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替農民管地幫農民增收 韶山供銷合作社實施“大田託管”新模式

湘潭線上8月17日訊早幾年, 他成立了一個“四妹”合作社, 流轉了村裡幾十畝土地。 可是全程都靠自己耕種, 既累, 賺的也不多。

2015年, 他將流轉過來的土地全部託付給韶山供銷合作社基層社清溪惠農綜合服務中心打理, 除去流轉金和託管費, 每年可以純賺5萬元。 再加上每年有4個月左右時間在供銷社打工, 能額外獲取約5萬元收入。 短短幾年時間, 李茂良的日子富起來了, 去年建起了小洋樓, 土地流轉面積也擴大到1000餘畝。

農民將土地交給供銷合作社託管, 供銷合作社為其提供從耕種、測土配方施肥、統防統治到機耕機插機收、糧食烘乾收購等“一條龍”服務,

這就是韶山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探索實施的“大田託管”服務模式。

為農而生、又因農而興的供銷合作社, 在市場經濟中磕磕絆絆, 亟須在農村發展中構建新平臺。 2015年, 為了破解“誰來種地, 怎麼種地”這一難題, 韶山供銷合作社積極探索土地託管新模式, 在清溪鎮成立了惠農綜合服務中心, 推廣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試點。

土地託管與土地流轉有何不同?韶山供銷合作社理事會主任劉斌介紹:“土地流轉只給農民流轉金, 至於種什麼, 賺多少錢, 和農民沒多大關係。 而土地託管改變了原先的一家一戶分散經營模式, 實行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種植、集約化經營, 既保證了農民對土地的承包權、經營權和收益權,

又能充分發揮供銷社綜合服務優勢, 提高農業效益。 ”

清溪惠農綜合服務中心負責人趙湛介紹, 目前, 清溪鎮的土地託管實行“全托(全過程服務)”與“半托(套餐式選擇)”和“點菜式”三種方式。 村民李茂良的合作社託管模式, 就屬於典型的“全托”。 當地的種糧大戶中森農業公司, 以及不少家庭農場也都選擇了“全托”模式。

對不能提供全程服務, 同時又具備一定生產條件的合作社和種植大戶, 惠農綜合服務中心則根據他們個性化的需求, 提供測土配方施肥、統防統治、機耕機插或烘乾銷售中某一方面的服務。 不願流轉農田的農戶, 也可根據自身需求, 選擇農資配送、機耕等單項或多項服務。

目前, 惠農綜合服務中心在清溪鎮的全托土地面積有5100畝, 半托或點菜式1300畝, 共計服務農戶1100余戶。

為了確保託管品質, 真正實現農業增產增效、農民增收, 2015年以來, 清溪惠農綜合服務中心培育組建了農資供應、農業機械、農技農化、烘乾加工、綜合等五支農村服務隊伍, 建成了一個日加工量120噸的烘乾基地, 一個1500平方米的農機維修服務中心, 一個存儲量近3000噸的糧食儲備庫, 一個600平方米的農資倉庫和一個500平方米的科技培訓及展示區。 同時, 購置整合農業機械50餘台(套), 為農民提供從種到收的一體化服務。

通過頭兩年打基礎, 韶山的土地託管模式初見成效。 趙湛介紹, 今年還計畫進一步擴大土地託管面積, 突破1萬畝。 目前, 韶山市已將“大田託管”服務模式向全市推廣。

>>返回湘潭線上首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