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溥儀脫離故宮當天,只“偷走”了一樣寶物,現在是故宮鎮館之寶

1942年11月, 馮玉祥讓部下鹿鐘麟等人, 將清末帝溥儀趕出紫禁城, 據說, 規定了只有三個小時, 溥儀必須要離開故宮。

溥儀剛退位的時候,

袁世凱允許他繼續居住在紫禁城中, 所以, 那幾年裡, 溥儀為了防止以後發生變故, 就變著法兒將宮中各種珍寶讓宮女太監以及兩個弟弟帶出宮去, 為以後的生活開支做準備。

而這一次溥儀脫離故宮, 隨身攜帶的行李都要經過士兵的仔細檢查,

所以不可能再帶什麼奇珍異寶。 但有一樣寶物, 卻是他不管怎樣也非要“偷藏”在身邊的, 並且在後來一直隨著他漂泊金三十年之久, 最後上交給國家, 成了故宮的鎮館之寶。

溥儀在離宮前, 究竟送出變賣了多少寶物, 已經做不出具體的核算, 只能進行粗略的估算:溥儀曾將宮中文物拿去典當,

然後向銀行借錢, 書面記錄的資料超過100萬元;而拍賣的珍寶、文玩不計其數, 本來他還想將《四庫全書》賣掉, 最後遭到一致反對才作罷;他還曾精選出1200幅值錢的古籍字畫, 最後全部帶出了宮。

那脫離故宮後, 溥儀還有多少寶物呢?據其堂弟溥佳說道,

一共有七八十箱之多。 不過令人惋惜的是, 這些寶物, 後來在漂泊途中全都流失了, 唯一一件得以保存的, 是溥儀一直隨身攜帶藏在身邊的田黃三連印章。

這件寶物隨著溥儀出宮, 輾轉天津南京等地, 後來溥儀去了東北擔任偽滿洲國的皇帝,

又被蘇軍抓住去了蘇聯, 最後回國在撫順接受改造, 這件寶物一直都在他的身邊。

1959年, 溥儀成為政協委員後, 便將這件帶在身邊近二十多年的稀世珍寶上交給了國家。 田黃三連印章, 是乾隆最愛的印璽, 見證了清朝由盛到衰的演變過程, 因此歷史價值跟經濟價值都非常之高,現在已經成為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因此歷史價值跟經濟價值都非常之高,現在已經成為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