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無人卡車哪家強?賓士穀歌特斯拉!

車東西(公眾號:newhard)

文 | 小豪

Mugriyev正在德克薩斯州的兩車道高速公路上駕駛著一輛18輪長途卡車, 突然看到正前方幾百英尺的地方有一輛汽車以極高的速度向他駛來。 Mugriyev的左邊是一條溝渠, 右邊有更多迎面而來汽車, 他很希望彼此都能逃過一劫, 但事與願違, 那輛失控的汽車撞在了卡車上, 打碎了前車軸。 最後停下來時, 他發現駕駛那輛汽車的女人已然沒了呼吸。

(行駛在高速路上的卡車)

自動駕駛是近年以來火熱的一個話題, 在世界範圍內, 人們公認自動駕駛是未來汽車行業的發展方向。 無論是特斯拉的Autopilot系統, 還是前段時間奧迪新A8的L3級自動駕駛技術, 無不彰顯了新舊車廠對自動駕駛的探索與追求。 而諸如穀歌、Uber、蘋果、百度等科技公司, 也都已經投身自動駕駛領域, 佈局著未來的汽車行業。

不過目前的自動駕駛技術更多的呈現在乘用車之上(包括普通轎車,

SUV, MPV), 在交通運輸行業, 卡車也佔據了重要的一環。 而高速行駛的卡車一旦發生車禍, 造成的後果不可謂不慘烈, 正如開頭講述的那樣。 那麼, 有沒有一種方案, 可以盡可能地避免或減少卡車車禍帶來的傷害呢?近年以來, 各大汽車廠商和科技公司紛紛將目光瞄準了自動駕駛。

車東西在梳理之下, 發現包括特斯拉在內, 至少有六家較為出名的公司在做自動駕駛卡車方面的研究。

一、全球卡車事故多發, 亟待解決方案

據統計, 2016年, 全國共發生卡車責任道路交通事故5.04萬起, 造成2.5萬人死亡、4.68萬人受傷, 分別占汽車責任事故總量的30.5%、48.23%和27.81%。 我國由於人口基數大, 道路情況複雜, 一直被稱為交通事故最為頻發的國家。

(車禍現場的卡車)

資料顯示, 美國去年車禍致死4萬多人, 比2015年死亡人數高出6%, 比2014年死亡人數高出14%, 呈現出逐年遞增的趨勢。

通過後續調查, 可以發現除了卡車自身的一些原因, 更多的車禍出自于司機疲勞駕駛, 違規操作等。 密西根大學交通研究院(UMTRI)的團隊負責人Sweatman認為,

90%的交通事故是由人們的失誤操作造成的。

但遇難駕駛員的家屬則表示, 司機本人也是受害者:“工時嚴重過長, 感冒都無法請假”, 這就導致了司機的疲勞駕駛。 然而無論是何種原因, 複雜道路環境的綜合作用下釀成的悲劇卻無法挽回。

就目前而言, 自動駕駛的安全性顯然高於人工作業。 那麼, 全球範圍內, 已經有哪些廠商或者科技公司進入自動駕駛卡車行列, 又有哪些成型的產品呢, 下面做了一個簡單的梳理。

二、全球範圍內六大自動駕駛卡車公司

1、特斯拉:像跑車一樣的自動駕駛卡車

全球知名電動汽車製造廠商特斯拉在本月10日宣佈, 已經取得了在內華達州進行自動駕駛卡車測試的許可。 據馬斯克介紹, 特斯拉Semi將會是一個“重型,

遠端, 半牽引卡車, 具有最高載重和遠距離續航, 是之前從沒出現過的卡車。 ”他隨後補充說, “Tesla Semi將使用一堆Model 3的電動機, 在試駕原型車的時候, 感覺就像是在開一輛跑車。 ”

(特斯拉自動駕駛卡車渲染圖)

