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文鴦呂布趙雲到底誰更厲害

三國最厲害的名將按小說裡一般指的是呂布, 公孫瓚揮槊親戰呂布。 戰不數合, 瓚敗走。 呂布縱赤兔馬趕來。 那馬日行千里, 飛走如風。

看看趕上, 布舉畫戟望瓚後心便刺。 傍邊一將, 圓睜環眼, 倒豎虎須, 挺丈八蛇矛, 飛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呂布見了, 棄了公孫瓚, 便戰張飛。 飛抖擻精神, 酣戰呂布。 連鬥五十餘合, 不分勝負。 雲長見了, 把馬一拍, 舞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 來夾攻呂布。 三匹馬丁字兒廝殺。 戰到三十合, 戰不倒呂布。 劉玄德掣雙股劍, 驟黃鬃馬, 刺斜裡也來助戰。 這三個圍住呂布。 轉燈兒般廝殺。 八路人馬, 都看得呆了。 呂布架隔遮攔不定, 看著玄德面上, 虛刺一戟, 玄德急閃。 呂布蕩開陣角, 倒拖畫戟, 飛馬便回。

一個人被關羽張飛群毆, 看來只有呂溫侯自己。

趙雲最厲害的是長阪坡:趙雲見夫人已死, 恐曹軍盜屍, 便將土牆推倒, 掩蓋枯井。 掩訖, 解開勒甲絛, 放下掩心鏡, 將阿斗抱護在懷, 綽槍上馬。 早有一將, 引一隊步軍至, 乃曹洪部將晏明也, 持三尖兩刃刀來戰趙雲。 不三合, 被趙雲一槍刺倒, 殺散眾軍, 衝開一條路。 正走間, 前面又一枝軍馬攔路。 當先一員大將, 旗號分明, 大書“河間張郃”。 雲更不答話,

挺槍便戰。 約十餘合, 雲不敢戀戰, 奪路而走。 背後張郃趕來, 雲加鞭而行, 不想趷躂一聲, 連馬和人, 顛入土坑之內。 張郃挺槍來刺, 忽然一道紅光, 從土坑中滾起, 那匹馬平空一躍, 跳出坑外。 後人有詩曰:“紅光罩體困龍飛, 征馬衝開長阪圍。 四十二年真命主, 將軍因得顯神威。 ”張郃見了, 大驚而退。 趙雲縱馬正走, 背後忽有二將大叫:“趙雲休走!”前面又有二將, 使兩般軍器, 截住去路:後面趕的是馬延、張顗, 前面阻的是焦觸、張南, 都是袁紹手下降將。 趙雲力戰四將, 曹軍一齊擁至。 雲乃拔青釭劍亂砍, 手起處, 衣甲平過, 血如湧泉。 殺退眾軍將, 直透重圍。 卻說曹操在景山頂上, 望見一將, 所到之處, 威不可當, 急問左右是誰。 曹洪飛馬下山大叫曰:“軍中戰將可留姓名!”雲應聲曰:“吾乃常山趙子龍也!”曹洪回報曹操。
操曰:“真虎將也!吾當生致之。 ”遂令飛馬傳報各處:“如趙雲到, 不許放冷箭, 只要捉活的。 ”因此趙雲得脫此難;此亦阿斗之福所致也。 這一場殺:趙雲懷抱後主, 直透重圍, 砍倒大旗兩面, 奪槊三條;前後槍刺劍砍, 殺死曹營名將五十余員。 後人有詩曰:“血染征袍透甲紅, 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沖陣扶危主, 只有常山趙子龍。 ”

當然這只是小說, 若是按照正史, 最厲害的當屬文鴛:文鴦 17, 8歲 文欽之子 本是魏將 後來協同毌丘儉舉兵在壽春反叛, 討伐司馬師。 文鴦與父文欽請命保守樂嘉城, 協議與文欽兵分兩路, 夜晚襲擊司馬師的城西軍營, 文鴦在司馬師的大寨裡往來衝殺, 嚇得司馬師眼珠迸出, 直殺到天明, 尋不見父文欽, 鄧艾率領眾魏將追擊文鴦, 文鴦單騎在眾魏將中, 齊進齊出, 無人能抵擋。 毌丘儉事敗身死, 文鴦等投靠東吳, 諸葛誕在壽春反叛司馬昭, 文鴦等率兵救助, 協同諸葛誕共守壽春城, 諸葛誕在城中將文欽殺死, 文鴦和其兄弟從城上跳下投靠司馬昭,成為晉將 下面一段是原著裡關於他一場戰爭的描寫 文鴦單人獨馬衝開魏兵,望南而走。背後數百員魏將,抖擻精神,驟馬追來。將至樂嘉橋邊,看看趕上。鴦忽然勒回馬,大喝一聲,直沖入魏將陣中來;鋼鞭起處,紛紛落馬,各各倒退。鴦複緩緩而行。魏將聚在一處,驚訝曰:“此人尚敢退我等之眾耶!可並力追之!”於是魏將百員,複來追趕。鴦勃然大怒曰:“鼠輩何不惜命也!”提鞭撥馬,殺入魏將叢中,用鞭打死數人,複回馬緩轡而行。魏將連追四五番,皆被文鴦一人殺退。後人有詩曰:長板當年獨拒曹,子龍從此顯英豪。樂嘉城內爭鋒處,又見文鴦膽氣高。

