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戴自更:出海創業者不能只單純複製模式

“文化出海是更直接的輸出文明, 因為有普世傳播性的文化內容, 才是最高品質的互聯網產品。 ”

本文共計3778字, 閱讀時間7分鐘。

整理 | 藍予

在尋找中國創客首屆泛出海行業峰會上, 中國創客導師、北京文投集團總經理戴自更表示, 出海是中國經濟文化影響力溢出的體現和結果。 他認為, 移動出海, 是高級形態也更有效率的文明輸出。

以下為演講內容精選, enjoy~

尊敬的各位嘉賓, 各位創業者、各位投資人, 今天是我以一個全新的身份跟大家見面。 以前是主辦方, 是新京報的社長, 現在我是北京文投集團的總經理。 感謝新京報聘請我來當創客的導師。 今天也是第一次以這樣的身份跟大家見面。

最近有一部電影叫《戰狼2》, 獲得了票房的奇跡, 目前為止快突破50億了。

這部電影成功的因素很多, 但有一個因素是跟今天我們的主題“出海”有關。

可能很多人都看過這部電影,

講的是中國人在海外保護華僑的一個場景。 這個場景的選擇也是影片成功主要原因之一, 我把這個元素歸結為喚醒了普通人對中國在海外擴張影響力的一個心理期待。

近幾年來, 中國的經濟發展、移動互聯網的進步, 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我們擁有世界上消費能力最強的市場, 有敢於創新的創業者, 也誕生了一些新經濟領域的巨頭。

在這個大的背景下, 中國人的“出海”就成了全民的一種期待, 大家都期待能把中國的商業、文化、互聯網技術輻射到海外去, 這正是我們今天在這裡探討創業者出海的原因所在。

在講我的觀點之前, 先跟大家從幾個維度分享一下目前出海的大潮。

從區域上看, 我看過一些資料,

像艾瑞諮詢和獵豹發佈的資料:目前互聯網出海的區域包括了世界七大洲, 歐美、日韓、東南亞、印度、拉丁美洲、中東、北非, 所有有人居住的地方, 可能都有我們出海的影子在其中。

從數量上看, 截至去年底, 共有超過6000家中國企業出海, 出海的產品覆蓋了遊戲、工具、社交、攝影和教育等多種。 國產工具覆蓋了海外工具安卓用戶的51.7%。

從業績上看, 中國創業者在海外取得的成績正在逐年提高。 2016年初, 進入海外的排名前1000的應用的中國項目有90個, 到了去年底, 這個數字變成了129個, 增長30%。

從資本端來看, 在2016年全球對外投資下滑2%的情況下,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增長了44%, 達到1830億美元, 創歷史新高。 國內主流投資機構, 如紅杉資本、北極光創投、SIG、貝塔斯曼、亞洲基金等,

也都開始佈局移動出海領域。 這1830億美金之中投資額, 有很大一部分是我們出海的項目構成的。

出海是中國經濟文化影響力溢出的體現和結果。 我認為, 移動出海, 是高級形態也更有效率的文明輸出。

為什麼中國創業者的出海會形成浪潮?根本原因在於這兩年的移動互聯網發展, 中國的也正成為世界的。

我看了一下有關資料, 為什麼中國企業出海之後, 能夠佔有一定優勢?

原因之一就是中國互聯網發展具有國際比較優勢。

很多人講:世界互聯網在兩個地方, 一個是中國, 一個是美國。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 中國的發展速度和規模都是世界領先的, 中國的移動互聯網滲透率高出世界平均水準的25%。

截至今年6月, 中國手機線民規模達到7.24億, 使用手機上網比例是96.3%, 其中移動支付使用者規模達到5.02億, 有4.63億線民線上下消費時使用手機類進行支付, 良好的發展勢頭給中國互聯網企業巨大的技術、經驗和資金優勢。

海外市場正處在爆發的前夜, 海外新興市場, 像印度、巴西、印尼, 正在呈現中國五年前移動應用市場高速發展的態勢。

中國市場有13.6億的用戶, 6.7億移動用戶, 而海外市場擁有58.5億的用戶, 29.7億的移動用戶, 並且還在增長之中。 預計今年, 隨著智慧手機用戶仍會保持每年10%以上的增長速度, 由此帶來巨大潛在的紅利應該還會顯現出來。 據說最快明年年中會推出5G, 這樣上網的速度會更快。