暫且不去探究馬斯克所言真偽, 假如特斯拉的這個項目成功, 就可以顯著降低卡車公司的燃油和維護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省去聘請司機的費用,也能夠最大程度上保障行車安全,畢竟自動駕駛的安全性已經在世界範圍內被認可。

目前而言,特斯拉Semi還只是一個計畫中的自動駕駛卡車,我們也無從得知具體的型號和參數,據外媒爆出的消息來看,特斯拉Semi並未安裝倒車鏡,而是以攝像頭取代之,這也充分證明了特斯拉首款電動卡車的自動駕駛功能。按照馬斯克的說法,Semi會成為特斯拉今後的一個重要車型。

2、Otto:L4級自動駕駛卡車

2016年8月,Uber以超過6.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一個叫做Otto的自動駕駛卡車初創公司。出於自家網約車業務,Uber進入自動駕駛行列是一個合情合理的事情,那麼這家Otto自動駕駛卡車公司又有什麼地方吸引了網約車鼻祖呢。

(Otto自動駕駛卡車)

Otto創立於2016年1月,專注於自動駕駛卡車的研究。據瞭解,他們的技術可以讓自動駕駛系統在高速公路上接管車輛,並在行駛出高速公路的時候將駕駛權還給司機,這樣就可以幫助減輕長途卡車司機的工作負擔。

目前而言,Otto仍在開發無人駕駛卡車技術,不過在去年秋季,就已經完成了首個商業訂單:在科羅拉多州行駛超過120英里(約為193公里),將5000罐百威啤酒送到了目的地,還掙了470美金。

在整個行車過程中,司機只需要在高速公路上簡單地按下“engage”鍵,這輛卡車就會在L4(L4級自動駕駛指車輛完全自我駕駛和管理,小部分情況下需要司機介入)自動駕駛狀態下行進。

從曝光的照片來看,Otto自動駕駛卡車駕駛室和拖車上安裝了三個雷射雷達,在保險杠上面安裝了雷達,並在擋風玻璃上方固定了高精度攝像頭。在駕駛室內部,有各種可以禁用自動駕駛系統的按鈕,還有可以即時進行導航的電腦系統,不過該系統需要人為進行監控。

3、戴姆勒:全球第一輛掛牌無人駕駛卡車

嚴格意義上,Freightliner Inspiration是一款半自動駕駛卡車,換句話說,是在特定的條件之下,才會進行自動駕駛。只有當卡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掌握最新的情況後,系統才會啟動,然後卡車會與其他車輛保持安全距離,並一直待在車道上行駛。

(Freightliner Inspiration)

假如你想讓它為超車而改變車道,顯然自動駕駛系統是不會同意的,除非你親自接管車輛。另外,碰到諸如大雪,車道線不清晰等情況,卡車就會發出警報,要求司機接管車輛。

Freightliner Inspiration重約40噸,是一款充滿科技元素的福萊納(Freightliner,知名美國卡車商)卡車。為了研髮卡車,戴姆勒組建了一個幾十人的工程師團隊,花了6個月時間開發,最終才讓卡車行駛在內華達的公路上。

就外觀而言,inspiration似乎和其他卡車沒有什麼區別。雷達安裝在駕駛室前面,攝像頭則安裝在了擋風玻璃上,上方的立體相機主要用來識別車道線,短程和長程雷達則嵌入到了柵格內,剛好位於車牌上方,可以用來掃描最遠800英尺(約為243米)內的障礙物。

有意思的是,該車並未配備倒車感測器,沒有配備車輛間的通信,沒有雷射雷達。使用的軟體演算法還是來自於賓士的自動駕駛乘用車,不過改程式已經進行了調整。

戴姆勒是賓士的母公司,過去20年裡,它一直在致力於開發自動駕駛汽車,Inspiration的大多技術,包括雷達和攝像頭、計算技術、電子架構等都可以從車道偏離報警、自我調整巡航控制技術中找到源頭。

