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古代2000多年裡,什麼樣的犯人才能得到皇帝特赦?

關鍵字:大赦天下、十惡不赦、其情可憫、仁孝治天下

在很多影視劇中, 經常出現皇帝大赦天下的情況。 作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 在那家天下的時代, 皇帝當然有權力特赦犯人。 但請注意, 並不是所有的犯人都在特赦的範圍之內。 皇帝雖然可以特赦犯人, 但是仍有很多犯人繼續在監獄裡。 那麼, 在中國古代究竟什麼樣的犯人, 才能得到皇帝的特赦呢?

一、在古代社會, 皇帝大赦天下的情況很有限

認真的說, 每個時期的標準是不同的。 在周禮中介紹了當時的特赦範圍,在東西周時期,三種人是不在判刑之列的。

當時的規定是:壹赦曰幼弱, 再赦曰老耄, 三赦曰惷愚。 也就是說, 8歲以下的孩子、80歲以上的老人和精神病患不在處罰之列。 但是到了明清時期, 則全都變了。 大清國非常傲嬌, 誅滅九族是常有的事(無論長幼)。 在古代的歷史中, 皇帝經常大赦天下。 其實大赦天下也主要分為兩種。 一種範圍很大, 叫做恩赦;另一位範圍較小, 叫做恩旨。 一般來說, 皇帝登基、冊立太子、軍隊大勝等這樣的大事件, 皇帝都會恩赦犯人。 皇帝生日、太后生辰或者其他事件時, 皇帝則會下恩旨。 請注意, 皇帝是否大赦天下全在於皇帝的心情和當時的局勢。

恩赦與恩旨的區別也很大, 恩赦通常是赦免近年來所有的犯人, 而恩旨卻只赦免當年犯罪的犯人。

其他時間犯罪的犯人只能自認倒楣。 此外, 即使是大赦天下也不是絕對的, 有些罪行仍不在特赦的行列之內。 例如:造反、殺害父母、妻子殺夫、奴僕殺主、逃兵、採生折割人等等不在特赦之內。 在這些十惡不赦這句話就是這麼來的, 其他罪行從字面意思就能分辨, 但採生折割人比較生僻。 這個名詞雖然生疏, 但是我們大家十分常見。 一些流氓利用一些兒童或者殘疾人進行乞討, 有的甚至故意使乞討者變成殘疾。 看到這一點, 大家是不是感覺很眼熟。 這樣的情況在明清時期便屢見不見, 這一罪行不在特赦之內, 這一罪行的首犯腰斬, 其妻子兒女流放兩千里, 其餘從犯絞刑。

二、遇到經典案件, 皇帝也有可能格外開恩

在南宋建立的初期,

曾經出現了一樁經典案件。 當時王公袞是一個名不轉經傳的小人物, 他的職位僅僅是縣尉。 其母親去世以後, 王公袞按照禮儀將母親下葬。 但是僅僅一個多月之後, 王公袞發現其母墳墓已經被盜挖, 連屍骸也被毀壞。 古人十分注重孝道, 尤其是提倡以仁孝治天下的宋朝。 經過官府的調查, 終於鎖定了盜墓賊。 但是知府僅僅將盜墓賊杖責四十了事, 是不是盜墓賊花了錢就不得而知了。 王公袞收不到這樣的欺辱, 他看准機會, 直接斬殺了那個盜墓賊, 隨後前往官府自首。 由於王公袞也是朝廷官員, 這不是地方衙門能夠處理的, 此事只能上報中央。 請注意, 當時宋朝已經將為父母報仇和一般的殺人案件區分處理。
這可是1000多年以前, 腦補當年的東京夢華。

《宋刑統 鬥訟律》規定 “如有複祖父母、父母之仇者, 請令今後具察,奏請敕裁。 ”在北宋後期, 又加上了“有因祖父母為人所毆而子孫毆之以致死者,並坐情理可憫奏裁。 ”王公袞這一案件, 上報朝廷以後, 宋高宗也是十分頭疼。 于情於理都有道理, 皇帝有點左右為難。 最後宋高宗命令朝臣議論, 結果一大幫朝臣開始了大論戰。 經過反復的議論, 最終宋高宗得到了答案, 他命令將王公袞降級一級留用。 與此同時, 處理盜墓案件的當地官員得到了處罰。 我們最後交代一下王公袞, 在20多年以後, 王公袞熬成了中央級別的高官。 從南宋一直到清朝, 歷朝歷代官員的觀點都是:王公袞連被降級都不應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