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納智捷的自我救贖,U5小型SUV十月上市

今天的主角雖然是將於10月中旬正式上市的納智捷全新U5小型SUV, 但是說到納智捷這個品牌, 不得不展開多囉嗦幾句, 因為其目前糟糕的狀態甚至可以用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邊緣來形容。

不僅是納智捷, 還有觀致和諦艾仕這兩個難兄難弟, 堪稱國內合資車企的失意三人組。 以今年1-6月份的半年銷量統計為例, 納智捷銷量8359輛, 同比下滑61%;觀致銷量5962輛, 同比下滑40.2%;諦艾仕銷量3133輛, 同比下滑64%, 基本就是沒有最慘, 只有更慘的節奏。

再看納智捷品牌, 2015年全年銷量60315輛, 2016年雖然新增了一款銳3三廂轎車, 但全年銷量進一步下跌到40502輛。 按照今年前半年的8359輛的成績, 而新款U5又要10月中旬才能上市, 銷量貢獻也很有限, 納智捷的全年成績甚至有可能比腰斬更慘。

如今觀致已經開始準備推出經濟型定位的全新產品線, 來解決當務之急的溫飽問題, 基於奇瑞瑞虎7拉皮改款的觀致Model Young即將於近期發佈。 而諦艾仕方面全新的第二代產品DS7也將在年底國產, 據消息人士透露, 隨著諦艾仕管理層的調整, 長安方面加大話語權後將對諦艾仕採取更加務實的定位來扭轉如今的尷尬局面。

而納智捷方面, 前不久傳出了東風退出管理層, 股份保持不變的消息, 實際上就是希望將更多的自主經營權交到臺灣人手裡, 給這個品牌重新激發活力。 除了近期的優6和納5車型改款換裝PSA發動機之外, 目前還沒有看出臺灣人有更多的舉措。 而接下來這款全新的U5車型會採用怎樣的定價,

可能會成為納智捷旗下車型下一輪是否會有更大調整的風向標。

全新的U5車型定位小型SUV, 軸距2620mm, 車身長寬高4395*1783*1573mm(含行李架高度1607mm)。 但實際上就是急於去年推出的A0級三廂轎車銳3平臺打造的跨界兩廂轎車。 保持著與銳3相同的底盤系統和懸架結構, 以及同樣的2620mm軸距, 採用兩廂轎車的車身結構設計, 並將離地間隙升高了30mm左右以達到SUV的通過能力, 再加上車頂行李架這樣的SUV風格套件之後, U5的車身高度就比銳3多了62mm。

其實U5的車身前部與銳3有著很強的結構相似性, 能夠看出兩款車型一脈相承的關係, 略微前移並融入翼子板的A柱是完全相同的結構設計。 只是U5對前臉進行了更為激進的改動, 同樣都是大嘴風格的進氣格柵, 但U5是更加運動的星空網狀鍍鉻格柵, 並且外凸的鍍鉻邊框也要更加立體。

而最為大膽的設計當然就數大燈的設計, 超長的拉伸式燈體順著外側“眼角”一直沿著發動機蓋邊沿佈置, 後方與翼子板的長條形裝飾模組相連, 一直連接到前排車門。 大燈的配置比銳3更高, 集成有透鏡燈組配置,周圍是環繞透鏡的U型燈帶日間行車燈,而發動機蓋邊沿的超長眼角則是條形的LED轉向燈。

高配車型的前杠帶有泊車雷達探頭,前霧燈周圍還有鍍鉻邊框裝飾。前杠下部的黑色防擦包圍是SUV風格的體現。車身側面同樣是全面的包圍加身,或許是為了更加凸顯SUV的硬派氣息,納智捷在U5的輪眉包圍設計上求新求變,雖然並非Jeep那樣的方形輪拱設計,但是通過異形輪廓的輪眉裝飾,前後輪眉都勾勒出了非圓弧形的結構。

