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為什麼古代英雄好漢都愛點“兩斤牛肉”?

《水滸傳》裡, 好漢們下館子, 從來不看功能表, 張口就是“小二, 來二斤牛肉, 篩一壺好酒!”

武松拿起碗一飲而盡, 叫道:“這酒好生有氣力!主人家,

有飽肚的, 買些吃酒。 ”

酒家道:“只有熟牛肉。 ”

武松道:“好的切二三斤來吃酒。 ”

店家去裡面切出二斤熟牛肉, 做一大盤子, 將來放在武松面前;隨即再篩一碗酒。

武松吃了道:“好酒!”又篩下一碗。

是不是開始懷疑小說過分誇張了?其實食物數量倒在其次,

武松究竟吃的什麼肉, 才是容易被忽略的重點。

文中寫的很清楚, 牛肉啊, 有什麼疑問嗎?

有!!!

問題就在於, 千萬不要以現代人的眼光去看古代, 一看就錯。

你以為有朝一日, 穿越去宋朝, 隨便找個館子, 拿著菜單, 水煮牛肉、醬牛肉、酸湯肥牛、牛肉火鍋、孜然牛肉……可以隨便點?

不可能。

首先, 並沒有功能表, 只有一溜木牌, 牌子上寫著菜名, 稱作水牌。

然後, 重點在於, 哪個店家敢明目張膽在水牌上寫“今日招牌菜:××牛肉”, 那老闆一定是在作!死!

現代版水牌

牛, 在禮法森嚴的古代, 被視為最高級的祭品。

西周時就有“諸侯無故不殺牛”的規定。

古代壁畫中的牛

在漢朝, 殺牛是要償命的, 即使你是牛的主人。

漢以後, 對殺牛的懲罰不再那麼嚴厲了, 牛主人擅自殺牛, 在唐朝判徒刑一年, 在元朝則要杖責一百。

古代壁畫中的牛

殺自己的牛尚且如此,那要是殺了別人家的牛,刑罰當然會更重。

在梁山好漢們所處的宋朝,在不是正當防衛的情況下,殺死他人的牛,要處以“決脊杖二十,隨處配役一年放”的懲罰。

沈周 臥遊圖冊

所以,不管這牛是老得拉不動犁了,還是意外瘸了腿,都是不能殺的,除非等牛自然死亡。

雖然也有人偷偷殺牛嘗鮮,也不可能如《水滸傳》裡那些酒家有如此充足的牛肉供應。

實際上,好漢們下館子最可能吆喝的是:“小二,切二斤羊肉。”

北宋以羊肉為主要肉食,《清波雜誌》就記載道:北宋時皇宮“禦廚止(只)用羊肉”。

蘇東坡也有“十年京國厭肥羜”的詩句,這位美食家繼出生五個月的羊羔都吃膩了後,成功發明“東坡肉”。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吃牛肉如此不易,古代的大俠為何總是被安排用牛肉下酒呢?

1

若是用主流說法解釋,吃牛肉反映了一種反叛精神。

古代根本就沒有專門食用的牛,所以吃的基本都是耕牛,違法的喲~

(就跟現在吃魚翅一樣,充滿著稀缺、高端、奢華、禁忌的色彩)

作家如此設置,主要為了表現好漢們生活的無法無天。

身為黑道大哥、山寨大王不吃點牛肉,怎麼對得起自己的身份啊!

2

當然,也有人說,《水滸傳》中之所以安排好漢們吃牛肉,是施耐庵所處的時代決定的。

此書成於元末明初,元朝為遊牧民族統治,上層社會關於吃牛肉的禁令並不太嚴格,施耐庵可能吃過牛肉,這種肉味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深夜撰稿時,想起那股子肉香味兒,甭提多饞了!

