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蒙古帝國無法征服印度,只因遇到了“活坦克”

作為蒙古帝國的開國之君, 他建立了龐大的蒙古帝國及四大汗國, 被尊為成吉思汗, 意思是“擁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長”。 鐵木真能夠如此的開疆拓土, 實際上離不開這二十位大將。

成吉思汗, 冷兵器時代閃電戰的英雄。 他的蒙古騎兵讓歐洲的基督教世界、西亞的伊斯蘭教世界全部心驚膽寒。 他生平爭戰無數, 滅國百餘, 兵威之勝無人能及。

這其中除了成吉思汗自身的軍事天才外, 他的部下同樣也是人才濟濟, 忠勇無敵。

文有耶侓楚材、塔塔統阿及牙剌瓦赤父子, 武將更是猛士如雲、勇將如雨, 他們為成吉思汗出生入死、血戰沙場, 為建立蒙古帝國立下了不世之功, 隨便推出一位都是上將之才。

因為人數眾多, 我們就先來認識一下成吉思汗帳下前二十位大將軍!

帳前四傑

博爾忽——蒙古帝國的大將, 任祛薛軍(護衛軍)之長, 為蒙古帝國十大功臣之一, 享有九次犯罪不罰的特權, 後死于征戰之中, 被追封為淇陽王。

木華黎——蒙古帝國名將, 滅金國的主帥, 十大功臣之一, 文武雙全, 戰功卓著。

博爾術——自幼追隨成吉思汗, 勇猛善戰, 十大功臣之一, 成吉思汗曾評論他“我之與汝猶如車之有轅, 身之有臂”。

赤老溫——被成吉思汗賜號“把阿禿兒”, 勇士的意思, 任祛薛軍之長, 十大功臣之一, 享有九次犯罪不罰的特權, 並世襲“答剌罕”的稱號。

帳前四獒

速不台——蒙古帝國大將, 為滅金國立下大功, 後隨拔都西征, 攻下俄羅斯大片土地, 十大功臣之一, 被譽為四獒(先鋒官)之首。

者勒蔑——蒙古帝國開國功臣, 曾救過成吉思汗的命, 十大功臣之一, 享有九次犯罪不罰的特權。

哲別——蒙古帝國大將, 箭法出眾, 驍勇善戰, 曾經射傷過成吉思汗, 後來生死追隨鐵木真, 十大功臣之一, 在統一蒙古草原和西征中立下大功。

忽必來——蒙古帝國大將, 十大功臣之一, 作戰勇猛, 威震敵膽, 善長孤軍作戰。

成吉思汗的四子

長子術赤——勇猛善戰, 受封於欽察汗國(今俄羅斯的鹹海、頓河、伏爾加河流域)。

次子察合台——機智勇敢, 受封於察合台汗國, 今新疆、阿富汗、烏茲別克斯坦地區。

三子窩闊台——是成吉思汗眾多兒子中最出色的, 受封於窩闊台汗國,今俄羅斯中亞細亞、巴爾喀什湖地區,在成吉思汗去世後,受遺詔繼位蒙古帝國大汗。

四子托雷——最受成吉思汗喜愛,後遺命被封為蒙古帝國監國,托雷在眾兄弟中勢力最大,兵力最多,在窩闊台去世後,托雷之子繼承了蒙古皇位,而終元帝國皇帝一脈,都為托雷子孫。

成吉思汗的四弟

哈撒爾——成吉思汗的大弟,人如其名,哈撒爾的意思就是勇猛的人,他也的確是勇猛無敵,後來陣亡于滅金之戰。

別勒古台——成吉思汗的異母弟弟,自幼跟隨鐵木真東征西討,作戰驍勇。

合赤溫——成吉思汗的次弟。

帖木格——成吉思汗的幼弟。

另外,還有成吉思汗的四義子,分別是曲出、闊闊出、博羅忽、喜吉忽。

看了成吉思汗的這二十位大將,各個都是將帥之才,也就不難明白他為什麼能夠橫掃天下,建立起龐大的蒙古帝國了。一代王朝的興盛必然有良臣猛將相輔佐,而這些人只是成吉思汗帳下眾多大將中的一小部分。

能夠征服歐亞,僅僅是靠這些戰將和鐵騎嗎?我們忽略了這個優勢!

每次談到成吉思汗可以征服歐亞時,我們都在嘆服鐵木真用兵如神,蒙古騎兵如何驍勇。但是,我們卻很容易忽略蒙古軍團的另一大優勢,那便是飲食!

蒙古人的飲食習慣決定了他們在任何地方都能很快適應。

蒙古軍隊“出入只飲馬乳,或宰羊為糧”。也就是說,只要有供馬匹和畜群食用的水草,蒙古人就可以自給。即使在戰爭中,一時缺乏馬乳和羊肉,他們還可以以射獵作為補充。

在作戰中,蒙古騎兵就是依靠馬匹和畜群來補充給養的,這在後勤上大大減少了軍隊行進的輜重。在行軍作戰的過程中,糧草往往就是一個軍隊的咽喉,然而敵人卻很難遏制住蒙古兵的咽喉,這也就決定了他們比別人少一個致命的弱點。

不過,橫跨歐亞、擁有戰將萬員的成吉思汗,為何拿印度很無奈?

