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離家兩年,看到孩子這個行為,媽媽放棄外出打工的念頭

文|秘笈君

#留孩子在家等你的滋味是什麼, 你知道嗎?願天下的孩子都有父母陪伴!#

謝女士和老公一對是常年外出務工的夫妻, 在兒子洪洪3歲那年, 夫妻倆就開始了異地工作, 孩子寄放在鎮上奶奶家。

年前, 兩口子回家探親, 帶著大包小包的禮物, 其中有不少就是謝女士給兒子準備的, 想著有近兩年時間沒見自己的寶貝兒子了, 心裡邊恨不得馬上飛回家。 走進家裡的大院, 看到一個豆丁大的小孩坐在凳子上啃餅乾, 謝女士一眼就認出是自己的洪洪不假, 就興奮地喊了一聲“兒子”。

凳子上的小人兒睜著兩隻烏溜溜的大眼睛,

一看門外這個陌生的“阿姨”向自己跑來, “哇”的一聲就哭了出來, 還不忘對著屋裡喊:奶奶!有壞人來抓小孩了!謝女士的眼淚刷得一下就流了出來, 兩年沒見, 自己竟成了兒子眼中的“壞人”。 早知道孩子會和自己不親, 當初又何苦要背井離鄉, 留下這麼大的遺憾?

這沒有親情的工, 不打也罷。

在中國, 尤其是在中國農村, 每一年, 都有成千上萬的孩子被迫成為“留守兒童”, 在沒有爸爸/媽媽陪伴的日子裡, 我們永遠不會懂他們為何會這麼的敏感、暴躁、脆弱……

也許是我們沒有發現, 這些孩子會在夜晚的被窩裡偷偷掉淚;會在自己的本子裡寫下對爸爸媽媽的無限思念;會在父母即將離家時哭得撕心裂肺……因為沒有體會過,

所以永遠不會理解其中的苦, 甚至會覺得這些孩子“作”, 心裡有“問題”。

會指責, 是因為沒經歷。

曾經, 我看到這樣一個新聞:一個八歲大的小男孩, 得知媽媽工作的地址後, 跑到警察局謊稱自己走丟了, 一直哭著求員警叔叔帶他回“家”, 而他提供的地址, 就是媽媽工作的城市……

很多人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指責孩子的錯誤行為, 認為孩子“沒家教”、行為“荒謬”, 甚至“構成犯罪”, 而我看到更多的, 是孩子身上母愛的缺失。

我相信一個懂事的孩子, 在經過正常的教育之後, 能分得清好與壞, 該與不該。 但是無論什麼年齡的孩子, 他的成長都需要親人的陪伴。

“渴望”和“擁有”是兩種不同的感受。

很多時候, 孩子並沒有自己的選擇,

而父母更是迫於無奈。 孩子已經飽嘗了父母不在身邊的心酸與恐懼, 我們是不是可以少給他們一點傷害?

不用異樣的眼光去看他們——沒有媽媽在身邊, 他們可能不知道怎麼穿衣打扮;不用言語跟他們開玩笑——他們可能真的會認為爸爸/媽媽不要自己了;將指責變為“教”——其實他們很聰明, 大都懂感恩, 他們只是不知道該怎麼做才好, 可能需要你教一教……

希望“留守兒童”這個標籤, 永遠不會再有。

-----------------------

孩子到底在哭什麼?孩子拉肚子是消化不良?如何判斷孩子是否該補鈣了?孩子挑食不吃飯是什麼原因?1歲真的必須斷奶嗎?寶寶怎樣才能長高些?

如果你有這些育兒困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