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這種菜炒著吃竟然會致癌,您還在吃嗎?

西葫蘆是一種再平常不過的蔬菜, 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水分, 炒西葫蘆爽口, 口感脆嫩, 味道鮮美, 是一道頗受歡迎的菜肴。

但是在炒西葫蘆的過程中會產生一種致癌物——丙烯醯胺。

食物中的天門冬醯胺和還原糖, 經過120攝氏度以上高溫烹炒會產生化學反應, 形成丙烯醯胺。 而丙烯醯胺是國際癌症組織研究機構列為的第二類致癌物。

此外, 丙烯醯胺還會損害人體神經系統, 攝入高劑量的丙烯醯胺會令人情緒低落, 產生幻覺, 甚至失去記憶。

丙烯醯胺一般在加工食品以薯條薯片等烘烤食品含量最多。 而日常菜肴也會產生一些丙烯醯胺。 炒西葫蘆產生的丙烯醯胺的含量較高, 平均每公斤高達360微克, 僅低於零食類的薯片(680微克)和炸薯條(390微克)。

西葫蘆的切片越薄, 油溫度越高, 炒制時間越長則丙烯醯胺含量越高。

但也並不是說我們不能吃西葫蘆了, 西葫蘆的烹調方法有很多種, 比如涼拌就很不錯。 如果真的想吃炒西葫蘆, 可以通過下面幾個方法, 減少丙烯醯胺的產生。

首先, 炒蔬菜前別切太薄, 厚片更好;其次, 平時炒菜不要太久, 炒糊的菜不要吃;然後, 西葫蘆及其他蔬菜不要烤著吃;最後, 千萬不要等到油冒煙了再熗鍋, 這種做法除了使菜更易釋放丙烯醯胺, 還會產生很多有毒物質。

作者:

*本文系茄子健康特約作者原創作品, 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如有轉載請留言與我們取得授權。

*更多的營養科普文章, 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茄子健康(dietitian99)。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