在印度,象兵排在各個兵種的第一位,而騎兵位列第二,第三位則是戰車,排在最後則是步兵。

由此可以看出,象兵在印度軍隊中佔有絕對重要的地位,是取得戰爭的重要手段。成吉思汗死後,他的後輩帖木兒,決定進攻印度。1397年,帖木兒先派了三萬騎兵部隊作為整支遠征軍的先頭部隊,成功佔領了木爾坦。

然而,也就僅僅到這裡,印度人終於祭出了他們的大象軍。據說,印度軍共派出120頭大象參戰。每頭大象上設塔樓,塔樓內埋藏約15位士兵。

蒙古人胯下的戰馬在見到大象之後,都嚇得一動不動,不管蒙古士兵怎麼催趕,都停在原地。面對印度軍隊的進攻,蒙古軍隊中一片混亂,被射殺的士兵不計其數,無奈之下,驚恐的蒙古人只能選擇撤退。

帖木兒意識到戰象頑強的作戰能力後,也不得不改變作戰方式。他曾經想過用火來擊退印度軍隊的戰象,但是當時蒙古騎兵早已對戰象心生恐懼,這個辦法最後也不了了之。

受封於窩闊台汗國,今俄羅斯中亞細亞、巴爾喀什湖地區,在成吉思汗去世後,受遺詔繼位蒙古帝國大汗。

四子托雷——最受成吉思汗喜愛,後遺命被封為蒙古帝國監國,托雷在眾兄弟中勢力最大,兵力最多,在窩闊台去世後,托雷之子繼承了蒙古皇位,而終元帝國皇帝一脈,都為托雷子孫。

成吉思汗的四弟

哈撒爾——成吉思汗的大弟,人如其名,哈撒爾的意思就是勇猛的人,他也的確是勇猛無敵,後來陣亡于滅金之戰。

別勒古台——成吉思汗的異母弟弟,自幼跟隨鐵木真東征西討,作戰驍勇。

合赤溫——成吉思汗的次弟。

帖木格——成吉思汗的幼弟。

另外,還有成吉思汗的四義子,分別是曲出、闊闊出、博羅忽、喜吉忽。

看了成吉思汗的這二十位大將,各個都是將帥之才,也就不難明白他為什麼能夠橫掃天下,建立起龐大的蒙古帝國了。一代王朝的興盛必然有良臣猛將相輔佐,而這些人只是成吉思汗帳下眾多大將中的一小部分。

能夠征服歐亞,僅僅是靠這些戰將和鐵騎嗎?我們忽略了這個優勢!

每次談到成吉思汗可以征服歐亞時,我們都在嘆服鐵木真用兵如神,蒙古騎兵如何驍勇。但是,我們卻很容易忽略蒙古軍團的另一大優勢,那便是飲食!

蒙古人的飲食習慣決定了他們在任何地方都能很快適應。

蒙古軍隊“出入只飲馬乳,或宰羊為糧”。也就是說,只要有供馬匹和畜群食用的水草,蒙古人就可以自給。即使在戰爭中,一時缺乏馬乳和羊肉,他們還可以以射獵作為補充。

在作戰中,蒙古騎兵就是依靠馬匹和畜群來補充給養的,這在後勤上大大減少了軍隊行進的輜重。在行軍作戰的過程中,糧草往往就是一個軍隊的咽喉,然而敵人卻很難遏制住蒙古兵的咽喉,這也就決定了他們比別人少一個致命的弱點。

不過,橫跨歐亞、擁有戰將萬員的成吉思汗,為何拿印度很無奈?

在印度,象兵排在各個兵種的第一位,而騎兵位列第二,第三位則是戰車,排在最後則是步兵。

由此可以看出,象兵在印度軍隊中佔有絕對重要的地位,是取得戰爭的重要手段。成吉思汗死後,他的後輩帖木兒,決定進攻印度。1397年,帖木兒先派了三萬騎兵部隊作為整支遠征軍的先頭部隊,成功佔領了木爾坦。

然而,也就僅僅到這裡,印度人終於祭出了他們的大象軍。據說,印度軍共派出120頭大象參戰。每頭大象上設塔樓,塔樓內埋藏約15位士兵。

蒙古人胯下的戰馬在見到大象之後,都嚇得一動不動,不管蒙古士兵怎麼催趕,都停在原地。面對印度軍隊的進攻,蒙古軍隊中一片混亂,被射殺的士兵不計其數,無奈之下,驚恐的蒙古人只能選擇撤退。

帖木兒意識到戰象頑強的作戰能力後,也不得不改變作戰方式。他曾經想過用火來擊退印度軍隊的戰象,但是當時蒙古騎兵早已對戰象心生恐懼,這個辦法最後也不了了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