秦隴一代, 通過西部大開發, 鞏固自己的大後方。 西元211年, 西域的馬超、韓遂聽到消息後起兵抵抗, 在關中潼關、渭南與曹軍發生大戰, 史稱潼關大戰, 也叫渭南大戰。 戰爭進行的非常驚險刺激, 但是最終曹操採用賈詡的離間計, 讓馬超與韓遂二人心聲齷齪, 彼此懷疑對方, 最終被曹軍一舉殲滅, 馬超、韓遂敗走涼州。 後來, 曹操派夏侯淵鎮守長安, 與徐晃、張郃等平定韓遂, 雖然馬超仍然不斷聚集群眾起兵, 但都被夏侯淵壓下去, 最後只有逃到漢中的張魯作客將。 渭南之戰是一場講求深謀遠略, 靈活用兵以智取勝的精彩戰役, 至此, 曹操鞏固了自己的大後方, 可以靜下心來對付劉蜀和孫吳兩家了。

令人可惜的是,曹操苦心經營大半生,卻最終在赤壁之戰中被孫劉聯軍擊潰,玩了一輩子“以少勝多”的曹丞相,最終卻被別人以少勝多。赤壁一戰最終形成了天下三足鼎立的基本格局,魏蜀吳均進入戰略相持階段,曹操就此失去了一統天下的最好時機。假如此戰曹操勝利,三國也許將早幾十年結束混亂天下一統,曹操也有可能會稱帝,也就沒有後來司馬家族什麼事了。(圖片來自網路)

版權聲明:本文系凱風網獨家稿件,歡迎廣大媒體轉載,請點擊此處按要求轉載。

可以靜下心來對付劉蜀和孫吳兩家了。

令人可惜的是,曹操苦心經營大半生,卻最終在赤壁之戰中被孫劉聯軍擊潰,玩了一輩子“以少勝多”的曹丞相,最終卻被別人以少勝多。赤壁一戰最終形成了天下三足鼎立的基本格局,魏蜀吳均進入戰略相持階段,曹操就此失去了一統天下的最好時機。假如此戰曹操勝利,三國也許將早幾十年結束混亂天下一統,曹操也有可能會稱帝,也就沒有後來司馬家族什麼事了。(圖片來自網路)

版權聲明:本文系凱風網獨家稿件,歡迎廣大媒體轉載,請點擊此處按要求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