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南京首個地鐵小鎮生態景觀設計方案出爐

體育公園效果圖。

公園佈局圖。

廟山公園鳥瞰效果圖。

備受關注的南京青龍地鐵小鎮建設又有重大進展。 記者日前獲悉, 小鎮生態景觀設計方案新鮮出爐, 南京大學規劃設計院以“公園讓生活更健康”為主題的方案最終在三個參與評審方案中脫穎而出。 根據規劃, 建成後的青龍地鐵小鎮將成為一座處於山水環繞之間、公園綠地鑲嵌其中的現代健康新城。

新華報業全媒體記者 仲永

【供給什麼樣的生活空間】

這裡山中有城, 城裡有山

隨著環保低碳理念逐漸深入人心, 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更加苛刻,

很多人想遠離城市的喧囂, 去親近自然, 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 而位於南京主城東側、仙林副城東南的南京首個開工建設的青龍地鐵小鎮, 為有追求的人們提供了一個極好的選擇。

青龍地鐵小鎮以北, 龍王山脈蜿蜒雄踞;東西兩邊, 秦淮河兩條外延支流七鄉河、九鄉河至南側相交, 像極了一雙碧藍的手, 捧著幅員20平方公里的青龍小鎮。 而在腹地, 烏龜山、陳山、廟山等山體自南側蜿蜒而來, 猶如一條青龍, 將整個小鎮串聯在一起。

正因先天優勢明顯, 南京地鐵小鎮開發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從青龍小鎮的規劃初始, 就從未來居民的角度出發, 力圖營造一個在南京其他區域有著不同體驗的生活工作空間。 於是, 充分保留並利用這裡的山、這裡的水,

就成了各家設計單位設計藍圖的重點。

根據規劃, 小鎮北部和腹地的“T”字形山脈將被完整保留, 其中腹地的烏龜山、陳山、廟山等山體上有大片保持自然原貌的林場、茶山和湖泊, 自然形成了一條250-500米寬的生態廊道, 而這也成為了小鎮生態景觀設計的重點。 “保留區域內的山體和良好植被, 並在中部形成整個片區的綠色核心。 ”在中標的南大設計院方案中, 記者看到, 這個綠色核心被稱為“健康之心”。

通過引山入城、引水入城、引林入城, 未來的青龍地鐵小鎮將成為“山、水、城、林”一體的趣味空間。

【營造什麼樣的綠色核心】

“風車綠廊”串起小鎮六大片區

在評審會現場, 記者注意到, 參加評審的幾家設計單位,

提到最多的就是“風車綠廊”, 而這幾條圍繞“健康之心”展開的綠色廊道也將是串聯起整個小鎮六大功能片區的“脈絡”。

根據規劃, 青龍地鐵小鎮將圍繞貫穿小鎮的3個地鐵站, 分別打造3個地鐵新市鎮以及歐洲風情小鎮、水鄉特色小鎮和茶韻文化小鎮共6大片區。 然而, 小鎮內部雖然有30%的林地、6條小河、3個水庫, 但小山眾多也造成了水系不連通, 6大片區難以相互連通的現狀。

南大設計院的方案將打造兩條溝通兩側七鄉河與九鄉河水系和中央生態核心的綠色廊道, 形成風車狀的生態骨架。 在風車形生態骨架的基礎上, 利用基地內山體制高點作為景觀節點, 形成山與山之間的視線廊道, 將山體景觀充分引入基地內部。

此外, 還將圍繞各片區綠地打造片區的綠化活力核心, 並通過次級綠廊將片區綠色活力核心與城市級的中央生態核心、生態廊道以及水系相連接, 形成生態廊道相互滲透、相互聯繫的綠化系統。

【提供什麼樣的休閒場所】

各類主題公園鑲嵌小鎮之中

青龍小鎮定位為國際化生態新城, 吸引的人群也為新時代的高端人群。 “現代人對公園的偏好已經開始改變, 人們更喜歡在公園裡放鬆、閱讀、思考、交談, 而不再僅僅是運動健身場所。 ”在中標的設計方案中, 尤為強調綠地與公園, 期望塑造出適應不同健康需求的主題空間。