資治通鑒:“欽子鴦,年十八,勇力絕人······乃與驍騎十餘摧鋒陷陳,所向皆披靡,遂引去。師使左長史司馬班率驍將八千翼而追之,鴦以匹馬入數千騎中,輒殺傷百餘人,乃出, 如此者六七,追騎莫敢逼。”

再說 長阪坡曹軍只有五千騎兵,怎麼可能有五十多員名將?淮南平叛司馬師帶了四十多萬大軍,各個時代皆不乏武勇、智謀之士,只不過他們是否有機會建功立業而名垂史冊,三國後期能做高官的年輕人基本都是名門、權貴的後代,但基層軍官還是要靠武藝的。所以,追擊文鴦的數百員魏將的戰鬥力絕對要高於長阪坡上五十多員曹將的,更何況趙雲是單挑、而文鴦是群毆,趙雲狼狽而逃、文鴦從容不迫。誰高誰低還用說嗎!資治通鑒與三國演義都是感歎文鴦的生不逢時,猶如漢武帝之歎李廣未逢高祖之時。

和呂布相比,呂布當時精力正旺盛,且騎的是赤兔馬,三國頭號坐騎,最便捷的交通工具,和他們相比,文鴦和司馬師四十萬大軍相抗,且毫無懼色。可見若論武藝,文鴦最厲害。

文鴦和其兄弟從城上跳下投靠司馬昭,成為晉將 下面一段是原著裡關於他一場戰爭的描寫 文鴦單人獨馬衝開魏兵,望南而走。背後數百員魏將,抖擻精神,驟馬追來。將至樂嘉橋邊,看看趕上。鴦忽然勒回馬,大喝一聲,直沖入魏將陣中來;鋼鞭起處,紛紛落馬,各各倒退。鴦複緩緩而行。魏將聚在一處,驚訝曰:“此人尚敢退我等之眾耶!可並力追之!”於是魏將百員,複來追趕。鴦勃然大怒曰:“鼠輩何不惜命也!”提鞭撥馬,殺入魏將叢中,用鞭打死數人,複回馬緩轡而行。魏將連追四五番,皆被文鴦一人殺退。後人有詩曰:長板當年獨拒曹,子龍從此顯英豪。樂嘉城內爭鋒處,又見文鴦膽氣高。

資治通鑒:“欽子鴦,年十八,勇力絕人······乃與驍騎十餘摧鋒陷陳,所向皆披靡,遂引去。師使左長史司馬班率驍將八千翼而追之,鴦以匹馬入數千騎中,輒殺傷百餘人,乃出, 如此者六七,追騎莫敢逼。”

再說 長阪坡曹軍只有五千騎兵,怎麼可能有五十多員名將?淮南平叛司馬師帶了四十多萬大軍,各個時代皆不乏武勇、智謀之士,只不過他們是否有機會建功立業而名垂史冊,三國後期能做高官的年輕人基本都是名門、權貴的後代,但基層軍官還是要靠武藝的。所以,追擊文鴦的數百員魏將的戰鬥力絕對要高於長阪坡上五十多員曹將的,更何況趙雲是單挑、而文鴦是群毆,趙雲狼狽而逃、文鴦從容不迫。誰高誰低還用說嗎!資治通鑒與三國演義都是感歎文鴦的生不逢時,猶如漢武帝之歎李廣未逢高祖之時。

和呂布相比,呂布當時精力正旺盛,且騎的是赤兔馬,三國頭號坐騎,最便捷的交通工具,和他們相比,文鴦和司馬師四十萬大軍相抗,且毫無懼色。可見若論武藝,文鴦最厲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