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他的墓是明十三陵中唯一陪葬的太監墓

王承恩是明朝末年宦官, 至死追隨崇禎皇帝, 深得其信任。 與魏忠賢等臭名昭著的明朝大太監不同, 王承恩基本上得到了世人肯定的評價, 至少他對崇禎帝忠心耿耿受人肯定。 王承恩在北京被圍時提督北京兵馬, 最終陪崇禎帝殉節煤山, 死後葬在崇禎墓前方, 是明十三陵中唯一陪葬的太監墓。

王承恩, 太監曹化淳名下也, 累官司禮秉筆太監。 崇禎十七年三月, 李自成犯闕, 帝命承恩提督京營。 是時, 事勢已去, 城陴守卒寥寥, 賊架飛梯攻西直、平則、德勝三門。 承恩見賊坎牆, 急發炮擊之, 連斃數人, 而諸璫泄泄自如。 帝召承恩, 令亟整內官, 備親征。 夜分, 內城陷。 天將曙, 帝崩于壽皇亭, 承恩即自縊其下。 福王時, 諡忠湣。 本朝賜地六十畝, 建祠立碑旌其忠, 附葬故主陵側。 摘錄:《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三 宦官二。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早上, 崇禎帝朱由檢由太監王承恩陪伴登上煤山(景山), 吊死在山腰壽皇亭附近的歪斜的老槐樹上。 王承恩也吊死于旁邊的海棠樹上。 中午, 李自成進入皇宮, 下令“獻帝者賞萬金, 封伯爵。 匿者滅族”。 崇禎屍體在樹上吊了三天, 直至三月二十一日才被發現, 被停放在東華門外, 裝入柳木棺內。

李自成命令於四月四日埋葬崇禎。 福王時, 諡忠湣。 承恩後為清朝康熙皇帝所稱頌, 曾在思陵附近為王承恩豎碑立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