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壓制小學生性教育,壓制不了本能衝動

高中時期, 有一次, 語文老師佈置了一道二選一的作文題。 第一個題目源自D·H·勞倫斯妻子回憶勞倫斯的傳記標題, “不是我, 是風”, 第二個題目只有一個字, “羞”, 沒有任何額外的說明。 全班四五十個同學, 只有我一個人選了第二個題目。

對一個自打青春期開始就“與眾不同”的自己, 我不予置評。 我想說的當然不是這個, 而是, 為什麼我的同學們都不約而同地避開了“羞”這個話題呢?“羞於言羞”, 或許是藏在潛意識中的思維慣性, 青春期的心靈尤為敏感, 集體遮罩只是下意識的狀態, 極個別腦回路清奇者除外。

我找了教材的部分內容來讀了讀, 心想也不至於吧。 非要挑出點“硬傷”, 我只能說, 教材編寫組是不是可以考慮換個插畫師?畢竟, 除了知識普及, 審美的薰陶也該是教育的一部分吧。

並不是要顧左右而言他。 我當然知道, 引發不安的, 是書本裡對生殖器和性行為的直接描繪, 大人們擔心孩子會因此“學壞”。 只是, 普及生理知識和誘導性行為, 完全是兩回事嘛, 更何況, 書中更多的篇幅, 是教孩子保護自己, 連防範熟人侵犯這樣的問題都沒有避諱。

大人自己先放棄了邏輯, 亂了分寸, 還怎麼保護孩子?說白了, 牽引這場騷動的, 無非一個“羞”字。 即便在成人的世界裡, 性也是個充滿禁忌的話題。 很多成年人, 自己尚未脫敏, 尚且感覺“羞恥”,

怎麼忍心任其“荼毒”孩子?行銷號嗅到了人們心底的“羞”, 煞有介事的“辣眼睛”, 精准挑撥了憂慮的護子心。 一來二去, 原本底氣十足的學校也慌了, 匆匆“下架”了教材。

“不可言說”, 所以最好不說。 恕我直言, 這群大人在性教育面前, 跟中學生面對“羞”這個話題的反應, 也沒什麼兩樣。 而且搞了半天, 這場風波裡, 滿是焦慮的成年人、不知所措的成年人、吃瓜圍觀的成年人, 還是一群忘記了自己曾經是孩子的成年人。

話說得有點繞口, 不妨講兩個故事。 一個是我自己。 不怕你們笑話, 我很小就開始喜歡男孩子。 但周遭的教育告訴我, 這是壞女孩才會有的事。 所以每當自己忍不住愛慕隔壁桌的、隔壁班的、隔壁學校的小男孩時, 我總感到糾結。

一個自帶“品學兼優”光環的我, 怎麼可以因為這種“不正確”的事情崩了人設呢?

另一個來自性教育課程老師的講述:一群四年級的孩子, 在聽到“你們還小, 不要在電腦裡藏什麼小電影舒緩情緒”的時候, 開始放聲大笑。 本以為只有成年人才能領會的笑點, 其實孩子也懂。

我是想說, 成年人千萬不要“小看”了孩子, 自以為高明。 所謂七情六欲, 並不是成年人的專屬, 該有的情愫與好奇, 都會自然而然發生, 這些都是特別正常的童年經驗。 回避和壓制, 並不會阻止本能發生的衝動, 還可能讓它們長成奇怪的模樣。

暗生情愫的小男孩和小女孩, 需要有人告訴他們, 這些感情又正常又美好, 不必為此苦惱;偷看“小電影”的小男孩, 需要知道,

原始的欲望並不是兩性關係的全部, 還有愛與尊重。 性教育的本質, 其實還是教人如何認識和保護自己, 以及如何和別人相處。 成年人不能“脫敏”, 對應該擺上檯面的議題畏畏縮縮, 孩子的命運, 就只能要麼扭曲前行, 要麼野蠻生長。

越是敏感的議題, “脫敏”的意義就越大, 事關兒童保護、兒童健康時尤其如此。 舉個例子, 在過去, 校園暴力是個諱莫如深的話題。 它總被藏在暗處, 羞於被提起。 問題一直被藏在暗處, 難以言說, 於是越來越糟糕。 現在, 它是公共輿論領域的高頻詞彙, 今年, 全國人大會重點調研校園暴力的問題, 還有人大代表提出, 要將懲戒中小學校園欺淩和暴力納入立法。 在不斷被提及、被言說的過程裡, 我們能夠看到問題緩解的希望。

甭管多麼敏感複雜的問題, 擺上檯面、予以正視, 才會有向好的希望。 不過也有讓人欣慰的消息, 據說那套慘遭回收的性教育教材, 在網上都賣脫銷了。 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明白, 逃避最可恥, 而且沒啥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