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聞所未聞的育兒民俗:一種特殊的尿不濕、嬰兒睡袋——沙土布袋

在黃河中下游及黃河故道地區, 世代流傳著一種特殊的育兒習俗——沙土布袋 育嬰兒。 主要方法是利用黃河沖積的細面沙土為嬰兒接屎接尿。 河北棗強縣正處於黃河故道, 沙土疙瘩處處可見, 沙細如面, 毫無黏性。 用沙土布袋代替尿布來育嬰, 就是利用這種細沙土的吸水性和吸熱性。 棗強縣一帶把這種育兒習俗稱做“穿土”。 具體做法是:

(1) 做土布袋

沙土布袋俗稱“土褲子”。 稱“褲子” 卻沒有“腿”, 只是一個上下一般粗的布袋,開口處像坎肩(背心), 有領窩。 兩肩上系扣兒或布條。 在產前的準備工作中重要的一項就是做“土褲子”, 一般做三四條, 至少做兩條, 以作為替換, 及時晾曬。 布料一般為較厚耐濕的家織粗布, 染成灰色、紅色或紫花色(即重土色), 這樣做是為了“耐髒”。

(2) 拉土

產前準備的另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去沙 土崗子上拉細沙土。 “沙土崗子”是風卷細沙擁成的,

絕無壤土混雜, 因而絕無黏性。 因沙土滲水快、蒸發快, 沙土崗子上一般不長或很少生長植物, 所以土中極少草根、木棍、蒺藜等雜質。 將沙土拉回家後, 一般堆放在門洞裡、廈子下或屋角, 以免因風吹、水沖而流失。 如用牛車拉一大車就夠使很長時間的了。 沒有牲口的人家多用小推車去推或裝到兩布袋裡往家擔。 由於取土路遠, 人們把沙土看得很重, 一點不肯浪費, 缺人少車的人家往往用二三遍(即把用過的土晾千後繼續用), 有時缺了沙土, 要到鄰居家去借, 借了還要還。

(3) 羅土

用土前先要用馬尾羅(較粗的羅, 羅底是用馬尾織成, 因此得名)將沙土篩過, 以免沙上中混有土坷垃、蒺藜、草木棍、瓦礫等雜質, 傷害嬰兒皮膚。

(4) 燙土和穿土

燙土的目的是除潮、升溫、消毒。 所以不管春夏秋冬, 用沙土前都要燙過。 燙土的方法是:做飯燒火時, 把一個破犁鏵倉放到灶火裡燒紅(或燒熱一塊半頭磚), 取出放在羅好的細沙土中埋起再扒開, 再埋再扒, 重複數次, 經攪拌把沙土燙得熱勻, 溫度以燙手為度。 沙土燙好後, 把犁鏵倉(或半頭磚)取出, 攪拌熱沙土, 稍涼至不致把嬰兒燙著時, 就可以把熱沙土裝進土褲子, 把嬰兒裝進熱土布袋裡, 系好肩扣兒就行了。 也有用鍋炒熱沙土的, 不管炒或燙, 都要避免過火;否則, 沙土經高溫而變質, 嬰兒穿了會“上火”(鬧病)。 穿土的嬰兒一般被平放在炕上, 呈仰臥式。 冬天為保溫, 外面再裝一個棉布袋, 讓嬰兒躺或坐在熱炕頭上。 一般穿土到會走會說為止,

但也有因忙圖省事讓嬰兒穿到兩周歲多的。

(5) 換土

由於嬰兒在沙土里拉屎撒尿, 沙土易變濕變涼, 所以要及時換上新燙熱的熱沙土, 把舊土扔掉。 用“二手土”是不衛生的, 氣味也不好。 因農家每日三餐才燒火, 燙土也一般一天三次, 不過做好還是發現嬰兒尿就換。

==END==

喜歡請點贊, 深愛請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