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90年風雨兼程,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美術作品展

90年風雨兼程,

90年艱苦求索,

90年卓越輝煌,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之際,

讓我們通過令人心潮澎湃的好作品,

再次回顧起前輩們激情燃燒的歲月。

1927年8月1日, 中國共產黨帶領北伐軍三萬餘人, 在周恩來 、賀龍 、葉挺 、朱德 、劉伯承等領導下, 于江西南昌舉行武裝起義, 打響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1933年7月11日,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 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中國人民解放軍前身)成立紀念日。

《南昌起義》作者:黎冰鴻 1977.6為八一南昌起義紀念館所作

南昌起義 200cmx260cm 布面油畫 1959年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秋收起義 》 1973年作 中國美術館藏 何孔德、高泉、紀曉秋、陳玉先作

《廣州起義》 何孔德 鄭洪流

《百色起義》 曾日文

《井岡山會師》 何孔德

《老兵》 田友莊

《狼牙山五壯士》 詹建俊

《平型關大捷》 孫浩

《八路軍新四軍蘇北會師》 王鐵牛

《夜渡黃河》 艾中信

《攻佔國民黨天津警備司令部》 陳堅

《紅旗之一》 陳逸飛

《決戰淮海》 駱根興

《小米加步槍》 劉大為

《百萬雄師下江南》 董希文

《攻克錦州》 任夢璋 張洪贊 李樹基 廣廷渤

《平津戰役——會師金湯橋》 孫立新 白展望 竇紅

《董存瑞捨身炸碉堡》 於涼

《百萬雄師過大江》 局部 晏陽

《奪取全國勝利》 尹戎生

《佔領總統府》 陳逸飛 魏景山

《收復山海關》

《攻佔一江山 》 秦大虎 浙江美術館藏

《夜襲陽明堡》 周武發作

《古田會議》何孔德1972年作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藏

《井岡山會師》何孔德1980年作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藏

《毛主席在紅大作報告》 何孔德1960年作

《戰士》 何孔德作

《前線》 何孔德作

《邱少雲》 何孔德作

《二級戰鬥英雄楊國良》 何孔德作

《毛主席在文家市》作者:高虹、何孔德、彭彬、韓柯。

《向井岡山進軍》作者:招熾挺、趙淑欽、王孝柏。

《偉大的進軍》作者:潘世勳、馮椒生

《人民軍隊党指揮》作者:許寶中、李澤浩。

《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作者:高虹、彭彬、何孔德。

《毛主席在井岡山》作者:鄭洪流

《反圍剿的勝利》作者:鄭洪流、崔開璽、張文源、艾軒。

《走向勝利》作者:彭彬

《遵義會議》作者:彭彬

《而今邁步從頭越》作者:沈堯伊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作者:彭彬

《婁山關》

《三軍過後盡開顏》作者:艾軒

《革命理想高於天》作者:沈堯伊

《萬里征程詩不盡》作者:林崗、龐濤。

《長征勝利到達陝北》作者:趙域

《三大主力會師》作者:蔡亮、張自嶷。

《毛主席送我們上紅大》作者:秦大虎

圖片提供:甘海琪(連趣網同學)

《狼牙山五壯士》 詹建俊

《平型關大捷》 孫浩

《八路軍新四軍蘇北會師》 王鐵牛

《夜渡黃河》 艾中信

《攻佔國民黨天津警備司令部》 陳堅

《紅旗之一》 陳逸飛

《決戰淮海》 駱根興

《小米加步槍》 劉大為

《百萬雄師下江南》 董希文

《攻克錦州》 任夢璋 張洪贊 李樹基 廣廷渤

《平津戰役——會師金湯橋》 孫立新 白展望 竇紅

《董存瑞捨身炸碉堡》 於涼

《百萬雄師過大江》 局部 晏陽

《奪取全國勝利》 尹戎生

《佔領總統府》 陳逸飛 魏景山

《收復山海關》

《攻佔一江山 》 秦大虎 浙江美術館藏

《夜襲陽明堡》 周武發作

《古田會議》何孔德1972年作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藏

《井岡山會師》何孔德1980年作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藏

《毛主席在紅大作報告》 何孔德1960年作

《戰士》 何孔德作

《前線》 何孔德作

《邱少雲》 何孔德作

《二級戰鬥英雄楊國良》 何孔德作

《毛主席在文家市》作者:高虹、何孔德、彭彬、韓柯。

《向井岡山進軍》作者:招熾挺、趙淑欽、王孝柏。

《偉大的進軍》作者:潘世勳、馮椒生

《人民軍隊党指揮》作者:許寶中、李澤浩。

《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作者:高虹、彭彬、何孔德。

《毛主席在井岡山》作者:鄭洪流

《反圍剿的勝利》作者:鄭洪流、崔開璽、張文源、艾軒。

《走向勝利》作者:彭彬

《遵義會議》作者:彭彬

《而今邁步從頭越》作者:沈堯伊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作者:彭彬

《婁山關》

《三軍過後盡開顏》作者:艾軒

《革命理想高於天》作者:沈堯伊

《萬里征程詩不盡》作者:林崗、龐濤。

《長征勝利到達陝北》作者:趙域

《三大主力會師》作者:蔡亮、張自嶷。

《毛主席送我們上紅大》作者:秦大虎

圖片提供:甘海琪(連趣網同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