不同於銳3的15寸、16寸輪轂配置,全新的U5採用了更大的17寸雙色螺旋輪轂,搭配更寬的215/55R17輪胎。配置方面U5的規格也要更高,高配版車型帶有全景監控系統,除了車頭LOGO下方和車尾的攝像頭,兩側後視鏡下方各有2個攝像頭,分別是側方位監控和側後方盲區監測的攝像頭。

不過為了保證足夠低的入門門檻,配置跨度也相當大,低配版車型車頂不僅沒有天窗,連行李架的裝飾也會省掉。另外U5車型將提供雙色版車型的噴塗方案,A柱和車頂,以及後視鏡外殼都是黑色漆面噴塗。

車尾的後備箱蓋設計看上去與豐田的普銳斯,以及三菱剛剛在海外發佈的Eclipse Cross車型有些相似。後風檔玻璃看上去被分為了不同傾角的兩個平面,但納智捷U5的設計其實並非如此,只有上半部分是真正的大傾角後檔玻璃,下半部分其實僅僅是裝飾性的黑色模組而已。山峰狀的尾燈組輪廓看上去有些特別,這是為了提升整體的視覺重心,讓其更顯SUV般的高大車身感觀。後杠除了大面積的黑色護板,兩側還有豎條型的格柵裝飾,都是為了突出U5年輕化,運動化的氣息。

內飾部分就是加強版的銳3,整個中控台結構,乃至儀錶板,多功能方向盤和中控面板的式樣都是同一風格。只不過是U5採用了高配定位的設定,U5的更多配置版本都將用到這塊13寸左右的超大豎屏,下方只有少量物理按鍵採用類似鋼琴按鍵的佈局。不過預計這並非全系標配,低配車型應該會是和銳3車型的半幅液晶屏配置。

動力系統一向是臺灣人的軟肋,要不然就不會有東風近期將旗下合資資源的PSA發動機技術注入納智捷品牌車型這一出了。而作為經濟型定位U5將和之前的銳3一樣,裝備來自東風汽車自主品牌體系的DFMA16型號1.6L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大功率91kW,最大扭矩153Nm,分別搭配5速手動變速器和模擬7速的CVT無級變速器。

因為車身覆蓋件的增加,以及更高的配置,納智捷U5的車身整備品質達到了1270-1330kg,相較銳3的1225-1275kg重量增加不少。因此綜合工況的百公里油耗U5車型達到了6.3-6.5L,也要略高於銳3的6.2-6.3L成績。

雖然從產品力本身來說,納智捷U5在如今一眾小型SUV產品體系中,並不算太有競爭力的車型。但是如果找准了定位和定價,也不排除有著讓人眼前一亮的表現。這實際上就又要回到納智捷品牌,乃至另外兩家觀致和諦艾仕品牌如今糟糕表現的根源問題了。

其實可以說三家企業的失敗並非偶然,大家可能會覺得這三個品牌的實際定位和消費者心裡的預期都明顯出現了偏差。納智捷和觀致對標同級合資產品,但是在大家的感知裡他們可能也就只是等同自主品牌的水準;諦艾仕以豪華品牌定位自詡,但消費者對其豪華身份基本沒有太多認同感,頂多就是比其東家雪鐵龍的車型配置和內飾材質更好一點而已。

三大品牌的股東背景其實都有點底氣不足,納智捷來自東風裕隆,臺灣人除了在品牌成立初期帶來的電子技術,諸如當時經濟型品牌中領先的全景監控系統組態令人眼前一亮之外,其他並無太多領先優勢可言。但在自主品牌如今直追豪華品牌的配置面前,納智捷在這方面的優勢已經蕩然無存。如今完全交回臺灣人手中運營的東風裕隆納智捷品牌,可能將定位進一步向精品化的自主品牌靠攏才是更加務實的選擇。

