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孩子的這個部位很多家長都忽視,可是如果長壞了影響孩子自信

文|秘笈君

中耳炎是嬰幼兒常見疾病之一, 嬰幼兒患中耳炎的高發階段是在6個月—3歲之間。 如果家長發現寶寶耳朵裡流膿、哭著拽耳朵、發燒、聽力降低、拒奶、耳朵疼痛或有異味等現象, 那麼寶寶可能就患了中耳炎, 除了積極的接受治療外, 生活中這幾種習慣要避免。

一、感冒易誘發急性中耳炎

感冒會使寶寶免疫力差, 在防禦系統較弱的環境下, 細菌特別容易“進攻”中耳, 寶寶就會患上急性中耳炎, 且會反復感染。

二、躺著吃奶易患中耳炎

同樣都是躺著吃奶, 母乳餵養的寶寶與奶粉餵養的寶寶對比, 後者患中耳炎的概率會高些。 因為躺著吃奶粉, 很容易讓奶液流入耳朵內, 這樣如果發生感染就會讓寶寶患上中耳炎。 雖然母乳餵養奶液流入耳朵內的情況相對少一些, 但也並不是萬無一失的安全。

所以家長要在合適的時間段教孩子使用杯子, 以糾正躺著喝奶粉、喝水的習慣。 大約在寶寶6個月左右可用鴨嘴杯, 九個月左右嘗試用吸管杯, 1歲便可以使用標準杯子。

三、遺傳因素

經研究, 寶寶直系親屬曾有多次患中耳炎的經歷, 那麼該幼兒患中耳炎的幾率會很高。

四、二手煙因素

研究表明:寶寶長期處於二手煙的環境內,

不僅會導致寶寶患呼吸道系統疾病、支氣管炎、哮喘, 還會增加寶寶患中耳炎的風險。

五、不當的擤鼻涕方式

很多家長給寶寶擤鼻涕, 習慣性輕捏雙側鼻翼讓其用力往外擤, 這樣用勁兒大了耳朵會出現短時間的堵塞感、悶脹感,

甚至會出現耳道疼痛且耳鳴。 而且寶寶不懂得力度的把握, 所以非常容易出現急性中耳炎, 情況嚴重時還會影響其聽力。

給寶寶擤鼻涕時, 家長用乾淨柔軟的衛生紙, 放在寶寶鼻子上方且注意不要蓋住鼻孔, 然後用手指按壓寶寶一側鼻孔, 讓其稍稍用力擤鼻涕。 並用同樣的方式, 清除另一側鼻腔分泌物。 擤不乾淨時, 可以多擤幾次, 切勿用力過猛。

-----------------------

孩子到底在哭什麼?孩子拉肚子是消化不良?如何判斷孩子是否該補鈣了?孩子挑食不吃飯是什麼原因?1歲真的必須斷奶嗎?寶寶怎樣才能長高些?

如果你有這些育兒困惑,

請關注頭條號:【育兒攻略】。 做心裡“有底”的媽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