不過在開發Inspiration時,公司又對系統進行了升級,允許卡車自動調整速度。戴姆勒工程和技術高級副總裁阿肯巴克介紹說,Inspiration卡車的底層電動架構有點像衛星中心控制樞紐。

一般來說,車輛的速度控制,車道保持都是由汽車自身運行的,但是中心設備會監管每個元件的運行情況,做出高級別決定(比如何時告訴人類司機應該接管汽車了)。

需要指出的是,Freightliner Inspiration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台獲得授權的半自動駕駛卡車。

4、Waymo:和擎天柱神似的自動駕駛卡車

論及自動駕駛,就少不了搬出穀歌來說事情。今年6月初,穀歌旗下的自動駕駛公司Waymo確認了自家正在研發自動駕駛卡車的傳聞,不過並沒有放出更多的內容。不久後,國外汽車博客Jalopnik展示了一組Waymo家自動駕駛卡車的照片。

(外媒對Waymo的解讀)

從圖片上來看,這輛卡車基於Peterbilt彼得比爾特的579型卡車改裝而來,而著名的擎天柱,就是基於彼得比爾特389型改裝而來,可以說二者是“堂兄弟”。在該輛卡車車頂上,安裝了一個黑色架子,上面包含了一個雷射雷達,兩個毫米波雷達。而在車牌上方,也有一個毫米波雷達。

雖然曝出的照片品質並不高,無法得知車輛還裝有哪些感測器,不過根據Waymo在自動駕駛汽車方面的經驗來看,這輛卡車的車頂肯定還有GPS定位模組,擋風玻璃上有用來識別紅綠燈、車道線的攝像頭矩陣等,在車身後部和兩側,應該還會有一些中短距離毫米波雷達和近距離的超聲波雷達。

雖然暫時沒有更多關於Waymo自動駕駛卡車的消息,但身為自動駕駛行業先行者的谷歌,勢必會為自家自動駕駛卡車提供更多的技術和經驗支援。

5、富豪:多場景自動駕駛卡車

富豪也在進行自動駕駛卡車的開發,不同的是,富豪顯然具有更大的佈局和野心。

2016年9月5日,富豪首次公開展示了自家的自動駕駛卡車技術。出現在現場的一共有三輛富豪卡車,排在隊伍前面的卡車需要進行領導和控制,後米的兩輛可以實現自動駕駛。

據瞭解,每輛車之間的距離較近,相隔1秒車程,三輛卡車可以自己選擇間距,但必須要保證中間無障礙,也就是說,使用該技術的三輛卡車動作同步,距離固定。

除了在商用車領域開發物流行業的貨運卡車之外,富豪還設計了各種專用領域的自動駕駛卡車。

(富豪自動駕駛礦車)

同樣是發生在去年瑞典,富豪在北部的一個1320米深的礦井中測試了自家的自動駕駛卡車,需要指出的是,這也是世界上第一輛地下礦用自動駕駛卡車。據瞭解,該輛自動駕駛卡車裝有多個雷射雷達,基於GPS導航系統和上傳到車載電腦系統的高精度礦井地圖,使得車輛在光線微弱、地形複雜的環境中得以順利行駛。

(富豪自動駕駛垃圾運輸卡車)

不僅如此,富豪還在今年同瑞典的一家廢品回收公司合作,為其開發了一款自動駕駛垃圾運輸卡車,用以節省人力和物力。此款自動駕駛垃圾卡車配備有360度的攝像頭和感測器,在前行和倒退時都能躲避障礙物,即使遇到了突發事件也能及時停車。

卡車在工作時,進入街道區域後,會接收當地基站發送的地圖和道路情況,再結合即時GPS技術,就能實現在街道上的自動駕駛。

(富豪自動駕駛農作物運輸卡車)