相似的還有觀致,作為奇瑞和以色列成立的全新汽車公司,除了能夠高標準的物色一幫老外的團隊之外,在造車技術方面並無任何歷史底蘊。因此說到觀致,大家心目中也就是“奇瑞plus”的印象。還有長安和PSA合資的諦艾仕品牌,法國人雖然搬出了DS悠久的歷史,但是中國消費者心目中這個品牌非但不能和BBA,乃至其他二線豪華品牌相提並論,甚至連雪鐵龍的名氣也要在其之上。而現有DS車型大多又是依託雪鐵龍車型平臺和技術為基礎打造,雖然定價上還是與其他豪華品牌拉開了差距,但就這樣就開始自詡豪華,中國消費者顯然並不是那麼好忽悠。

定位的偏高就帶來了定價的偏高,這才是如今三大品牌產品窘況的癥結所在。俗話說沒有失敗的產品,只有失敗的定價。以觀致3都市SUV為例,與吉利的帝豪GS一樣,都是SUV大類中比較非主流的跨界兩廂轎車類型。但觀致3都市SUV半年的銷量累計才550輛,而帝豪GS的同期銷量是58261輛。其實兩款車型在顏值和品質上並沒有如此懸殊的差距,但前者比後者的定價整體高了5-6萬元區間,這就是決定兩款車型百倍級差距的原因所在。

而且失敗的定價帶來的是惡性循環,經銷商的難以為繼造成了銷售網路難以擴大,甚至出現萎縮,自身產品開發的新品推送和既有產品的更新改款都將受到影響,所以就有了資料上體現的銷量快速降低的慘狀。要打造一個好的品牌,穩定的定價的確是非常重要,但如果都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邊緣,還在堅持自己高定位的情懷,那可能就有些本末倒置了。因此全新的納智捷U5雖然配置水準比銳3高了不少,但是要想實現銷量的突破,在定價上必須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氣才行。

集成有透鏡燈組配置,周圍是環繞透鏡的U型燈帶日間行車燈,而發動機蓋邊沿的超長眼角則是條形的LED轉向燈。

高配車型的前杠帶有泊車雷達探頭,前霧燈周圍還有鍍鉻邊框裝飾。前杠下部的黑色防擦包圍是SUV風格的體現。車身側面同樣是全面的包圍加身,或許是為了更加凸顯SUV的硬派氣息,納智捷在U5的輪眉包圍設計上求新求變,雖然並非Jeep那樣的方形輪拱設計,但是通過異形輪廓的輪眉裝飾,前後輪眉都勾勒出了非圓弧形的結構。

不同於銳3的15寸、16寸輪轂配置,全新的U5採用了更大的17寸雙色螺旋輪轂,搭配更寬的215/55R17輪胎。配置方面U5的規格也要更高,高配版車型帶有全景監控系統,除了車頭LOGO下方和車尾的攝像頭,兩側後視鏡下方各有2個攝像頭,分別是側方位監控和側後方盲區監測的攝像頭。

不過為了保證足夠低的入門門檻,配置跨度也相當大,低配版車型車頂不僅沒有天窗,連行李架的裝飾也會省掉。另外U5車型將提供雙色版車型的噴塗方案,A柱和車頂,以及後視鏡外殼都是黑色漆面噴塗。

車尾的後備箱蓋設計看上去與豐田的普銳斯,以及三菱剛剛在海外發佈的Eclipse Cross車型有些相似。後風檔玻璃看上去被分為了不同傾角的兩個平面,但納智捷U5的設計其實並非如此,只有上半部分是真正的大傾角後檔玻璃,下半部分其實僅僅是裝飾性的黑色模組而已。山峰狀的尾燈組輪廓看上去有些特別,這是為了提升整體的視覺重心,讓其更顯SUV般的高大車身感觀。後杠除了大面積的黑色護板,兩側還有豎條型的格柵裝飾,都是為了突出U5年輕化,運動化的氣息。

內飾部分就是加強版的銳3,整個中控台結構,乃至儀錶板,多功能方向盤和中控面板的式樣都是同一風格。只不過是U5採用了高配定位的設定,U5的更多配置版本都將用到這塊13寸左右的超大豎屏,下方只有少量物理按鍵採用類似鋼琴按鍵的佈局。不過預計這並非全系標配,低配車型應該會是和銳3車型的半幅液晶屏配置。