在整個小鎮範圍內, 廟山地處中央, 是整個小鎮綠色系統的核心, 未來這裡將打造城市中央公園,

依託原有的廟山水庫, 實現林地、草地、濕地在這裡共生彙聚, 成為以親水為主題的健康休閒主題公園。

宕口原本是一座礦山, 經過多年的開採, 植被破壞嚴重, 還形成了一個數十米深的大坑。 雖然先天條件不足, 但設計方案因地制宜, 利用現代化的山體、植被修復技術, 將在這裡建成一座包括綜合體育館、兒童樂園、極限運動場在內的大型體育公園。

東流山公園地處東流地鐵站, 考慮到這裡是商業辦公和地鐵出口的人流密集區, 設計方案試圖利用東流山原有的地形進行造景, 融入文創元素, 營造藝術氛圍。 記者注意到, 通過對山體精細的修復以及花海的佈置, 未來這裡將成為一個巨大的“盆景”。

除此之外, 小鎮內還有順著區內西袁河與四青河佈置的帶狀公園以及充分利用街旁綠地建成的“口袋公園”, 讓居住、工作在這裡的人,在步行15分鐘之內,便可抵達一處健康公園。

【打造什麼樣的健康途徑】

綠道順應山水肌理環山繞水

在南大設計方案中,另外一大亮點就是城市綠道的設計。記者注意到,小鎮的綠道以區域分為郊野型綠道、休閒型綠道和都市型綠道。人們沿著這些慢行綠道,不僅能欣賞各處景觀,還能親近自然和健康。

郊野型綠道主要沿城鎮週邊的自然河流、林地、水庫及山脊線建立;休閒型綠道主要依託城鎮建成的周邊開放綠地、水體、大型公園和田野,通過登山道、棧道、慢行休閒道等形式,為人們提供親近自然的綠色休閒空間;都市型綠道主要集中在城鎮建成區內,依託人文景區、公園廣場和城鎮道路兩側的綠地建立,為人們慢跑、散步提供場所,也對片區內綠道網起到全線貫通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盡可能地實現人車分流,在一些必要的交叉路口,盡可能地將採用機動車道下地的方式,確保綠色慢道的全線連通。

在參加評審的三個方案中,提到最多的就是盡可能地保留原有生態,南大方案中更是提出山體45米以上維持原狀,僅對綠道兩旁進行修復、佈景。“疏密有間”的開發也是建設者一直的堅持,為的就是將青龍地鐵小鎮建成一座“顯山露水、彰顯生態”的現代健康城。

讓居住、工作在這裡的人,在步行15分鐘之內,便可抵達一處健康公園。

【打造什麼樣的健康途徑】

綠道順應山水肌理環山繞水

在南大設計方案中,另外一大亮點就是城市綠道的設計。記者注意到,小鎮的綠道以區域分為郊野型綠道、休閒型綠道和都市型綠道。人們沿著這些慢行綠道,不僅能欣賞各處景觀,還能親近自然和健康。

郊野型綠道主要沿城鎮週邊的自然河流、林地、水庫及山脊線建立;休閒型綠道主要依託城鎮建成的周邊開放綠地、水體、大型公園和田野,通過登山道、棧道、慢行休閒道等形式,為人們提供親近自然的綠色休閒空間;都市型綠道主要集中在城鎮建成區內,依託人文景區、公園廣場和城鎮道路兩側的綠地建立,為人們慢跑、散步提供場所,也對片區內綠道網起到全線貫通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盡可能地實現人車分流,在一些必要的交叉路口,盡可能地將採用機動車道下地的方式,確保綠色慢道的全線連通。

在參加評審的三個方案中,提到最多的就是盡可能地保留原有生態,南大方案中更是提出山體45米以上維持原狀,僅對綠道兩旁進行修復、佈景。“疏密有間”的開發也是建設者一直的堅持,為的就是將青龍地鐵小鎮建成一座“顯山露水、彰顯生態”的現代健康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