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個間諜創造的工程奇跡,秦國強大的幕後推手

在今天陝西省涇陽縣西北, 有一個秦代修築的河渠, 名字叫鄭國渠, 它連通了涇河水和渭水, 長度有三百多裡, 是秦代的一項偉大的民生工程。 根據《史記》的記載, 被鄭國渠滋養的土地達到四萬餘頃。 直到秦朝滅亡之後, 鄭國渠依舊在農業生產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關中地區的百姓也因此受益良多。

但是這個偉大工程的修築, 其初衷並非要使秦國更加繁榮富強, 而是為了要拖垮秦國, 而且主持修建鄭國渠的水工鄭國則更是一名如假包換的間諜。

鄭國渠位置示意圖

秦國自從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襄王開始, 就對東方六國不斷發動進攻, 採用蠶食的方式不斷侵佔六國土地。 而當時韓趙魏三國因為在西北方向與秦國接壤, 所以成了秦國的重點侵略對象。

三國中的韓國在秦國不斷進攻下損失相當慘重。 西元前264年, 秦國伐韓, 連下九城;西元前263年,

秦武安君取南陽, 攻太行道;西元前262年;秦攻取野王, 隔絕上党, 韓國將上党獻給趙國, 引發長平之戰;公前256年, 秦取陽城、負黍;西元前249年, 秦伐取成皋、滎陽, 成為秦國的三川郡。

長平之戰油畫

面對秦國的步步緊逼, 韓已經退無可退, 再往後退恐怕就有亡國的危險。

於是韓國想出了一條古怪的間諜計畫, 他們覺得秦國好大喜功, 愛搞大工程, 只要拼命慫恿他們修建一些大工程, 則肯定能夠令秦國勞民傷財, 虛耗國力, 最終將導致秦國衰敗, 其後韓國就能夠不戰而勝。

循著這個思路, 他們找來了本國的水工鄭國。 (注意, 這裡“鄭國”是人名。 )他們交給鄭國一個任務, 就是讓他到秦國, 遊說秦王修建一個耗資巨大的水利工程。 於是鄭國帶著韓國的重大使命來到了秦國。

此時秦國的國君正是後來的秦始皇嬴政, 水工鄭國見到他以後就極力遊說他修建一條水渠, 以連通涇水和洛水。 鄭國將該工程的好處大大的誇讚一番, 並且拍著胸脯保證秦國將因此而更加富強。

陳道明扮演的秦王

嬴政相信了鄭國的話, 令他率領民夫開始動工修渠。 然而, 在鄭國的設計和指揮下, 水渠工程的規模比較龐大, 工程的成本也令富裕的秦國感到了壓力。 儘管如此, 嬴政還是繼續支持水渠修建工作。

但是紙裡終究包不住火, 終於有一天, 有人向嬴政報告了鄭國的真實身份和他為秦國修建水渠的真正目的。

嬴政大怒, 命人立即把鄭國從工地上抓起來審問。 鄭國倒也坦然, 面對審問他的回答是:“始臣為間, 然渠成亦秦之利也。 ”(《史記·河渠書》)他申辯說, 自己剛來時, 確實接受了當間諜的任務。 然而我為秦國修水渠, 這對秦國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秦國可能因此要耗費些國力來興修這條水渠, 從而使東征的步伐減緩, 讓韓國又能多苟延殘喘幾年, 然而, 這條水渠的修建將為秦國千秋萬代帶來豐厚的收益。

嬴政聽到鄭國的辯解之詞, 深以為然, 命鄭國繼續帶領民夫繼續修建。 水渠修建了十年之久方得完工。 後來水渠就以修建者的名字命名, 這條水渠就被稱為鄭國渠。

今天的鄭國渠風光

鄭國渠的修建,“用注填閼之水,溉澤鹵之地四萬餘頃”,土地貧瘠的關中地區得到了涇河水的灌溉,農業得以迅速發展,從而富甲一方。秦國也因此得到更快的發展,經濟實力大增。“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凶年,秦以富彊,卒並諸侯。”(《史記·河渠書》)而派遣間諜的韓國則在鄭國渠修好的六年之後被秦國吞併。

鄭國渠今天的風光

今天的鄭國渠風光

鄭國渠的修建,“用注填閼之水,溉澤鹵之地四萬餘頃”,土地貧瘠的關中地區得到了涇河水的灌溉,農業得以迅速發展,從而富甲一方。秦國也因此得到更快的發展,經濟實力大增。“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凶年,秦以富彊,卒並諸侯。”(《史記·河渠書》)而派遣間諜的韓國則在鄭國渠修好的六年之後被秦國吞併。

鄭國渠今天的風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