軟銀創始人孫正義有一套時間機器的理論, 他認為美國的互聯網比日本先進,他就先在美國投資。

等到這種投資成熟以後,再帶著這個經驗回到日本來投資,這樣就有一個時間差,先把好的東西做成熟了,摸索到了規律,回到相對發展滯後的地方進行推廣。

他的這套邏輯在中國也得到很好的嘗試,比如他投的阿裡等等,到現在移動出海,行業也是一樣的,我們現在很多創業項目,很多都是在美國投資成熟了之後,再返回來的。這套邏輯也可以解釋為什麼中國創業者的出海到現在成了一個洶湧的浪潮。

中國的移動出海,到目前為止,大概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工具類產品的出海。一些中國的工具類應用創業者到國外,利用國外的移動互聯網基礎設施不完善和市場情況完成了原始積累,早期出海的企業,像獵豹等等,已經在收割海外市場的紅利。

尋找中國創客參與投資的赤子城,在海外已經擁有了巨大的市場空間,成為海外獨角獸企業。還有一些早期出海的公司,現在都已經上市了。工具類創業存在幾個問題:變現空間有限,“護城河”比較淺,以手機桌面軟體為例,中國創業者出海做的手機桌面至少有十幾家,同質化比較嚴重,用戶獲取的成本也在不斷增加。

第二階段,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創業者就找到了第二條路,也就是現在的第二個模式,目前處於核心或主要的形態,即模式出海。從2015年開始,中國移動互聯網的模式探索逐漸處於全球前列,像O2O、共用經濟、移動支付這些模式,都創造出了新的獨角獸。在這個背景下,出海創業者再扭頭轉向輸出模式,做了東南亞版的滴滴、東南亞版的支付寶、東南亞版的餓了麼等等,正處於鼎盛時期。

但在模式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出國的創業公司貪圖複製,沒有做好當地語系化運營。

去年很多創業者出海做直播平臺,但是卻被當地政府警告,特別在有宗教限制的國家,甚至還有個創業者捲入了政治事件中去。有個短視頻創業公司曾經出海去過奈及利亞,奈及利亞有1.79億人口,而且是全英文用戶,看上去是理想的市場。但進去以後才發現,WIFI和高速移動網路不完善,導致播放成功率很低。據說現在只能退出。不尊重出海所在地導致沒有達到一定的目的,是出海遇到的瓶頸之一。

第三階段,泛娛樂和內容出海。前段時間也有媒體報導過,美國出現一家把中國的網路小說翻譯成英文的創業公司,後來發現中國網路文學已在海外很多翻譯網站上走紅,在海外產生了狂熱的粉絲,一些作品在泰國、越南等地都已經成為知名的IP。

我跟赤子城創始人劉春河也交流過,去年他跟我說:其實海外網路文學特別紅火,希望能夠組織一幫人做這個事情。我當時還不太理解。我說中國一些武俠、情感網路的東西,在國外有市場嗎?他說:到東南亞看了一下,市場非常好。

這讓我感觸特別深,可能現在也正是我們內容和軟體方面出海的最好機會。尤其是在東南亞,和其他一些亞洲地區,那裡可能對中國文化或對中國歷史的瞭解比較多。

與前兩種出海相比,文化出海是更直接的輸出文明,因為有普世傳播性的文化內容,才是最高品質的互聯網產品。而中國的短視頻、直播、網紅等領域,已經有了非常成熟的運營經驗,所以未來,內容和文化產業的出海,將真正檢驗中國文明的價值和中國創業者的韌性。

我們經常看的好萊塢的片子,對美國來講是文化的出海。我們看到美國拍的很多非常震撼或非常有藝術感染力的片子,無形之中就把美國的文化、美國價值觀傳到我們這邊。相反,如果現在中國一些文化作品,包括文學,能夠輸出到國外的話,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把中國的一些文化傳播了出去,增加了我們的文化自信。