除了以上的兩款卡車,富豪還開發了一款協助收割農作物的自動駕駛卡車。工作原理和以上兩款卡車類似,需要GPS和高精度陀螺儀及高精度地圖的支持。

如此看來,自動駕駛卡車不僅是在商用領域大有可為,在專有領域也可以大顯身手。

6、圖森未來:國內自動駕駛物流卡車

圖森未來是北京的一家科技公司,定位於為物流運輸提供自動駕駛技術的運營商,向承運人提供限定路段的L4級別自動駕駛。

具體來說,圖森作為運輸服務提供方,會按照客戶要求,向上游車廠提出包括感測器方案配置、資料融合、決策分析、控制流程在內的定制化方案,然後將車賣給客戶,並在後續承擔車輛行駛中的安全責任,以及負責高頻的軟體系統更新和兩至三年一次的硬體升級。

(圖森的自動駕駛貨車)

不同於以64線雷射雷達為主感測器的業內主流駕駛系統開發商,圖森使用的是與特斯拉Autopilot相似的電腦視覺感知方案。同時在感測器上,圖森使用了GPS、IMU、五台攝像頭和四台毫米波雷達。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3日,圖森未來獲得了顯卡巨頭英偉達的投資,這也說明了自動駕駛卡車方案的可行性。

三、玩法不同,策略各異

仔細看完以上六傢俱有代表性的公司,不難發現他們在自動駕駛卡車方面的差異點。

硬體設定不同

以上六家可以簡單地分為兩個派系:使用雷射雷達和不使用雷射雷達。前者包括Waymo、Otto和富豪,後者則包含特斯拉、戴姆勒和圖森未來。目前主流的自動駕駛方案都會採用雷射雷達作為自己的“眼睛”。不過雷射雷達由於造價較高,難以量產等缺陷,不可避免地會增加自動駕駛成本。相比之下,特斯拉和圖森未來的自動駕駛方案則更多的採用電腦視覺感知方案,依靠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等感測器也能夠達到較好的效果。

(雷射雷達)

車輛應用領域不同

大部分的自動駕駛卡車公司都專注于商用化的卡車研究,通俗來講,是專注於物流行業的卡車研發。但相比之下,富豪顯得較為“另類”。富豪在進行商用卡車研究的同時,也專注於專用領域的自動駕駛卡車研發。譬如自動駕駛採礦車,自動駕駛垃圾運輸車和自動駕駛農作物運輸車。多領域同時推進,顯示了富豪在自動駕駛方面佈局的野心,也是富豪自動駕駛方案的特殊之處。

自動駕駛方案不同

在這裡不得不再次提及富豪,與其他的玩家不同,富豪展示了自家自動駕駛卡車的行進狀態:排列行駛,保持間隔,同步推進。這一方案的優勢顯而易見:排隊前進可以減少風阻,有利於後面跟隨車輛減少能耗,車輛間的協同能夠保持車隊的穩定性。特斯拉最新公佈的自動駕駛卡車方案裡面也提及了“跟隨”方案,整體來講與富豪採用的方案異曲同工。這種方案類似於遷徙的雁群,有“頭雁”領航,其他大雁跟隨,能夠最大化地減少消耗,保持整體速率。

車輛動力形式不同

以上六家,出特斯拉外均採用的是傳統能源驅動,而特斯拉Semi採用的是電力驅動。與傳統能源相比,電力驅動更為潔淨,能量轉換更加徹底。特斯拉電動汽車的成功,證明了電力在卡車動力方面的可行性。與特斯拉類似,國內的比亞迪、東風、一汽等汽車廠商,也都有自家的電動卡車產品,根據實際效果來看,電動卡車方案完全可行。所不同的是,特斯拉在電動卡車的基礎之上,又添加了自動駕駛方案。

(特斯拉電動自動駕駛卡車)

四、自動駕駛卡車所面臨的挑戰

不過,自動駕駛卡車也面對這相當大的挑戰,在車東西看來,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政策性限制,自動駕駛在世界範圍內並未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很多國家甚至不允許自動駕駛汽車上路,更不用提在高速公路上進行自動卡車測試。就連政策相對寬鬆的美國,進行自動駕駛測試也是有相當性的限制條件。政策的限制使得自動駕駛卡車測試只能在特定的地點進行,這就導致測試不具有普遍意義。

