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3個故事告訴你,藝術教育最重要的是什麼?

故事一

一個女孩6歲了, 父母送她去學畫畫。

有一天, 這個小女孩把畫中的的蘋果畫成了藍色, 把樹葉畫成了橙色。 媽媽見了十分生氣, 她大聲的訓斥孩子:“你這是畫的什麼呀!你見過藍色的蘋果嗎?你看看人家皮皮畫的紅蘋果, 多好看, 比你畫得強多了!”

爸爸也在一旁指責孩子:學了這麼久的畫畫, 白學了, 下學期別學了!

孩子漲紅了臉, 眼淚在眼眶裡打轉, 她默默的放下了畫筆, 低著頭不敢說話。

父母的錯誤在於, 他們根本沒搞清楚培養孩子學習的目的是什麼。 藝術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畫家、舞蹈家,

而是通過藝術教育培養孩子成為人格健全、素質高尚的人。

對孩子的美術創作, 隨意批評或指手畫腳地進行指正是不正確的。 因為孩子有自己的思維方式, 他們的藝術能力有一定的發展階段, 超越他們的發展階段, 要求他們在很小的時候, 就掌握較難的繪畫技法, 用成人的眼光去評判孩子的畫, 充其量只是讓孩子學會了機械的模仿。

故事二

有一位美術教師, 她帶領學生們度過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黃昏。

“讓我們先別開燈, 大家一起等待暮色的來臨。 大家可以互相說話, 但不能忘了觀察窗外的景色, 一定要把這一切記下來。 ”

孩子們開始嘰嘰喳喳地笑鬧起來, 但持續了很短的時間, 就什麼聲音也聽不到了。 孩子們安靜地坐在窗前,

看到最後一絲晚霞消失, 淡紫色的霧靄升起來。 教室裡越來越暗, 但沒有人想到開燈。 黑暗一點點地蔓延開來, 包圍過來, 遠處的燈火亮了, 天上也若隱若現地出現了星星……

直到黑夜徹底地淹沒了一切, 這位老師突然說:“請開燈吧!”孩子們嚇了一跳, 接著歡呼起來。 他們這一個小時的“作業”, 收穫很大, 對他們來說, 這樣的體驗與感受也許終生難忘。

這位美術教師對學生們進行藝術教育的高明之處在於:她的教育方法, 既滿足了孩子自然、本能的繪畫渴望, 又發展了他們對美術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同時給了他們最大的快樂。

孩子學習藝術, 體驗是第一重要的。

如今, 父母們越來越重視對孩子進行藝術教育。

但是他們不見得對藝術教育有著正確的認識,

他們的言行極有可能無意識地挫傷了孩子剛剛萌發的藝術創造力, 甚至他們根本沒有搞清楚, 自己對孩子所進行的藝術教育到底是什麼。

故事三

著名的鋼琴家魯賓斯坦出生於一個對音樂一竅不通的家庭。 小時候, 他不愛說話, 但喜歡唱歌。

他的這種能力, 很快轉變成了一種遊戲, 大家都試圖用唱歌來和他交談, 他自己也試圖通過曲調來認人。 在他3歲時, 家裡買了架鋼琴。 從此他一發不可收拾……

小魯賓斯坦的音樂天賦引起了全家人的驚訝, 而在這個家庭的所有成員中, 沒有一個人懂得藝術。 他們能做到的, 只是為孩子提供一架鋼琴和自由遊戲的空間。

魯賓斯坦的成長經歷告訴我們:父母不一定是藝術家,

甚至也不一定懂藝術。 父母需要做的, 有時只是為孩子創設一種藝術環境, 營造濃厚的藝術氛圍, 為孩子提供一個空間, 滿足孩子學習的需要。 不懂藝術的父母, 照樣能培養出藝術素質高的孩子。

畫畫也是一樣, 就算家長從沒學過畫畫, 也可以將孩子培養成為一個大畫家。 對孩子來說, 只要有一個好老師, 父母支持他畫畫, 學好畫畫就會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千萬不要抱有“我不會畫畫, 我的孩子也沒有這方面天賦”的想法。

每一個孩子都有機會成為畫家, 只看家長給不給孩子機會。 你願意給孩子一個發掘天賦的機會嗎?

孩子的世界, 父母的家園, 歡迎您關注父母天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