動力系統一向是臺灣人的軟肋,要不然就不會有東風近期將旗下合資資源的PSA發動機技術注入納智捷品牌車型這一出了。而作為經濟型定位U5將和之前的銳3一樣,裝備來自東風汽車自主品牌體系的DFMA16型號1.6L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大功率91kW,最大扭矩153Nm,分別搭配5速手動變速器和模擬7速的CVT無級變速器。

因為車身覆蓋件的增加,以及更高的配置,納智捷U5的車身整備品質達到了1270-1330kg,相較銳3的1225-1275kg重量增加不少。因此綜合工況的百公里油耗U5車型達到了6.3-6.5L,也要略高於銳3的6.2-6.3L成績。

雖然從產品力本身來說,納智捷U5在如今一眾小型SUV產品體系中,並不算太有競爭力的車型。但是如果找准了定位和定價,也不排除有著讓人眼前一亮的表現。這實際上就又要回到納智捷品牌,乃至另外兩家觀致和諦艾仕品牌如今糟糕表現的根源問題了。

其實可以說三家企業的失敗並非偶然,大家可能會覺得這三個品牌的實際定位和消費者心裡的預期都明顯出現了偏差。納智捷和觀致對標同級合資產品,但是在大家的感知裡他們可能也就只是等同自主品牌的水準;諦艾仕以豪華品牌定位自詡,但消費者對其豪華身份基本沒有太多認同感,頂多就是比其東家雪鐵龍的車型配置和內飾材質更好一點而已。

三大品牌的股東背景其實都有點底氣不足,納智捷來自東風裕隆,臺灣人除了在品牌成立初期帶來的電子技術,諸如當時經濟型品牌中領先的全景監控系統組態令人眼前一亮之外,其他並無太多領先優勢可言。但在自主品牌如今直追豪華品牌的配置面前,納智捷在這方面的優勢已經蕩然無存。如今完全交回臺灣人手中運營的東風裕隆納智捷品牌,可能將定位進一步向精品化的自主品牌靠攏才是更加務實的選擇。

相似的還有觀致,作為奇瑞和以色列成立的全新汽車公司,除了能夠高標準的物色一幫老外的團隊之外,在造車技術方面並無任何歷史底蘊。因此說到觀致,大家心目中也就是“奇瑞plus”的印象。還有長安和PSA合資的諦艾仕品牌,法國人雖然搬出了DS悠久的歷史,但是中國消費者心目中這個品牌非但不能和BBA,乃至其他二線豪華品牌相提並論,甚至連雪鐵龍的名氣也要在其之上。而現有DS車型大多又是依託雪鐵龍車型平臺和技術為基礎打造,雖然定價上還是與其他豪華品牌拉開了差距,但就這樣就開始自詡豪華,中國消費者顯然並不是那麼好忽悠。

定位的偏高就帶來了定價的偏高,這才是如今三大品牌產品窘況的癥結所在。俗話說沒有失敗的產品,只有失敗的定價。以觀致3都市SUV為例,與吉利的帝豪GS一樣,都是SUV大類中比較非主流的跨界兩廂轎車類型。但觀致3都市SUV半年的銷量累計才550輛,而帝豪GS的同期銷量是58261輛。其實兩款車型在顏值和品質上並沒有如此懸殊的差距,但前者比後者的定價整體高了5-6萬元區間,這就是決定兩款車型百倍級差距的原因所在。

而且失敗的定價帶來的是惡性循環,經銷商的難以為繼造成了銷售網路難以擴大,甚至出現萎縮,自身產品開發的新品推送和既有產品的更新改款都將受到影響,所以就有了資料上體現的銷量快速降低的慘狀。要打造一個好的品牌,穩定的定價的確是非常重要,但如果都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邊緣,還在堅持自己高定位的情懷,那可能就有些本末倒置了。因此全新的納智捷U5雖然配置水準比銳3高了不少,但是要想實現銷量的突破,在定價上必須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氣才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