技術性限制,盤點來看,目前自動駕駛玩家主要集中在乘用車方面,無論是諸如奧迪寶馬等傳統車廠還是特斯拉等新造車公司,自動駕駛更多地應用在轎車、SUV等小型車方面。現階段的自動駕駛卡車技術更多的是從乘用車方案裡轉化而來,針對卡車專門打造的方案可謂少之又少。

資金流短缺,自動駕駛是一件比較燒錢的工程,無論是雷射雷達,還是高精度地圖,背後都需要充裕的資金支援。只有足夠有實力的公司才能夠進行自動駕駛測試,這就導致自動駕駛卡車進入門檻較高,目前無法形成規模化生產和使用。

如此看來,自動駕駛卡車的發展依然面臨著不小的壓力。但不可否認,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成熟,越來越多的有利條件正在形成,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未來,自動駕駛卡車能夠承擔更多的運輸任務,賓士在高速公路上。

結語:即將改變行業的自動駕駛卡車

到目前為止,絕大部分的自動駕駛仍然處於測試階段,雖然你有機會乘坐Uber投放在匹茲堡附近的無人駕駛汽車,在新加坡搭乘無人計程車,但終究無法在日常生活中大規模接觸到自動駕駛。

毋庸置疑的是,技術的進步與成熟肯定會帶來行業的革新。譬如自動駕駛卡車技術一旦成熟和推廣,就會給卡車司機帶來嚴重的挑戰,有可能改變貨運路線、時間表及交貨時間。

自動駕駛卡車還會影響著監管機構,立法者,保險公司等多個行業。所以這個是一個系統化,多個領域均有聯繫的大事件。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自動駕駛卡車能夠利用佇列前進,這對節約資源,節省資金、保護環境來說,又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總而言之,自動駕駛卡車對整個運輸行業都會有著巨大的影響,甚至會改變行業的格局。

就可以顯著降低卡車公司的燃油和維護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省去聘請司機的費用,也能夠最大程度上保障行車安全,畢竟自動駕駛的安全性已經在世界範圍內被認可。

目前而言,特斯拉Semi還只是一個計畫中的自動駕駛卡車,我們也無從得知具體的型號和參數,據外媒爆出的消息來看,特斯拉Semi並未安裝倒車鏡,而是以攝像頭取代之,這也充分證明了特斯拉首款電動卡車的自動駕駛功能。按照馬斯克的說法,Semi會成為特斯拉今後的一個重要車型。

2、Otto:L4級自動駕駛卡車

2016年8月,Uber以超過6.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一個叫做Otto的自動駕駛卡車初創公司。出於自家網約車業務,Uber進入自動駕駛行列是一個合情合理的事情,那麼這家Otto自動駕駛卡車公司又有什麼地方吸引了網約車鼻祖呢。

(Otto自動駕駛卡車)

Otto創立於2016年1月,專注於自動駕駛卡車的研究。據瞭解,他們的技術可以讓自動駕駛系統在高速公路上接管車輛,並在行駛出高速公路的時候將駕駛權還給司機,這樣就可以幫助減輕長途卡車司機的工作負擔。

目前而言,Otto仍在開發無人駕駛卡車技術,不過在去年秋季,就已經完成了首個商業訂單:在科羅拉多州行駛超過120英里(約為193公里),將5000罐百威啤酒送到了目的地,還掙了470美金。

在整個行車過程中,司機只需要在高速公路上簡單地按下“engage”鍵,這輛卡車就會在L4(L4級自動駕駛指車輛完全自我駕駛和管理,小部分情況下需要司機介入)自動駕駛狀態下行進。

從曝光的照片來看,Otto自動駕駛卡車駕駛室和拖車上安裝了三個雷射雷達,在保險杠上面安裝了雷達,並在擋風玻璃上方固定了高精度攝像頭。在駕駛室內部,有各種可以禁用自動駕駛系統的按鈕,還有可以即時進行導航的電腦系統,不過該系統需要人為進行監控。