於是,就把它寫進了書裡,權當是……望梅止渴吧。

3

其次,明朝皇帝姓朱,若是寫吃豬肉,是一件犯忌諱的事兒。

《水滸傳》中,僅有兩處算是提到了豬肉。

一是魯提轄要鄭屠切肉,切的是豬肉,但那豬肉並沒有被吃掉,而是用來打鄭屠;

另一次是魯智深倒拔垂楊柳後,想到:

“每日吃他們酒食多矣,洒家今日也安排些還席”,就“殺翻一口豬,一腔羊”。

對付眾潑皮,這已經是高規格了。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古代小說家,雖然可選擇的肉類品種很多,但比起牛肉,似乎總是少些豪氣,舉幾個例子:

大俠們走上樓來,大喊一聲:

“小二,二斤醬牛肉,一壇好酒!”

立刻就會引起眾人側目,朵拉風~

如果喊一嗓子:

“小二,一份花毛拼盤,兩串大腰子,一碗酒。”

絕對會被人鄙視,聲音再大也喊不響嘛!

至於別的肉嘛,請自行腦補:武松啃了四斤泡椒鳳爪之後,提著哨棒,精神抖擻地上山打虎……

古代壁畫中的牛

殺自己的牛尚且如此,那要是殺了別人家的牛,刑罰當然會更重。

在梁山好漢們所處的宋朝,在不是正當防衛的情況下,殺死他人的牛,要處以“決脊杖二十,隨處配役一年放”的懲罰。

沈周 臥遊圖冊

所以,不管這牛是老得拉不動犁了,還是意外瘸了腿,都是不能殺的,除非等牛自然死亡。

雖然也有人偷偷殺牛嘗鮮,也不可能如《水滸傳》裡那些酒家有如此充足的牛肉供應。

實際上,好漢們下館子最可能吆喝的是:“小二,切二斤羊肉。”

北宋以羊肉為主要肉食,《清波雜誌》就記載道:北宋時皇宮“禦廚止(只)用羊肉”。

蘇東坡也有“十年京國厭肥羜”的詩句,這位美食家繼出生五個月的羊羔都吃膩了後,成功發明“東坡肉”。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吃牛肉如此不易,古代的大俠為何總是被安排用牛肉下酒呢?

1

若是用主流說法解釋,吃牛肉反映了一種反叛精神。

古代根本就沒有專門食用的牛,所以吃的基本都是耕牛,違法的喲~

(就跟現在吃魚翅一樣,充滿著稀缺、高端、奢華、禁忌的色彩)

作家如此設置,主要為了表現好漢們生活的無法無天。

身為黑道大哥、山寨大王不吃點牛肉,怎麼對得起自己的身份啊!

2

當然,也有人說,《水滸傳》中之所以安排好漢們吃牛肉,是施耐庵所處的時代決定的。

此書成於元末明初,元朝為遊牧民族統治,上層社會關於吃牛肉的禁令並不太嚴格,施耐庵可能吃過牛肉,這種肉味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深夜撰稿時,想起那股子肉香味兒,甭提多饞了!

於是,就把它寫進了書裡,權當是……望梅止渴吧。

3

其次,明朝皇帝姓朱,若是寫吃豬肉,是一件犯忌諱的事兒。

《水滸傳》中,僅有兩處算是提到了豬肉。

一是魯提轄要鄭屠切肉,切的是豬肉,但那豬肉並沒有被吃掉,而是用來打鄭屠;

另一次是魯智深倒拔垂楊柳後,想到:

“每日吃他們酒食多矣,洒家今日也安排些還席”,就“殺翻一口豬,一腔羊”。

對付眾潑皮,這已經是高規格了。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古代小說家,雖然可選擇的肉類品種很多,但比起牛肉,似乎總是少些豪氣,舉幾個例子:

大俠們走上樓來,大喊一聲:

“小二,二斤醬牛肉,一壇好酒!”

立刻就會引起眾人側目,朵拉風~

如果喊一嗓子:

“小二,一份花毛拼盤,兩串大腰子,一碗酒。”

絕對會被人鄙視,聲音再大也喊不響嘛!

至於別的肉嘛,請自行腦補:武松啃了四斤泡椒鳳爪之後,提著哨棒,精神抖擻地上山打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