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儂曉得,泡飯的10個黃金搭檔是啥伐?

楊婷婷

上海本土的“文壇美食家”沈嘉祿, 在今年書展上帶來了新一版的《上海老味道》。

這是他繼《飲啄閒話》、《消滅美食家》、《美女鴨頭頸》之後的第四本美食隨筆集。 其中還有中國著名國畫家戴敦邦先生的繪畫插圖, 從草根美食到市井風情, 純正的老上海老味道!

對於“老味道”的選擇, 沈嘉祿表示:這個老味道, 是已經消逝或正在消逝的風味美食, 它們體現了一個時代的經濟狀況, 也反映了上海市民所處的文化環境與世俗生態。

作者沈嘉祿在這本《上海老味道》的書中收錄了老上海的風味小吃、時令美食和濃油赤醬的本幫菜點等共78篇美食隨筆,

構成了一個隻屬於上海人的味覺檔案。

周到君暫且拿出幾樣解解饞。

四大金剛

對大部分上海人來說, 一天是從吃早點開始的。 而提起上海的傳統早點, 最先想到的就是“四大金剛”了。

四大金剛:大餅、油條、粢飯、豆漿。

大餅一般分兩種, 長的是鹹大餅, 圓的是甜大餅;油條呢, 可以單吃、沖在鹹豆漿裡吃、包在粢飯團裡吃, 吃不掉還可以帶回家切成一段段, 蘸著醬油和泡飯一起吃。

粢飯一種指的是粢飯糕, 油炸的那種, 吃著酥香;還有一種便是用糯米粳米、新鮮蒸好的粢飯, 裡麵包上一根油條, 成了粢飯團。

最後就是豆漿了, 上海人自然要喝鹹的, 加入榨菜、蝦米、碎油條、紫菜按口味再放些辣油。

老大昌的蛋糕

我一直固執地認定:奶油蛋糕當屬上海最好;上海奶油蛋糕最好中的最好, 應為老大昌。

三十年前, 奶油蛋糕對於上海人來說, 絕對是搶手貨。 其中還分為“鮮奶油、奶白和麥淇淋三種。 前者最好吃, 後者最次。 ”

因為奶油蛋糕的珍貴, 平時是吃不得的, 除非是招待客人, 小孩子才能借機嘗上一塊。

在沈嘉祿的回憶中:奶油蛋糕吃不起, 但做蛋糕的剩餘邊角料允許開後門, 兩角一斤。 出了門市部, 先往嘴裡扔一塊, 口腔內湧起如潮的口水。 ……蒼白的臉上寫著歡悅和憧憬。

泡飯和它的黃金搭檔

泡飯具有極強的草根性, 是寒素生活的寫照, 是艱難時世的印記, 但它與奶油蛋糕構成了一枚硬幣的兩面。

在過去繁忙而節儉的日子裡,

主婦們常常前一晚多燒些飯, 到了第二天早上, 便將冷飯用開水沖泡一下, 一家老小匆忙的一口扒拉著溫熱的泡飯, 一口就著醬菜、乳腐, 便能有滋有味的下肚。

在這個食物選擇繁多, 花樣百出的好時光裡, 泡飯依然沒有退場, 它還是上海人餐桌上的老熟客。

此外, 沈嘉祿認為吃泡飯是有底線的。 比如不宜上大葷、不宜濃油赤醬、不宜湯湯水水……用他的話來說就是:“泡飯有自己的朋友圈。 ”

在書中, 他還按照個人的喜好列舉了泡飯的十大黃金搭檔:油氽果肉、鹹帶魚、鹹鯗魚蒸肉糜、乳腐、清風鰻鯗、鹹蟹、鹹蛋、油條、毛豆子炒鹹菜、蕭山蘿蔔乾炒毛豆子。

生煎饅頭

泡飯、鹹菜肉絲麵當然構成了上海人的日常生活即景, 但最能傳遞上海都市風情的應該是生煎饅頭。

作為上海草根食物的代表, 生煎饅頭比大餅油條要來得高級一些。

周到君特別喜歡站在生煎攤邊上, 看著師傅把一個個捏得圓圓、白白的小******整齊的擺在煎鍋裡, 澆一圈油, 潑半碗水, 聽著滋滋啦啦的聲音一響, 就可以蓋上鍋蓋, 慢慢等著一面芝麻, 一面焦黃的生煎出爐。

生煎在上海, 絕對是一種“生命力旺盛”的小吃, 絲毫沒有隱退之意, 倒是出現了很多新的生煎店面, 比如小楊生煎, 蔡記生煎等。

但要論起老上海最有名的傳統生煎, 非大壺春莫屬。 這做的是傳統的本幫生煎, 個頭要比小楊生煎大一些, 沒有湯汁, 很厚卻鬆軟, 此外肉餡緊實, 皮底酥香。

發現: 帶你走遍魔都妖旎角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