3、戴姆勒:全球第一輛掛牌無人駕駛卡車

嚴格意義上,Freightliner Inspiration是一款半自動駕駛卡車,換句話說,是在特定的條件之下,才會進行自動駕駛。只有當卡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掌握最新的情況後,系統才會啟動,然後卡車會與其他車輛保持安全距離,並一直待在車道上行駛。

(Freightliner Inspiration)

假如你想讓它為超車而改變車道,顯然自動駕駛系統是不會同意的,除非你親自接管車輛。另外,碰到諸如大雪,車道線不清晰等情況,卡車就會發出警報,要求司機接管車輛。

Freightliner Inspiration重約40噸,是一款充滿科技元素的福萊納(Freightliner,知名美國卡車商)卡車。為了研髮卡車,戴姆勒組建了一個幾十人的工程師團隊,花了6個月時間開發,最終才讓卡車行駛在內華達的公路上。

就外觀而言,inspiration似乎和其他卡車沒有什麼區別。雷達安裝在駕駛室前面,攝像頭則安裝在了擋風玻璃上,上方的立體相機主要用來識別車道線,短程和長程雷達則嵌入到了柵格內,剛好位於車牌上方,可以用來掃描最遠800英尺(約為243米)內的障礙物。

有意思的是,該車並未配備倒車感測器,沒有配備車輛間的通信,沒有雷射雷達。使用的軟體演算法還是來自於賓士的自動駕駛乘用車,不過改程式已經進行了調整。

戴姆勒是賓士的母公司,過去20年裡,它一直在致力於開發自動駕駛汽車,Inspiration的大多技術,包括雷達和攝像頭、計算技術、電子架構等都可以從車道偏離報警、自我調整巡航控制技術中找到源頭。

不過在開發Inspiration時,公司又對系統進行了升級,允許卡車自動調整速度。戴姆勒工程和技術高級副總裁阿肯巴克介紹說,Inspiration卡車的底層電動架構有點像衛星中心控制樞紐。

一般來說,車輛的速度控制,車道保持都是由汽車自身運行的,但是中心設備會監管每個元件的運行情況,做出高級別決定(比如何時告訴人類司機應該接管汽車了)。

需要指出的是,Freightliner Inspiration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台獲得授權的半自動駕駛卡車。

4、Waymo:和擎天柱神似的自動駕駛卡車

論及自動駕駛,就少不了搬出穀歌來說事情。今年6月初,穀歌旗下的自動駕駛公司Waymo確認了自家正在研發自動駕駛卡車的傳聞,不過並沒有放出更多的內容。不久後,國外汽車博客Jalopnik展示了一組Waymo家自動駕駛卡車的照片。

(外媒對Waymo的解讀)

從圖片上來看,這輛卡車基於Peterbilt彼得比爾特的579型卡車改裝而來,而著名的擎天柱,就是基於彼得比爾特389型改裝而來,可以說二者是“堂兄弟”。在該輛卡車車頂上,安裝了一個黑色架子,上面包含了一個雷射雷達,兩個毫米波雷達。而在車牌上方,也有一個毫米波雷達。

雖然曝出的照片品質並不高,無法得知車輛還裝有哪些感測器,不過根據Waymo在自動駕駛汽車方面的經驗來看,這輛卡車的車頂肯定還有GPS定位模組,擋風玻璃上有用來識別紅綠燈、車道線的攝像頭矩陣等,在車身後部和兩側,應該還會有一些中短距離毫米波雷達和近距離的超聲波雷達。

