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好吃懶做哪來的可取之處?

有個好吃懶做的小孩, 他的父親時時刻刻都指望他能改掉這個不良習慣。 然而那個孩子一點也沒有改正自己缺點的意思。

父親不得不隨時隨地提防自己的孩子, 擔心他會把家裡的錢或值錢的東西偷到外面去換吃的, 這位父親覺得自己每天都活得很累很辛苦。

不過說來也怪, 孩子雖說好吃懶做, 卻從沒偷過家裡的錢, 也沒有聽說過他在外面偷過左鄰右舍的東西。 他弄錢的辦法完全是一種正當的手段。

比如說你給他錢買酒, 他會少買一點酒, 然後把剩餘的錢一古腦兒買了吃的。 無論是買油鹽還是買醬醋,

他總會用相同的辦法省出錢來滿足他那張不爭氣的嘴……

為了使孩子的懶惰的習性不再滋長, 父親決定給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做, 包括一個原則:少給錢多辦事。 儘管如此, 孩子依然我行我素, 把父親的話當作耳旁風。

有一回, 父親一氣之下扔了一分錢給孩子, 讓他去買油。 父親心想, 我看你怎麼把錢掰成兩半用:一半買油一半買吃的不成?

孩子到了店裡, 售貨員給他裝滿了油, 把瓶子遞給他, 手卻不縮回去。 孩子知道售貨員要的是錢, 就裝模作樣地在自己渾身摸了一遍, 然後苦著臉告訴售貨員說錢掉了。 售貨員無奈, 只好把瓶子裡的油倒出來, 把空瓶子給孩子。

孩子嘴裡咂著一粒糖, 雙手抱著那個油瓶子,

興致勃勃地回到家裡。 一進門, 父親劈頭就問, 油呢?

孩子舉了舉瓶子。

瓶子壁上附的油正慢慢流回瓶底裡, 差不多有一小勺。

父親大怒, 這點怎麼能吃?

孩子說, 一分錢只能買到這麼多。

……

誠然, 這個故事裡的孩子在我們看來或許無藥可救, 可是我們也不得不稱讚服這個孩子的聰明勁。

舒服的日子過久了, 人們就會習慣好吃懶做的工作, 當遇到一點困境時就會不知所措。

不管這個孩子的好吃懶做有多麼的不好, 而他這個惡劣的品行有多麼的冥頑不靈, 但他的機智卻依然讓我感到佩服。 如此一來, 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常常遇到一點小困境, 反而是好事, 他會讓人們時刻處於警醒狀態, 學會在逆境中求生存, 找到解決困境的方法。

融通模式告訴我們, 解決問題首先要解決思維的問題, 只有思維提升了, 遇到問題和困境的時候, 才會有更多元的思考方式和解決辦法。 提升思維, 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探索商道, 尋找企業生存發展之路。

德吧, 企業經營、管理系統建設專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