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高邑縣文保單位——河村烈士紀念亭

縣文保單位——河村烈士紀念亭

《縣文保單位介紹》解放後, 為紀念三位革命烈士而修建的歷史紀念亭, 地址在今河北省高邑縣河村,

故名河村烈士紀念亭。

烈士名字分別為李孟周、李三全、柳根祥。

李孟周(1913—1946), 中共黨員, 曾任村長兼農會主席, 高邑縣河村人。

李三全(1911—1946), 中共黨員, 曾任村武委會主任, 高邑縣河村人。

柳根祥(1900—1946), 中共黨員, 曾任副村長, 高邑縣河村人。 [1]

2犧牲經過

1946年11月11日深夜, 河村反動地主分子、“還鄉團”頭目袁樹春、柳風章, 夥同匪首王群賢、張樹仁帶領“還鄉團”分子200多人, 攜兩門小炮竄入河村。 他們殺害放哨的民兵後, 直撲村武委會指揮部, 藉以猛烈的炮火發起攻擊。 村長李孟周驚聞槍聲後, 立即與武委會主任李三全商量對策, 佈置民兵還擊。 防所內70名民兵奮起反抗, 槍炮聲劃破夜空, 震撼四面八方。 面對窮凶極惡的敵人, 以李孟周、李三全、李醜子、柳根祥、高德興為首的5 名同志,

率領民兵據守工事, 沉著應戰, 抗擊十倍於我之敵, 先後打退敵人三次進攻, 6名同志負傷不下火線, 後備民兵及時增援。 村長李孟周身負重傷, 傷口鮮血不止, 動彈不得。 在打完最後一顆子彈後, 將武器交給婦女隊長, 叮囑急速掩埋好, 鼓勵大家說:“堅決不向敵人屈服。 ”武委會主任李三全, 臨犧牲前還表揚民兵張黑旦英勇犧牲打得好。 他說:“我們是為人民而死, 這是光榮的, ”副村長柳根祥滿身傷口, 寸步難行, 亦至死不屈, 戰鬥到最後一, 口氣。 敵人沖進民兵指揮部, 在隊長、共產黨員高德興的指揮下, .堅守門口英勇抵抗, 使敵人不能前進一步。 殘暴的敵人黔驢技窮, 放起大火焚燒房門, 指揮部的民兵高呼口號壯烈犧牲。
英雄們犧牲後, 高邑縣人民政府以“抗擊十倍頑敵:高邑河頭幹部民兵英雄壯烈至死不屈”為題, 向全區散發控訴書, 號召誓死為死者報仇。

1946年12月, 新華日報刊登縣人民政府控訴全文, 編者為此寫了短論;“河頭英雄們, 你們死的英勇, 死的壯烈, 你們鋼鐵般的意志, 至死不屈的氣節, 教訓了賣國賊蔣介石。 中華民族的人民, 解放區的人民, 是征服不了的, 賣國殃民的毒謀是永遠實現不了的。

注:河頭村即現河村, 本文以現地名稱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