雖然暫時沒有更多關於Waymo自動駕駛卡車的消息,但身為自動駕駛行業先行者的谷歌,勢必會為自家自動駕駛卡車提供更多的技術和經驗支援。

5、富豪:多場景自動駕駛卡車

富豪也在進行自動駕駛卡車的開發,不同的是,富豪顯然具有更大的佈局和野心。

2016年9月5日,富豪首次公開展示了自家的自動駕駛卡車技術。出現在現場的一共有三輛富豪卡車,排在隊伍前面的卡車需要進行領導和控制,後米的兩輛可以實現自動駕駛。

據瞭解,每輛車之間的距離較近,相隔1秒車程,三輛卡車可以自己選擇間距,但必須要保證中間無障礙,也就是說,使用該技術的三輛卡車動作同步,距離固定。

除了在商用車領域開發物流行業的貨運卡車之外,富豪還設計了各種專用領域的自動駕駛卡車。

(富豪自動駕駛礦車)

同樣是發生在去年瑞典,富豪在北部的一個1320米深的礦井中測試了自家的自動駕駛卡車,需要指出的是,這也是世界上第一輛地下礦用自動駕駛卡車。據瞭解,該輛自動駕駛卡車裝有多個雷射雷達,基於GPS導航系統和上傳到車載電腦系統的高精度礦井地圖,使得車輛在光線微弱、地形複雜的環境中得以順利行駛。

(富豪自動駕駛垃圾運輸卡車)

不僅如此,富豪還在今年同瑞典的一家廢品回收公司合作,為其開發了一款自動駕駛垃圾運輸卡車,用以節省人力和物力。此款自動駕駛垃圾卡車配備有360度的攝像頭和感測器,在前行和倒退時都能躲避障礙物,即使遇到了突發事件也能及時停車。

卡車在工作時,進入街道區域後,會接收當地基站發送的地圖和道路情況,再結合即時GPS技術,就能實現在街道上的自動駕駛。

(富豪自動駕駛農作物運輸卡車)

除了以上的兩款卡車,富豪還開發了一款協助收割農作物的自動駕駛卡車。工作原理和以上兩款卡車類似,需要GPS和高精度陀螺儀及高精度地圖的支持。

如此看來,自動駕駛卡車不僅是在商用領域大有可為,在專有領域也可以大顯身手。

6、圖森未來:國內自動駕駛物流卡車

圖森未來是北京的一家科技公司,定位於為物流運輸提供自動駕駛技術的運營商,向承運人提供限定路段的L4級別自動駕駛。

具體來說,圖森作為運輸服務提供方,會按照客戶要求,向上游車廠提出包括感測器方案配置、資料融合、決策分析、控制流程在內的定制化方案,然後將車賣給客戶,並在後續承擔車輛行駛中的安全責任,以及負責高頻的軟體系統更新和兩至三年一次的硬體升級。

(圖森的自動駕駛貨車)

不同於以64線雷射雷達為主感測器的業內主流駕駛系統開發商,圖森使用的是與特斯拉Autopilot相似的電腦視覺感知方案。同時在感測器上,圖森使用了GPS、IMU、五台攝像頭和四台毫米波雷達。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3日,圖森未來獲得了顯卡巨頭英偉達的投資,這也說明了自動駕駛卡車方案的可行性。

三、玩法不同,策略各異

仔細看完以上六傢俱有代表性的公司,不難發現他們在自動駕駛卡車方面的差異點。

硬體設定不同

以上六家可以簡單地分為兩個派系:使用雷射雷達和不使用雷射雷達。前者包括Waymo、Otto和富豪,後者則包含特斯拉、戴姆勒和圖森未來。目前主流的自動駕駛方案都會採用雷射雷達作為自己的“眼睛”。不過雷射雷達由於造價較高,難以量產等缺陷,不可避免地會增加自動駕駛成本。相比之下,特斯拉和圖森未來的自動駕駛方案則更多的採用電腦視覺感知方案,依靠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等感測器也能夠達到較好的效果。

(雷射雷達)