回到今天講的主題,我們這場論壇的名稱是泛出海行業峰會,我認為這個“泛”字用的非常好,因為中國的出海創業到了轉型期,工具類應用紅利慢慢在消退,複製模式也被證明會遇到一定的瓶頸。

當然,複製模式這個事情還可以做,並且巨頭也正在佈局。這條路接下來應該怎麼走?我想給大家提幾點建議:

第一,時間不是創業者的朋友,而是敵人。這句話有兩層意思:

1.留給創業者的出海時間不多了。今年一些IT巨頭出海的步伐明顯加快,而在浪潮之後,更多的創業者也在謀劃出海,留給創業者的視窗期已經非常短,你的對手不再是萌芽狀態的本土公司,而是和你一樣雄心勃勃的一些大的企業。

2.出海的時機把握很重要,不是越早越好,太早進入,可能最後會變成基礎設施的建設者,幫別人教育市場;進入太晚,如果佈局完成了,仗打完了,你就沒有機會了。所以進入這個點的選擇很重要,需要仔細的做市場判斷。

第二,不是所有的海面都適合揚帆。雖然海外的市場非常廣闊,但真正適合互聯網創業的地方,特別是我們輸出的地方也不是很多,從區域上看,一定要符合幾個標準:

1.當地的經濟水準和網路基礎設施要具備相應的條件和基礎。

2.要考慮到宗教、政策、法律方面的風險,至少這些風險是可控的。

3.複製不是優勢,本土化才是。

剛才我講了很多出海創業的問題,本質上這些問題都是源于創業者不夠尊重本地市場,忽略了海外市場獨特的個性化需求。因此,從現在開始,出海也不能單純地依靠複製,至少要做到:

第一,要有本地生活工作的經驗,瞭解、知道本地互聯網的需求。

第二,最好是以當地人才作為核心的團隊來搭建分公司、本地公司。

第三,和當地的政府、相關互聯網巨頭建立起良好關係,能夠幫助你、扶持你或支持你。

以上是我個人對出海的一些思考,冒昧地分享給大家,因為這方面也不是我的專業,但是我通過這一兩年來有關出海方面的一些報導,得到了一些資訊,同時跟出海方面的創業者也有過很多溝通,總結了他們的一些成功經驗和遇到的一些問題,也是一些教訓,跟大家分享。

謝謝大家!

他認為美國的互聯網比日本先進,他就先在美國投資。

等到這種投資成熟以後,再帶著這個經驗回到日本來投資,這樣就有一個時間差,先把好的東西做成熟了,摸索到了規律,回到相對發展滯後的地方進行推廣。

他的這套邏輯在中國也得到很好的嘗試,比如他投的阿裡等等,到現在移動出海,行業也是一樣的,我們現在很多創業項目,很多都是在美國投資成熟了之後,再返回來的。這套邏輯也可以解釋為什麼中國創業者的出海到現在成了一個洶湧的浪潮。

中國的移動出海,到目前為止,大概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工具類產品的出海。一些中國的工具類應用創業者到國外,利用國外的移動互聯網基礎設施不完善和市場情況完成了原始積累,早期出海的企業,像獵豹等等,已經在收割海外市場的紅利。

尋找中國創客參與投資的赤子城,在海外已經擁有了巨大的市場空間,成為海外獨角獸企業。還有一些早期出海的公司,現在都已經上市了。工具類創業存在幾個問題:變現空間有限,“護城河”比較淺,以手機桌面軟體為例,中國創業者出海做的手機桌面至少有十幾家,同質化比較嚴重,用戶獲取的成本也在不斷增加。

第二階段,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創業者就找到了第二條路,也就是現在的第二個模式,目前處於核心或主要的形態,即模式出海。從2015年開始,中國移動互聯網的模式探索逐漸處於全球前列,像O2O、共用經濟、移動支付這些模式,都創造出了新的獨角獸。在這個背景下,出海創業者再扭頭轉向輸出模式,做了東南亞版的滴滴、東南亞版的支付寶、東南亞版的餓了麼等等,正處於鼎盛時期。

但在模式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出國的創業公司貪圖複製,沒有做好當地語系化運營。

