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名列五鬼的理財高手(太監系列)

李大嘴 大嘴讀史

他先後侍奉三任皇帝, 擔任皇家財政部長三十年, 勤勤懇懇。

他親自厘定重量的換算, 督造新式秤, 兢兢業業。

他莫名被列入“五鬼”之列, 背了個奸佞的名聲。

他就是北宋太監劉承規。

先看看劉承規所獲得的不一般的待遇。

當他生病的時候, 宋真宗找來道士, 給他算命測字, 親自把他的名字從“劉承珪”改成“劉承規”, 希望可以轉運。

當他退休的時候, 宋真宗親筆寫詔書, 慰問勉勵他, 還作了一首七言詩賞賜給他。

當他去世的時候, 宋真宗親自為他寫祭文, 贈了個諡號“忠肅”, 北宋時期太監有諡號,

劉承規是第一人。

後來, 皇家建造祭祀場所二聖殿, 劉承規身為太監, 宋真宗下詔把他的塑像放在宋太宗趙光義身邊, 名列功臣配饗。

劉承規幹過很多事, 從戰事後勤到黃河治理, 從邊防築城到巡視調查。

但他最閃亮的履歷還是執掌內庫三十年, 並在期間創立各種條例制度, 還領銜改制權衡, 領銜編著史書。

過去, 國家有兩個財政部, 一個是政府的, 也就是戶部, 另一個是皇家的, 也就是內庫。

能擔任皇家財政部長, 管理皇室私房錢的, 可不是一般人。 再加上, 那時候內庫裡還有一個北伐基金, 如何增加內庫的儲存, 實現保值增值, 除了信任度之外, 專業能力也很重要。

劉承規做事認真, 又很精幹, 把內庫管理得井井有條,

還制訂了一系列管理條例, 形成文字, 讓繼任者可以按圖索驥。

劉承規最大的貢獻在於制定了宋朝的權衡關係, 也就是厘定了重量各單位之間的換算關係。

當時, 宋朝沿用前朝的重量單位和換算方式, 1石=4鈞, 1鈞=30斤, 1斤=16兩, 1兩=24銖。

換算雖然比較複雜, 但也還可以, 關鍵在於, 用於核定重量的標準砝碼大都因為年代久遠有所損耗, 變得不那麼標準了。

劉承規仔細研究了前代的有關資料, 引經據典, 選擇五穀中的黍來做基本單位, 每100黍作為1銖, 1兩就是2400黍, 重新鑄造標準砝碼。

經過劉承規的努力, 宋朝的權衡更加精准, 一經頒佈, 好評如潮, 史載“好弊無所指, 中外以為便”。

宋朝的時候, 皇家主持編纂了《冊府元龜》、《太平廣記》、《太平御覽》、《文苑英華》四本書,

合稱“宋四大書”, 其中一千卷的《冊府元龜》是規模最大的一本, 主要收列歷代君臣的事蹟。

所謂“冊府”, 就是帝王藏書的地方, 所謂“元龜”, 就是大龜, 古代用以占卜國家大事。 “冊府元龜”的意思就是後世帝王治國理政的借鑒。

這本書就是喜好讀書的劉承規主持編寫的, 雖然具體的編寫工作他參與不多, 但妥妥的一個掛名主編。

劉承規還主持了其它史料或者法律的編修, 比如《太宗實錄》, 比如《茶法條貫》, 比如《內藏庫須知》。

北宋時期, 有個歷史名詞, 叫做“五鬼用事”。

“五鬼”指的是王欽若、丁謂、陳彭年、劉承規、林特, 劉承規。 王欽若、丁謂都是有名的奸臣, 那麼劉承規怎麼也名列其中呢?

這還要從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的“天書”鬧劇說起。

當時, 宋真宗希望通過“封禪”來彰顯大宋作為上國的風範, 而“封禪”需要有“天書”出現, 於是上上下下自欺欺人地偽造“天書”, 上演了一場鬧劇。

“天書”出現了, 就要供起來, 不管是真的還是假的。 劉承規的工作就是建造供奉“天書”的龐大宮殿。

劉承規做事認真, 只求最好, 不管價錢。

有的宮殿因為有一點不符合要求, 現場指揮的劉承規毫不猶豫地推倒重來, 揮霍了不少國有資產。

好吧, 這就是劉承規名列“五鬼”的主要罪狀:迎合帝意, 虛耗國帑。

人家盡心辦事而已, 有點冤枉。

有的時候, 一個人只是做了一件不那麼正確的事情, 就被口誅筆伐, 而其他哪怕是壓倒性的功勞, 都被選擇性忽視了。

太不實事求是了。

冤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