車輛應用領域不同

大部分的自動駕駛卡車公司都專注于商用化的卡車研究,通俗來講,是專注於物流行業的卡車研發。但相比之下,富豪顯得較為“另類”。富豪在進行商用卡車研究的同時,也專注於專用領域的自動駕駛卡車研發。譬如自動駕駛採礦車,自動駕駛垃圾運輸車和自動駕駛農作物運輸車。多領域同時推進,顯示了富豪在自動駕駛方面佈局的野心,也是富豪自動駕駛方案的特殊之處。

自動駕駛方案不同

在這裡不得不再次提及富豪,與其他的玩家不同,富豪展示了自家自動駕駛卡車的行進狀態:排列行駛,保持間隔,同步推進。這一方案的優勢顯而易見:排隊前進可以減少風阻,有利於後面跟隨車輛減少能耗,車輛間的協同能夠保持車隊的穩定性。特斯拉最新公佈的自動駕駛卡車方案裡面也提及了“跟隨”方案,整體來講與富豪採用的方案異曲同工。這種方案類似於遷徙的雁群,有“頭雁”領航,其他大雁跟隨,能夠最大化地減少消耗,保持整體速率。

車輛動力形式不同

以上六家,出特斯拉外均採用的是傳統能源驅動,而特斯拉Semi採用的是電力驅動。與傳統能源相比,電力驅動更為潔淨,能量轉換更加徹底。特斯拉電動汽車的成功,證明了電力在卡車動力方面的可行性。與特斯拉類似,國內的比亞迪、東風、一汽等汽車廠商,也都有自家的電動卡車產品,根據實際效果來看,電動卡車方案完全可行。所不同的是,特斯拉在電動卡車的基礎之上,又添加了自動駕駛方案。

(特斯拉電動自動駕駛卡車)

四、自動駕駛卡車所面臨的挑戰

不過,自動駕駛卡車也面對這相當大的挑戰,在車東西看來,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政策性限制,自動駕駛在世界範圍內並未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很多國家甚至不允許自動駕駛汽車上路,更不用提在高速公路上進行自動卡車測試。就連政策相對寬鬆的美國,進行自動駕駛測試也是有相當性的限制條件。政策的限制使得自動駕駛卡車測試只能在特定的地點進行,這就導致測試不具有普遍意義。

技術性限制,盤點來看,目前自動駕駛玩家主要集中在乘用車方面,無論是諸如奧迪寶馬等傳統車廠還是特斯拉等新造車公司,自動駕駛更多地應用在轎車、SUV等小型車方面。現階段的自動駕駛卡車技術更多的是從乘用車方案裡轉化而來,針對卡車專門打造的方案可謂少之又少。

資金流短缺,自動駕駛是一件比較燒錢的工程,無論是雷射雷達,還是高精度地圖,背後都需要充裕的資金支援。只有足夠有實力的公司才能夠進行自動駕駛測試,這就導致自動駕駛卡車進入門檻較高,目前無法形成規模化生產和使用。

如此看來,自動駕駛卡車的發展依然面臨著不小的壓力。但不可否認,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成熟,越來越多的有利條件正在形成,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未來,自動駕駛卡車能夠承擔更多的運輸任務,賓士在高速公路上。

結語:即將改變行業的自動駕駛卡車

到目前為止,絕大部分的自動駕駛仍然處於測試階段,雖然你有機會乘坐Uber投放在匹茲堡附近的無人駕駛汽車,在新加坡搭乘無人計程車,但終究無法在日常生活中大規模接觸到自動駕駛。

毋庸置疑的是,技術的進步與成熟肯定會帶來行業的革新。譬如自動駕駛卡車技術一旦成熟和推廣,就會給卡車司機帶來嚴重的挑戰,有可能改變貨運路線、時間表及交貨時間。

自動駕駛卡車還會影響著監管機構,立法者,保險公司等多個行業。所以這個是一個系統化,多個領域均有聯繫的大事件。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自動駕駛卡車能夠利用佇列前進,這對節約資源,節省資金、保護環境來說,又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總而言之,自動駕駛卡車對整個運輸行業都會有著巨大的影響,甚至會改變行業的格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