去年很多創業者出海做直播平臺,但是卻被當地政府警告,特別在有宗教限制的國家,甚至還有個創業者捲入了政治事件中去。有個短視頻創業公司曾經出海去過奈及利亞,奈及利亞有1.79億人口,而且是全英文用戶,看上去是理想的市場。但進去以後才發現,WIFI和高速移動網路不完善,導致播放成功率很低。據說現在只能退出。不尊重出海所在地導致沒有達到一定的目的,是出海遇到的瓶頸之一。

第三階段,泛娛樂和內容出海。前段時間也有媒體報導過,美國出現一家把中國的網路小說翻譯成英文的創業公司,後來發現中國網路文學已在海外很多翻譯網站上走紅,在海外產生了狂熱的粉絲,一些作品在泰國、越南等地都已經成為知名的IP。

我跟赤子城創始人劉春河也交流過,去年他跟我說:其實海外網路文學特別紅火,希望能夠組織一幫人做這個事情。我當時還不太理解。我說中國一些武俠、情感網路的東西,在國外有市場嗎?他說:到東南亞看了一下,市場非常好。

這讓我感觸特別深,可能現在也正是我們內容和軟體方面出海的最好機會。尤其是在東南亞,和其他一些亞洲地區,那裡可能對中國文化或對中國歷史的瞭解比較多。

與前兩種出海相比,文化出海是更直接的輸出文明,因為有普世傳播性的文化內容,才是最高品質的互聯網產品。而中國的短視頻、直播、網紅等領域,已經有了非常成熟的運營經驗,所以未來,內容和文化產業的出海,將真正檢驗中國文明的價值和中國創業者的韌性。

我們經常看的好萊塢的片子,對美國來講是文化的出海。我們看到美國拍的很多非常震撼或非常有藝術感染力的片子,無形之中就把美國的文化、美國價值觀傳到我們這邊。相反,如果現在中國一些文化作品,包括文學,能夠輸出到國外的話,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把中國的一些文化傳播了出去,增加了我們的文化自信。

回到今天講的主題,我們這場論壇的名稱是泛出海行業峰會,我認為這個“泛”字用的非常好,因為中國的出海創業到了轉型期,工具類應用紅利慢慢在消退,複製模式也被證明會遇到一定的瓶頸。

當然,複製模式這個事情還可以做,並且巨頭也正在佈局。這條路接下來應該怎麼走?我想給大家提幾點建議:

第一,時間不是創業者的朋友,而是敵人。這句話有兩層意思:

1.留給創業者的出海時間不多了。今年一些IT巨頭出海的步伐明顯加快,而在浪潮之後,更多的創業者也在謀劃出海,留給創業者的視窗期已經非常短,你的對手不再是萌芽狀態的本土公司,而是和你一樣雄心勃勃的一些大的企業。

2.出海的時機把握很重要,不是越早越好,太早進入,可能最後會變成基礎設施的建設者,幫別人教育市場;進入太晚,如果佈局完成了,仗打完了,你就沒有機會了。所以進入這個點的選擇很重要,需要仔細的做市場判斷。

第二,不是所有的海面都適合揚帆。雖然海外的市場非常廣闊,但真正適合互聯網創業的地方,特別是我們輸出的地方也不是很多,從區域上看,一定要符合幾個標準:

1.當地的經濟水準和網路基礎設施要具備相應的條件和基礎。

2.要考慮到宗教、政策、法律方面的風險,至少這些風險是可控的。

3.複製不是優勢,本土化才是。

剛才我講了很多出海創業的問題,本質上這些問題都是源于創業者不夠尊重本地市場,忽略了海外市場獨特的個性化需求。因此,從現在開始,出海也不能單純地依靠複製,至少要做到:

第一,要有本地生活工作的經驗,瞭解、知道本地互聯網的需求。

第二,最好是以當地人才作為核心的團隊來搭建分公司、本地公司。

第三,和當地的政府、相關互聯網巨頭建立起良好關係,能夠幫助你、扶持你或支持你。

以上是我個人對出海的一些思考,冒昧地分享給大家,因為這方面也不是我的專業,但是我通過這一兩年來有關出海方面的一些報導,得到了一些資訊,同時跟出海方面的創業者也有過很多溝通,總結了他們的一些成功經驗和遇到的一些問題,也是一些教訓,跟大家分享。

謝謝大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