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聽力有異常如何及早發現?

豆豆1歲多了, 長得虎頭虎腦挺可愛的, 但漸漸地, 爸爸媽媽發現他跟其他小朋友有些不一樣:別的孩子這會都已經在咿呀學語了, 可豆豆還只是會用“啊、啊、啊”來表達自己的意思, 而且還經常對爸爸媽媽的呼喚不理不睬的。 直到近期到醫院做了相關檢查, 才發現豆豆是因為聽力出現了問題, 所以才繼而導致了語言發育遲緩。

引起兒童聽力障礙的常見原因

引起兒童聽力障礙的常見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1.先天染色體/基因異常, 宮內病毒感染;2.母孕期或嬰幼兒曾使用耳毒性藥物, 包括氨基糖苷類、水楊酸類、抗腫瘤類、酒精類。

常見的有鏈黴素、雙氫鏈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萬古黴素、奎寧、阿司匹林等。 3.新生兒期核黃疸;4.感冒、擤鼻涕方法不當引起化膿性中耳炎, 病毒性腮腺炎;5.長時間處在高噪音的環境當中;6.耳外傷:家長不正確地給孩子淘耳耵聹(耳屎), 掌摑耳部、鞭炮在耳邊爆炸引起的氣沖傷, 跳水時耳部先接觸水面等。

如何及早發現寶寶聽力有異常

聾兒在最初的兩三年內如果被剝奪了接受語言刺激的機會, 在今後的生長發育過程中將難以獲得語言功能的良好發展, 而且還可能會出現以後的社會交往、精神發育和學習困難等問題。 但又由於兒童尤其是嬰幼兒在咿呀學語時還不能表達他們的聽力問題,

因此, 使得兒童聽力缺失顯得非常隱蔽。 那麼, 家長如何才能及早發現家中聽力異常的寶寶呢?

家長在平常的生活中應多觀察孩子行為, 當出現下列情況, 則需提高警惕, 及時帶孩子到醫院檢查, 以明確診斷。 1-3個月:對於突然而來的巨響毫無反應, 如嬰兒在睡眠中, 可以製造突然的聲音, 若有反應, 多表現為驚跳或者覺醒等反應;3-6個月:不會尋找望向聲源;6-9個月:不會望向指令中提及的人或物品;9-12個月:不能執行簡單指令, 比如把小球拿給我;12-15個月:不能說出第一個單字, 如:爸、媽、燈、車等;15-18個月:對在鄰房的呼喚無動於衷;18-24個月:不能運用兩個字的短句;兒童時期:交流時, 常常需要別人重複, 有時能聽見別人講話, 有時聽不見;上課常常不專心,

學習新事物比其他小孩慢;常專注地望著講話者的臉, 以試圖獲得更多資訊, 説明理解說話內容等。

寶寶聽力恢復後要做語言訓練當發現孩子出現以上的情況時, 家長應該帶孩子到醫院檢查, 一旦確定是存在聽力問題時, 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給予及時的干預治療。 常燕群介紹, 對於輕、中度的耳聾患兒, 通過早期的康復治療後聽力多數可以恢復正常;對於重度、極重度的耳聾患兒必要時需要佩戴助聽器或行人工耳蝸植入術來改善聽力。 治療後患兒雖然可以聽到聲音了, 但卻不知道是什麼聲音以及這種聲音的意義, 更不知道如何分辨聲音, 所以, 聽力恢復後的語言訓練對孩子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0-3歲是聾兒進行早期語言康復訓練最為關鍵的階段,

給予聾兒早期語言康復的臨床干預能夠使患兒聽力、語言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等得到有效提高, 從而改善患兒的生活品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